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三届五磨法实战培训纪实(四) —— 湖南炎陵团队

麦田

<p class="ql-block">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写春秋。五磨教学法,从来不只是字词句的堆砌,更是文化的传承、思维的启迪、灵魂的浸润。</p> <p class="ql-block">袁满园老师和麦子老师用五磨法对全体学员进行备课指导,强调“一脉、二读、三问”的重要性,希望每一堂课都既“有方向”又“接地气”。</p> <p class="ql-block">赵向果老师执教《认牙》,谢丽娟老师执教《酒婆》。赵老师细致地分享了自己的上课感受,让大家清晰地了解了她这堂课背后的设计和感悟。谢老师从不同的角度聊自己的观点,让人眼前一亮,分享了值得探讨的优化方向。</p> <p class="ql-block">一堂好课的呈现,离不开授课老师的精心准备,更需要集体的智慧来打磨和提升。老师们踊跃发言,既有对亮点的肯定,也有针对性的建议,让所有人都有所启发。</p> <p class="ql-block">湖南炎陵团队进行了精彩分享。“五磨教学法”和“经典阅读周”燃起了团队的教学热情,唱响生命的赞歌。无论走都哪里,大家都会把五磨法和阅读周的种子播撒到哪里。</p> <p class="ql-block">郭利萍专家对今天上午两节课进行了细致的评价,评课是教学相长的重要环节,希望大家能把今天的思考融入日常教学,不断提升教学质量。</p> <p class="ql-block">第五天培训的点滴收获。</p> <p class="ql-block">“五磨法”初听时如观条理分明的棋局,步骤清透、路径了然,听读、朗读的设计又似能自然引学生开口,便觉课上起来定是顺理成章,心里也多了几分笃定。可真到今天的实操时才发现,它更像在江心驾舟——环节间如何如水流般自然衔接,学生的突发提问该以何种方式稳妥回应,怎样真正把发言的热情种进他们心里,品读课文时又该如何既扎实有效又触达深意,每一处都藏着门道。这才真切体会到,原来“看着容易”与“做得从容”之间,隔着无数次实践打磨的距离,而这些,正是往后要细细钻研的方向。(谢丽娟)</p> <p class="ql-block">遇见光,追随光,成为光,散发光,这是我们团队最美的风景!</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