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建水古城的青石板还在记忆里泛着温润的光,转眼便与一列载满旧时光的小火车相遇。汽笛撕开晨雾的刹那,我仿佛跌进了百年前的滇南画卷,铁轨延伸处,藏着比想象更鲜活的烟火与诗意。</p> <p class="ql-block">建水小火车站(临安站)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的一处特色旅游景点,以米轨观光小火车闻名,融合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p> <p class="ql-block">临安站,原为1928年建成的个碧临屏寸轨铁路车站,2015年改造为观光旅游专线,现由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管理。车站保留了上世纪70年代的站房风貌,兼具历史氛围与现代服务功能。</p> <p class="ql-block">小火车观光线路全程约13公里,停靠特色站点:</p><p class="ql-block">临安站:始发站,提供购票和集散服务,站内装饰复古,适合拍照留念。</p><p class="ql-block">双龙桥站:以十七孔古桥为核心,游客可欣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艺术。</p><p class="ql-block">乡会桥站:融合中法建筑风格,展现铁路文化的历史交融。</p><p class="ql-block">团山站:终点站,毗邻彝族古村落团山村,可体验少数民族文化。</p> <p class="ql-block">汽笛鸣响,喷着白雾的小火车缓缓驶出青砖黛瓦的临安站,铁轨在车轮下发出“哐当哐当”的低吟,像是一首古老的民谣,载着我驶入滇南秘境。</p> <p class="ql-block">建水小火车是全国唯一的米轨铁路,木制车厢、推拉车窗、头顶风扇……</p> <p class="ql-block">列车掠过碧波荡漾的草海,白鹭在水面上翩跹起舞,远处荷塘翻涌着绿色的浪,农人弯腰劳作的身影点缀其间,构成一幅流动的田园水墨画。</p> <p class="ql-block">穿过古朴的双龙桥,十七孔桥洞倒映在泸江之上,与水中摇曳的水草相映成趣,阳光透过桥洞洒下,光影变幻间,仿佛能听见百年前马帮的驼铃声。</p> <p class="ql-block">行至乡会桥站,法式风格的黄墙建筑静立水边,三角梅攀援在斑驳的墙面上肆意绽放。</p> <p class="ql-block">随着小火车继续向前,窗外的景致愈发原始。山间的植被愈发茂密,桉树与芭蕉树交织成绿色屏障,偶尔掠过的土掌房与彝族村寨,墙上的彩绘讲述着古老传说。最后抵达团山站。百年民居群青砖灰瓦、雕梁画栋,像是从历史深处走来的长者,静静诉说着昔日的繁华与沧桑。</p> <p class="ql-block">走进建水团山村,仿佛穿越时光隧道,静享岁月悠悠。团山村的美,藏在每一砖一瓦间,值得慢慢品味。</p> <p class="ql-block">百年民居群青砖灰瓦、雕梁画栋,像是从历史深处走来的长者,静静诉说着昔日的繁华与沧桑。</p> <p class="ql-block">大平府,建于民国2年(1913),因房屋建盖者名张、字太平而得名。宅院占地面积413平方米,建筑面积480平方米,有天井2个,房屋25间,为典型的“跑马转角楼”式建筑。屋主在建房时,由于受到地形限制,三段式门楼后用一过道过渡进入院内。后因经济原因,除大门彩绘外。内院未做彩饰,均保持原貌。</p> <p class="ql-block">南寨门,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占地面积为20平方米,建筑形制为碉堡式门楼,楼上楼下都设有枪眼,曾为团山村南边防御工事。</p> <p class="ql-block">这一路,车轮碾过的不仅是米轨,更是一段穿越时光的旅程,每一处风景都像是镶嵌在滇南大地的珍珠,串起了建水的悠悠岁月与人间烟火。</p> <p class="ql-block">在建水的四天,入住【朗舍客栈】像偷藏进旧时光的诗笺。青瓦檐角漏下的晨光,木窗棂外摇曳的蕉叶影子,都成了行囊里最柔软的牵挂。</p>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20日上午乘坐高铁10:37分离开建水。</p><p class="ql-block">下一站蒙自,等我把浪漫续写!</p> <p class="ql-block">刚从建水的古城韵味里走出,一到蒙自,南湖堤岸的凤凰树就用泼泼洒洒的红撞进了眼里。</p> <p class="ql-block">那花是真的盛啊!像谁把天上的霞撕了片,揉碎了撒在枝头。羽状的复叶绿得透亮,却全成了红花的背景板——一朵朵凤凰花像小小的火焰,攒在枝桠间,风一吹,就簌簌地晃,连空气里都像飘着细碎的火星子。</p> <p class="ql-block">我们入住蒙自市的【七彩滇南】,民宿干净整洁,面向南湖,十分舒适。</p> <p class="ql-block">湖水清清的,映着花树的影子,风过时,花影跟着水波晃,连带着空气里都飘着点淡淡的甜香。这一路的疲惫,好像都被这满树的热烈给拂去了。