<p class="ql-block">7月去东北旅游,来到长春,走进中国电影的摇篮一一长春电影制片厂博物馆,看到那些一部部熟悉的电影画面,让我回忆起看这些电影的许多美好往事。现在撷取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 (在长影博物馆)</p><p class="ql-block">那是1970年秋,我正上初中,我的母亲在一所乡镇学校工作,所以我的家就在这学校的校园里。那年代社会文化生活很匮乏,看电影成为当时人们娱乐文化生活的主流。</p><p class="ql-block">学校大门前的一片空旷地,算是学校活动的操场,也成为当时的大队、公社开会等公众活动的场所。有一天下午得到通知,晚上要在这学校操场上放电影。大家都兴奋不已,奔走相告。可是学校的周发生校长却很担忧。他召集老师们,要求老师们晚上都来到学校帮忙维持秩序,保护教室的桌椅板凳。那时候学校大门和教室都没有门,更别提上锁。</p><p class="ql-block">于是,晚上电影放映前,老师们都早早各就各位,守在各自教室门口,阻止看电影的人把桌椅板凳搬出去。一开始个把少数人来教室拿凳子,被老师们都一一劝退。可是后来人越来越多,一拨一拨的人涌进教室,跟老师说借凳子看电影,看完了就还回来。老师们劝阻也挡不住,一个个教室的凳子几乎都搬空了,周校长和老师们很无奈,好着急,真害怕搬走的凳子不能返还,明天早上学生不能正常上课。校长情急之下,让全体老师都分散站到电影场四周,坚持到电影散场后,立即清场,把人们搬出去的凳子搬回教室。保证明天正常上课。</p><p class="ql-block">那天放映的电影是《英雄儿女》,震撼人心。人们全情投入观看,沉醉其中。随着电影的一幕幕精彩镜头,人们时而紧张激动,时而感动抹泪,时而又兴奋欢呼。当电影结束,银幕上呈现大大的“完”字,人们还意犹未尽,不肯散场离去。老师们则快速开始收搬凳子。人们这才回过神来,纷纷搬起凳子走起,老师们连忙阻止,大喊着:不要搬凳子,把凳子留下。可是人们不理睬,搬着抱着凳子径直朝学校大门走去,走进各个教室放还原处。周校长和老师们此时惊讶了,感动了。周校长站在大门口,拱手冲着人们满脸堆笑:好好好!都送回了,真怕还不了哩。人们一边走着,一边放凳子,一边回答:当然要还回来哟,不为别的,就为我们的伢都在这里上学哩。</p> <p class="ql-block"> (2023年回到当年操场)</p><p class="ql-block">这时母亲看到操场上还有一个人在使劲用手捶拍凳子,便叫上我一起去看看,我们走近,原来是八湾村的陈丙山,他是个抗美援朝的退伍老兵,左臂在朝鲜战场上被炸弹炸掉了。他搬的凳子一只腿脱榫了,他在那使劲用右手想捶进去。母亲见状,连忙说,老陈你回去吧,我们来弄。他说这不行,不弄好明天伢们怎么上课?他坚持继续用一只右手使劲捶拍,终于把榫头接上了。这时场上人们已走完了。剩下他一个人硬是不让我们搬,用一只独臂把凳子送回了教室。</p><p class="ql-block">多年后,母亲在听到那位陈丙山离世的消息,又讲起那件往事。感慨道:那时候的那些乡亲们那样的做法,谈不上是多么高尚,多么文明,多么有素养。但是他们就是那么纯朴善良真诚,他们只知道借的东西是要还的,只晓得自己的伢在这里上学,不能让他们没凳子坐着上课。</p> <p class="ql-block"> (2018年母亲讲往事)</p><p class="ql-block">这段美好的看电影往事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珍藏在我心中50多年,今天挖掘展示出来,依然是那么美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