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汪曾祺笔下,感受人间清欢

壹玖柒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以前认为汪曾祺先生的作品过于平实、朴素、直白、简单。时隔多年,在阅读了先生的《经典小说集》和《葡萄月令》之后,我终于读出了朴素语言背后的佛系、诗意、泰然自若。就如读王维的《辋川集》一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虽然,先生的作品空灵感不及王维,烟火味却胜过他。那种平淡、自然的写作,日常小景里透出的深远意境,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让我心绪安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汪曾祺经典小说集》收录了《受戒》《大淖记事》《鸡鸭名家》《羊舍一夕》《异秉》《七里茶坊》《安乐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受戒》是先生在1980年,回忆1937年做的一个梦。那样一个战乱年代里,做了一个如此美好的梦。而先生用细腻的笔把梦记录下来,让我感觉就像夏天的晚上,点点繁星,奶奶摇着蒲扇,给我和小朋友讲故事一样的情景。枪炮再厉害,也斩不断人们对生命乐园的向往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淖记事》让我知道了许多平凡小地方的一个,而先生用他的笔让我领略了它独特的风土人情,身临其境般看到了普通百姓的生存境况。十一子和巧云自然纯粹的爱情,仿佛池塘里并蒂莲花,有洗涤污浊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鸡鸭名家》写于1947年,却丝毫看不出那个年代的影子。先生娓娓道来的讲述,不紧不慢的拉家常一般,把人物写的活灵活现,很人间烟火。丝毫没有那个年代烽火慌乱的影子。我仿佛看到先生在周围一片炮火声里,弄火煮茶的神闲气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羊舍一夕》《异秉》《七里茶坊》《安乐居》,一一让我感受到了汪曾祺先生行云流水般的写作风格,他就像一个雕刻高手,把所见所想都雕刻于纸张,那么细致,那么逼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透过文字,我能感受到他“雕刻”时,是心静的、享受的、用心的。每个作品都带着他的温度。在那些不太平的日子里,却丝毫看不出愁绪、焦虑、烦恼,仿佛每时每刻都生活在桃花源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葡萄月令》里收录了先生的《果园杂记》《花园》《草木春秋》《花》《翠湖心影》等等,都是我们日常所遇、所见,却又是我们日常忽略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比如他写《荷花》:下雨了。雨打在荷叶上啪啪地响。雨停了,荷叶面上的水水银似的摇晃。一阵大风,荷叶倾斜,雨水倾泻而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多么平常。但在先生笔下,我却感受到音乐一般的美感,和国画般的神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阅读《夏天》,看到先生描写栀子花的一段话,忍俊不禁。先生这样写道: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管得着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段看似任性无理的话,我感受到了汪曾祺先生的真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以己度人地认为,先生许多的平静、泰然、诗意的背后,可能也有一些不得不的无法诉说的苦闷。人是感情的动物,遇到悲痛想流泪,遇到生气想发火……是很正常的七情。先生也是凡人,他也有自己的情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我知道,先生不是简单地发泄,而是把情绪淬炼成了艺术形式,栀子花的粗话带着美感,“香得痛痛快快”,还有北方腔调的“管得着吗”,让我想到了禅宗“呵佛骂祖”---在脏话里见佛性,于烟火里得自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人用抄写佛经的方式来平复浮躁的心,和人世间的纷纷扰扰。有的人用隐于山的方式逃离人世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汪曾祺先生却用一支笔雕刻般的书写人世间里万般人间事。他的每一次躬身观花、入心三餐,都是另一种方式的抄写佛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先生的一生又像是一场行为艺术,他没有追问过“生活的意义”,却用荣辱不惊的笔,透过朴素而平实、烟火气息扑面的作品,用一生回答了“生活的意义”,以及“我是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的每一篇散文都是舍利子,由尘世苦难在心灵熔炉中结晶而成。他是人间的“烟火菩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尊“烟火菩萨”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不在远方神坛,而在我们品尝的茶香里,在花朵上闪耀的露珠里。正如他在《人间草木》所写:“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朵不知名的野花,已替主人回答了所有哲学诘问:活着,就是温柔地存在于此刻,并允许世界经过你,如同风经过花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的作品如泰山般雄伟,很需要脚力才能攀登上去,一路美景,也一路感慨。这般宏大叙事的作品如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的作品如村子旁边的小丘或小荷塘,清秀小巧,轻松越过。而汪曾祺先生的作品便是如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泰山不常见,而村旁的山丘却日日可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宏大叙事的作品,作者是一个旁观者,以第三视角看人世间。先生的作品,先生就是一个参与者,以亲身亲历,感受人世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既要阅读前者,也要阅读后者,两类作品互补,才能让我们感受到一个完整的人世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