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57——张义说魏王(上)

戚竞文

<p class="ql-block">1.世间应该少点“纵横之术”,多去创造美好</p><p class="ql-block">(1)读《资治通鉴》,帮你克服一些人性的弱点</p><p class="ql-block"> 我原来有一个朋友,他就心里有魔怔,总是担心自己门没锁,每回都是回去看两三次。</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他开车带着我,然后他锁了车门,我盯着锁了车门,他又要回去。我说我就在旁边,我看到你锁的车门,我听见车门响了。我说你能不能忍住这次不回去?这是人类的一小步,这是你的一大步。然后他就抓耳挠腮的上完了那一堂课,课间我就跟他说,我说我请你去喝杯啤酒,你不能这么再回停车场。但是在美国,在亚特兰大,后来又熬了一节课,到了吃中饭之前,他还是跑回去了。</p><p class="ql-block"> 我讲这个故事,我就想起我讲资治通鉴。我非常确定,无论是你还是我,我们的人性还有很大强的惯性。我们不可能因为读了资治通鉴,你就可以把所有的人性的弱点都管理好,但是我想至少能走一小步。人类的一小步有可能是你的一大步,就能帮助你克服一些人性的枷锁,能够让你生活工作稍稍幸福一点,那我就觉得挺知足的。</p><p class="ql-block">(2)纵横术那么阴暗,我们为什么还要了解?</p><p class="ql-block"> 咱们言归正传。之前咱们说过“纵横家”合纵连横,苏秦联合六国,相对不靠谱的联合起来去对抗靠谱的秦国。秦国为什么越来越靠谱?所谓靠谱,就是越来越能打,国力越来越强。因为有一个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虽然商鞅最后没得好死,被车裂了,但是在商鞅的指导下在商鞅的推进一下,秦国变得强大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也讲了秦国跟魏国的战争,也讲了孟子去见了魏惠王,孟子去见了魏襄王,而且我们仔细讲了魏襄王作为一个君王,没有君王的样子,作为一个君王,不仅没有君王对大势的判断,而且对天地也没有敬畏。</p><p class="ql-block"> 咱们今天具体起来讲讲魏襄王的故事——他和张仪的故事,张仪是怎么忽悠了他?他又发生了什么?</p><p class="ql-block"> 我之前跟大家聊过,我不喜欢纵横家,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我认为纵横家他强调的这些事情,搬弄得这些口舌,动的这些心思,都是战术层面的东西,很少有可能提到战略层面上来的。二,我认为纵横家强调的这些东西,搬弄的这些是非都涉及人性,特别是涉及人性的弱点,特别是涉及权谋,这些东西从骨子里我不认为他们是美好的。不是美好的东西,我就不愿意讲那么多。他们所作所为不是把蛋糕放大,而是把归别人那份的蛋糕争取能拿到自己手上来。这种权谋的东西,我劝大家听听,了解了解就好了。</p><p class="ql-block"> 所谓商场有没有尔虞我诈?有的。有没有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有的。但我真诚的希望这些尔虞我诈,这些打打杀杀是少数,是大浪中的小浪花,大家还是更多的去研发,去创造美好的东西,还是把这些美好的东西交给应该享受的人。他们也会为此付出,把这些美好的产品和服务,通过好的管理,好的生意模式好的运营模式传递给大众,传递给相关市场。这些相关的市场付出足够的价格,给创造这些产品,创造这些服务,把产品和服务交给市场的这些人,机构以足够的回报。</p><p class="ql-block"> 如果每个人都在这样正向循环的过程中,那对人类来说,美好的产品,美好的服务就会越来越多,不必打打杀杀,不必所谓商场如战场,我们还能享受美好生活,甚至能享受更美好的生活,更美好的工作,这是我自己的理想,而且我坚定这个理想是可以实现的。</p><p class="ql-block"> 好了,为什么我们还要了解纵横术,也要了解这些纵横家?