</p> <p class="ql-block">【碧色寨】是中国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的一个历史悠久的铁路小镇,因滇越铁路和个碧石铁路的交汇而闻名,曾是滇南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贸易集散地。</p> <p class="ql-block">碧色寨站(Bisezhai Railway Station)始建于1909年4月13日,原名壁虱寨站,后更名为碧色寨站。作为滇越铁路(米轨)与个碧石铁路(寸轨)的交汇点,1918年曾被核定为特等站,是近代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车站见证了20世纪初国际贸易的繁荣,被誉为“东方小巴黎”,后因铁路功能调整于1992年停运客运,2010年正式撤销。</p> <p class="ql-block">踏入蒙自碧色寨,仿佛踏入了一段被岁月尘封的历史画卷。</p><p class="ql-block">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碧色寨火车站,黄色的外墙、红色的屋顶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车站内,旋转式木质楼梯散发着古朴的气息,仿佛还能听到当年人们上下楼梯时的脚步声。巴黎制造的三面钟静静地挂在那里,守望着百年时光,每一个刻度都记录着岁月的流转。</p> <p class="ql-block">沿着铁轨漫步,米轨和寸轨在此交汇,形成独特的铁路景观。斑驳的铁轨向远方延伸,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繁忙与辉煌。站在铁轨上,耳边似乎传来了火车的汽笛声,眼前浮现出当年一列列火车满载货物进出站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碧色寨因滇越铁路(米轨)和个碧石铁路(寸轨)的交汇而成为世界铁路史上的奇观,米轨与寸轨在此换装,吸引了法、英、美等多国商号入驻。最繁忙时每日有80多对列车经过,商贾云集,设有云南最早的邮政局、网球场等设施。</p> <p class="ql-block">中国第一块网球场。</p> <p class="ql-block">美孚三达水火油公司旧址。</p> <p class="ql-block">百年水塔。</p> <p class="ql-block">大通公司旧址、税务分局旧址等历史遗迹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景区内。这些建筑的墙壁上,岁月的痕迹清晰可见,它们是碧色寨曾经作为云南进出口贸易重要集散地的有力见证。走进大通公司旧址,仿佛能看到当年商人们在此洽谈生意、忙碌奔波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碧色寨的红砖墙还凝着百年前的汽笛声,一列货运火车正拖着时代的轰鸣,慢悠悠碾过旧铁轨,像一场新旧时光的擦肩。</p> <p class="ql-block">【南湖公园】是蒙自市的核心景区,以明代开发的湖泊景观为主体,融合历史人文与自然风光,被誉为“蒙城绿肺”,兼具过桥米线发源地、文人雅集胜地和近代历史见证等多重文化标签。</p> <p class="ql-block">漫步南湖堤岸。夜色像一块浸了水的墨布,缓缓漫过蒙自南湖的堤岸。路灯刚在树梢间亮起,就被晚风揉成碎金,洒在粼粼的水面上,随着波纹轻轻晃荡,倒像是水底藏着无数条发光的鱼,正摆着尾巴游向湖心。</p> <p class="ql-block">瀛洲亭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六角三层重檐琉璃瓦建筑,高21.4米,檐角风铃清脆,兼具“三山六角亭”别称,为过桥米线传说发源地。</p> <p class="ql-block">岸边的柳树把影子浸在水里,枝条垂得更低了,像是怕惊扰了这夜的静谧。偶有晚归的蜻蜓掠过水面,点碎一片星光,涟漪一圈圈荡开,又慢慢合起,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远处的亭子里,有人弹起了三弦,调子慢悠悠的,顺着风溜进耳里。</p> <p class="ql-block">沿着石板路慢慢走,这时候不用说话,光是听着水声、风声,还有远处隐约的笑语,就觉得这夜里,温柔得能把人轻轻托起来。</p> <p class="ql-block">沿着灯带缠绕的栏杆慢慢走,脚步不自觉被夜市的热闹勾过去。烤串的滋滋声混着冰饮的碰撞声,彩色灯笼在摊位顶上晃成一片暖融融的云。摊主的吆喝里裹着烟火气,手作饰品的微光和糖画人的金粉,都在晚风里闪闪发亮。</p> <p class="ql-block">【红河州博物馆】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的国家二级博物馆,成立于2003年,集陈列展览、文物收藏、科研教育于一体,全面展示红河州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p> <p class="ql-block">走进红河州博物馆,仿佛踏入了一部立体的红河文明史书。