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初游山西(五)~太原晋祠、忻州夜景

童心

夏初游山西,从太原进入后北上,游玩了大同云冈石窟等,再南下游五台山等,又回到太原。而晋祠是太原最著名的皇家祭祀园林,保存了大量古建筑和历史文物,有宋元明清时期的各式建筑百余座,雕塑百余尊,碑刻匾额等等,不能不去。 <div><br></div><div> 晋祠很古老,肇始于西周,孕育于北朝,发展于隋唐,成熟于北宋,扩展于明清。因而其建筑、雕塑、铸造、碑刻、匾联等展现了各个朝代的精髓。西周的礼制、唐代的盛世、宋代的精致、明清的人文,通过建筑和雕塑风格、碑刻文字、园林布局等载体,如同活的文明年鉴,展现了不同的时代特征,非常耐看。</div> <div><br></div><div> 圣母殿是晋祠的主殿,建于北宋,是现存最古老的建筑。殿前檐柱上的八条盘龙木雕,是宋代古建筑中的精华,也是仅有的遗存。</div> <div><br></div><div> 紧挨圣母殿的古柏,已有三千年的历史,周朝初年所植,因而称为“周柏”。说来奇妙,这古柏左边的一棵向右倾斜,右边的一棵向左倾斜,快到倒下时,被旁边的一棵“撑天柏”托住,保护了圣母殿。如今我们看到的古柏离圣母殿咫尺之遥,神奇不神奇。</div> <div><br></div><div> 圣母殿内的43尊宋代彩塑,姿势神态各异,无一雷同,是中国雕塑史上的精品。</div> <div><br></div><div> 献殿是金代的遗存,以直棂栅栏围合、四面开敞的设计,体现了金代建筑“去繁就简”的特点,展现了女真政权对建筑的简化。</div> <div><br></div><div> “对越”匾额是晋祠三大名匾之一,是明清道家傅山书写。其笔力浑厚,笔势连绵。 “对越”二字出自诗经“对越在天”。意为报答宣扬上天的光明大德。而“难老”也是傅山所书写。这些书法作品,是晋祠内珍贵的书法艺术瑰宝。</div> <div><br></div><div> 游览晋祠,就仿佛踏入了一条时光回廊,也像是一场与历史和文化的对话。那古朴的建筑、精美的雕像,珍贵的匾额,已烙印在记忆深处,成为难以忘怀的记忆。</div> <div><br></div><div> 始建于东汉的忻州古城,有完整的城墙,城墙上设有44座马面还有瓮城、角楼、城门等建筑;古城内有建于乾隆时期的秀容书院、有文庙、泰山庙、关帝庙等。古城是首批入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还是国家4A级景区。</div> <div><br></div><div> 据说忻州古城的夜景更美,在灯光的照射下呈现出韵味十足、绚丽多彩的景象。虽然游程中没有安排游览忻州古城,但住宿在忻州就有机会。我们几个老同事吃罢团餐晚饭,乘出租车欣然来到忻州古城。</div> <div><br></div><div> 我们从北城门进入,待爬上城墙,忽然眼睛一亮。古城墙在灯光照耀下轮廓清晰;城楼在灯光下显得古朴典雅;建筑被灯光装点得金碧辉煌;书院庙宇在灯光下熠熠生辉;古街古巷在灯光下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一排排的灯笼古色古韵;青石板陆被映照的别有一番韵味……</div> <div><br></div><div> 我们被忻州古城的夜景深深迷住了,疾步走在青石板的古街;穿行在飞檐翘角的亭台楼阁书院庙宇;往返于城门城墙间……不思归途。</div> <div><br></div><div> 忻州古城的夜景,不仅仅是灯光璀璨地好看,而是把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鲜活揉成了一帧帧动人的画面。忻州古城的夜景,是在用光影讲历史,用灯光暖人心,用文化抒情怀。相信每个初次走进它的人,都会“乐不思蜀”,我们亦是兴奋地流连忘返不思归途。</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