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陕北没有江南水乡的秀美,没有新疆戈壁的广袤,但有黄土高坡的优势。连绵起伏的山峦象汹涌澎湃着的大海。站在海抜最高处聚焦:哦,那块是我的故乡一一米脂!在地图上细瞅,形状就象朝西北斜卧着的“凹”字,有人说那凹凹里藏着龙、卧着虎,有人说那凹凹里有天香。因“地有米脂水,沃壤宜粟,米汁浙之如脂”而得名。2014年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授予“千年古县”称号。</p><p class="ql-block"> 这块1212平方公里的土地,仅占榆林市总面积的3%,连山峁沟岔的数量也能说得清楚:山峁20378个;沟岔16120条,流水支沟550多条。这里土地贫瘠,流短水浅,冬长夏短,地下资源也不丰富,却总有人说是块风水宝地。理由是公元前40世纪就有原始人在这里繁衍生息,狩猎、采集、烧制红陶。从商朝起就战火频仍、争抢激烈,铁骑奔袭,你夺回来我夺过去,好象得到它就是掏到了宝,于是多异隶属。“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遭殃的是贫民百姓。史书上说,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党项族)的祖籍地就在这里,其祖父李继迁(西夏国奠基人)就是从这里出生和发迹的。</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山峦沟壑水草并不丰茂,但所植粟谷碾出的小米金灿灿的,含着香甜。唐开元年间就被列为贡米,明嘉靖年间的朝廷评价是“他郡不及”。其汁如油脂般浓稠细腻的小米,养育出的米脂人“逢男多威武,逢女多妩媚。”</p><p class="ql-block"> 这里虽然地处黄土高原深处“既荒僻又小〝,但它却是块“掀动历史主潮、展现缤纷时代美景的不平凡”之地!</p><p class="ql-block"> 纳高原之雄魄,孕育出一代一代米脂人的刚毅雄健。元末明初就有“贺洪、高庆等地方豪杰聚众起兵,与官府、元军抗衡,雄踞一方。〞出身寒苦的李自成,面对明末官场腐败,富绅欺诈,民不聊生的境地,勇敢挺起脊梁骨,扯起造反大旗,吊民伐罪,驰骋疆场,剑指京城,一举推翻明王朝。虽然那“山野冲天的烈火,被享乐的淫雨浇灭了”,但李自成及其一批义军将领李过、高一功、李来亨等”敢教朱明一旦休”的冲天一搏,足以令山河俯首,留名万世!颇具血性、追随孙中山先生“为亿万同胞争自由”的辛亥志士高攀桂,在反对袁世凯复辟的斗争中,不畏强权,不受诱惑,宁折不弯,献出了自己45岁的生命;辛亥志士高祖宪以文章抨击时政,奔走于陝西各地兴教办学、宣传维新思想,冒险参与策动反清义举,直至客死他乡……。进入上世纪20年代,跟着共产党出生入死的英雄志士更是全县遍及,枚不胜举。他们中的代表刘澜涛、马明芳、郭洪涛、李力果、常黎夫等一批国之栋梁,每人都是一座丰碑。开明人士李鼎铭献“精兵简政”良策影响深远;前国民党将军杜聿明抗战建功业提振国人信心;民主斗士杜斌丞以“敢以空拳抗万钧“的恢弘气度,在獄中写下“个人生死己置度外,彼独裁暴力虽能夺我革命者生命,绝不能阻挠人类历史奔向光明,终必为民主潮流所消灭也。惟望人民共起自救,早获解放自由,则可暝目矣!”的铮铮遗言,至今掷地有声……。是这块土地给了他们生命和阳刚之气,给了他们聪明和才智,给了他们力量和胆识,给了他们坚韧和斗志。他们为这块土地挣回“英雄县”美名,这块土地因他们而光荣着。</p><p class="ql-block"> 汲无定河之灵秀,打造出了“米脂婆姨”的名片。貂蝉是中国历史上四大美女之一。有人说是传说,但康熙《米脂县志》记:“无定河西有貂蝉洞”。循声问迹,在米脂艾好湾檀合墕。那里虽然仅是一个土洞,还是吸引了不少游人。听说有游客竟把洞旁的土抓来直往脸上抹,美其曰:“粘灵气、美容”。其实现实中的米脂姑娘才是实实在在的受益者。因为出了个貂蝉,全天下的人都说米脂姑娘漂亮,以至“招收演员的、女服务员的,你不时可以遇见。”当然米脂的姑娘不仅长的美,也有干一番事业的气质。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有一批冲破封建愚昧牢笼,象男儿一样读书、学艺,走南闯北,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不可忽视的力量。杜煥卿1929年、艾静茹1928年、高敏珍1933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置个人生死于不顾,宣传进步,参加革命活动,直至生命最后一息;高佩兰反封建、求进步,不沉湎于小家庭,积极创办新女校,终身献身教育事业,为革命培养了大批妇女人才……。还有那位陕甘边区劳动模范郭凤英,还有那位在唐山大地震中第一个把地震信息传递出去、不幸殉职的高东丽,还有那位米脂家喻户晓的国家二级演员常建荣……,可谓巾帼不让须眉啊!正是:“貂蝉虽远去,踪迹还留香”,于是“米脂婆姨”的美名便传扬开来。</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小米,开发了米脂人敢为人先、勇争头筹的聪慧,营养了米脂人吃苦耐劳的韧劲。自古至今用智慧和耐劳争着往潮头上立。刘家峁的姜氏庄院从规模与形制、工艺与装饰、防御与居住功能的完美结合把窑洞建筑工艺推向一座高峰,官方与学界一致认为是“汉民族建筑瑰宝”,“西北第一民居”,“陕北窑洞建筑艺术的奇葩”,一枝独秀着。紧随其后的还有:高庙山的常氏庄院、杨家沟的马氏“新院”。米脂的锁呐吹出了国门,米脂的秧歌扭进了大上海,米脂的剪纸剪进了艺术殿堂……。还有那一大批载入史册的专家、教授、学者、作家、高级工程师、能工巧匠、人民公仆……。还有那个靠持续奋斗树立在黄土高坡上的生态治理样板一一高西沟,它是西北地区农业战线的一面最鲜艳的旗帜!2013年被评为“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p><p class="ql-block"> 就是在这块土地上发生的兵荒马乱、大饥大荒,逼出了穷苦人走西口、走南路的悲怆……。米脂虽然仅是陕北民歌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却也让人骄傲着。因为它来自劳苦民众、充满浓郁的黄土风情,唱响了全国,唱进了人们的心窝,唱出了时代的变迁,有凄凉、有高亢、有欢快。</p><p class="ql-block"> 离开家乡55年了,此时的我正搭乘动车,在由西安向北的黄土山壑中穿行着,透过车窗贪婪的张望着,在历史的大背景下沉思着,耳边似乎听到了文屏山上传来的报时钟声,依稀在对面的凤凰山窝回荡(父母居住过)。</p><p class="ql-block"> 游子眼中的故土,多是昔日的峥嵘,是苦难中的拼博和进取,现在成什样了?哦,列车进米脂站了……。</p><p class="ql-block"> 常彦杰</p><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1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