馆内以“红河文明”为主线,通过丰富的文物、场景复原和多媒体互动,串联起这片土地从远古到现代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一层的史前文化展区,陈列着元谋人牙齿化石复制品、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与石器,静静诉说着早期人类在红河两岸的生存痕迹。往里走,彝族、哈尼族、苗族等20多个民族的民俗文化展厅格外亮眼:精美的彝族漆器、哈尼族的服饰银饰、傣族的贝叶经,还有复原的传统民居场景,让人直观感受到各民族独特的生活智慧。</p> <p class="ql-block">二楼的历史展厅是重头戏,从秦汉时期的青铜兵器,到明清年间的土司印信,再到近代滇越铁路相关的老照片与实物,清晰展现了红河作为边疆要地、多元文化交融之地的历史脉络。</p> <p class="ql-block">馆内还设有临时展厅,常举办书画、非遗等特色展览。整体氛围庄重又不失生动,无论是想了解边疆历史,还是感受民族文化魅力,都能在这里找到共鸣。</p> <p class="ql-block">站在红河州博物馆外的广场上,抬眼便望见斜对面红河州政府大楼静静矗立,政务与文化的气息在此隔街相望。</p> <p class="ql-block">【文庙】位于蒙自市东大街,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由蒙自首位土知县陆羡降明后主持建造,现存建筑为历代重修,现存大成殿占地面积423平方米。在解放战争时期曾作为蒙自县立初级中学的革命活动据点,解放后一度作为蒙自县人民医院使用,现大成殿已空置并保存基本完好,目前文庙修缮工作正在进行。</p> <p class="ql-block"> 大成殿处于文庙中轴线上正中位置,是建筑群中最大的单体建筑。坐北朝南,为单檐歇山顶、穿斗与抬梁结合式梁架、通廊式木结构建筑,具有明代典型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棂星门与大成门:棂星门是文庙的入口,设计融合了飞檐翘角、雕梁画栋以及精细的砖雕和石雕等元素,象征着对学问和教育的崇敬。大成门是主要建筑之一,建筑风格与棂星门相呼应,更为宏大精致。</p> <p class="ql-block">蒙自文庙见证了蒙自地区数百年的历史变迁,承载着当地的文化传承和教育发展记忆。</p> <p class="ql-block">【西南联大蒙自分校旧址】位于蒙自市南湖畔,南湖湖水清澈,周边绿树成荫,风景秀丽。主要包括蒙自海关税务司署、哥胪士洋行、周家宅院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漫步【西南联大蒙自分校旧址】,青砖灰瓦间流淌着战火淬炼的教育传奇,先辈们以笔为戈的身影仿佛仍在回廊徘徊。</p> <p class="ql-block">【蒙自海关税务司署旧址】融合了中西建筑特色,始建于1889年,是云南近代史上首个正关,也是我国近代21大海关之一。</p> <p class="ql-block">【哥胪士洋行旧址】为典型的法式建筑,旧址原有北、东、南三面法式转角二层楼房一幢,为洋行主楼,现仅存北、东两面楼房,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587.56平方米,总占地面积5333.9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转角邂逅【先锋书店】,墨香与旧时光在此相遇,捧一本书静坐,让历史的厚重与文字的温度交织成独属于今日的精神漫游。</p> <p class="ql-block">【周家宅院】建于1916年,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典范。一砖一瓦皆为岁月留痕,木雕、石雕、砖雕精美绝伦,细腻的纹路里藏着旧时匠人的巧思与热忱 。</p> <p class="ql-block">踏入周家宅院,像是一脚迈进了历史的褶皱里。斑驳的墙壁、古朴的青石板路,在日光轻抚下,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曾经,这里是西南联大蒙自分校女生的宿舍。当年西南联大迁到蒙自的时候,蒙自豪绅周伯斋为了支持办学,腾出自家豪宅的一栋楼租给西南联大作为女生宿舍。“听风楼”里满是女学生们的青春朝气与求知热忱。遥想当年,窗外月色如水,屋内烛光摇曳,女生们围坐一处,热烈讨论学术问题,轻声诉说家国之忧,那些场景仿佛还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如今,周家宅院化身为望云传统文化博物馆,馆内千余件藏品错落陈列,文玩、字画、牌匾……每一件都带着历史的温度,将往昔的岁月具象化。穿梭在展厅,抚摸着这些旧物,就像在与百年前的时光对话,感受着那段风云激荡岁月里的家国情怀与文化传承。</p> <p class="ql-block">5月21日下午,我们暂别蒙自往红河高铁站乘15:58分前往弥勒,离开蒙自时,南湖堤岸的凤凰花在微风中仿佛在含笑道别,过桥米线的香气仿佛仍在舌尖打转。这座藏在滇南的小城,没有轰轰烈烈的喧嚣,却用一碗汤的温暖、一条街的慵懒、一片湖的静谧,悄悄在记忆里刻下了温柔的注脚。此刻,舍不得这片炽色云霞,更舍不得这座装满故事的城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