因为无论是现在公司对外结盟,或者公司内部政治,多多少少都有这些纵横家的影子,纵横术的影子。我会在今天的讲解中给大家展开说一说。我们不讲那么多所谓的纵横家,但我们讲讲代表人物,讲讲他们的经典话术,讲讲他们的经典案例。大家挂一漏万的了解有这么一派人,有这么一路做事的方式,在生活中在工作中要提高警惕。</p><p class="ql-block">2.六国联盟轻易被魏襄王背叛</p><p class="ql-block"> 张仪对魏襄王说,魏国这个地方地势平坦,没有高山大河这种险要的地方。在魏惠王的时候,魏国是有大河的,是有西河平原的,只是后来丢了,至于怎么丢的大家可以翻以前的课去听。魏襄王也是被孟子看不起的,认为没有王者之相的,而且没有敬畏心的人,是不该当王的王。</p><p class="ql-block"> 张仪对魏襄王说,魏国这个地儿无险可据,无险可守,历来是兵家厮杀之地。虽然你们六国结了盟——赵魏韩齐楚燕结了盟,对抗秦国,好像人多势众,好像经济总量比秦国大两倍,三倍,四倍。但是如果秦国先打六国里离秦国最近的一国——魏国,你觉得其他五国会来帮忙吗?</p><p class="ql-block"> 我给你做个比喻。即使同父同母的亲兄弟还会因为钱财互相残杀呢,何况不那么可靠的六国联盟?再说,即使其他国家来救,从地形上看也非常难。所以,奉劝大王一句,别跟五国走的那么近,远亲不如近邻,远亲不如强邻,跟秦国走近一点,您不如让我辞去魏国国相到秦国去与秦国修好,我帮您把这个话递到,我帮您把这事办了。</p><p class="ql-block"> 魏襄王就彰显了不配当王的本相,同意了。他觉得张仪说的特别对,就让张仪去秦国求和。张仪到了秦国得到重用,再次当了秦国的国相,张仪能干,能说,能说漂亮话。我们之前讲的六国联盟也就这样被魏襄王背叛了。张仪之之所以能够成功瓦解六国联盟靠的是什么呢?听我慢慢讲来。</p><p class="ql-block">3.张仪利用人性弱点,成功说服魏王</p><p class="ql-block">(1)张仪从历史和现状点明魏国处境</p><p class="ql-block"> “张仪说魏襄王曰:‘梁地方不至千里,卒不过30万,地四平。无名山大川之限,卒戍楚,韩,齐,赵之境,守亭、障者不过十万,梁之地势固战场也。’”</p><p class="ql-block"> 张仪试图说服魏襄王,就是魏惠王的儿子,就是孟子说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谓焉那个不成器的魏襄王。张仪是这么说的:魏国现在有多惨,已经是一个残国,小国。地方不至千里,兵不过30万,而且四方有敌人,这30万士兵还要分散而驻;没有天险,没有大川,没有大河,就这么少点人,就这么点一块地,就这么差一块地,易被攻,不易守,这是现状。再说说历史,你这个地儿从古至今长得就像战场,长的就像好多人要来打仗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夫诸侯之约从,盟于洹水之上,结为兄弟以相坚也。今亲兄弟同父母,尚有争钱财相杀伤,而欲恃反覆苏秦之馀谋,其不可成亦明矣。”</p><p class="ql-block"> 在苏秦的忽悠下,我们六国在洹水之旁,为了共同对抗强敌,大家结为兄弟。彼此之间别打了,彼此之间多互相做点好事。咱们在各自边境上放的兵也少一点,咱们枪口一致对外,对付秦国。如果秦国欺负了谁,其他人一定都来帮。“牵一发而动全身”,他动一根头发,我们就一起干他。听上去挺美。</p><p class="ql-block"> 所以,张仪说魏襄王的时候,第一层意思说了魏国这地儿不行,第二层意思是魏国这个地历来是兵家必打之地,我们因此结了盟,共同对抗秦国。好,第三层意思话锋一转,一刀直刺这种结盟的软肋。</p><p class="ql-block"> 张仪没废话。我插一句,整个资治通鉴里边的行文以及里边的这些人物说话都很少废话,很大可能是里边的帝王将相,豪商大贾,他们本来就不爱说废话。本来见皇上就这么点时间,所以单刀直入,直接说最重要的事。还有可能就是在司马光带着他的编辑团队写着1362年历史的时候,就用了最简洁明了的语言。两种可能都有,以第一种可能性为大,原来她们说的就是简洁明了,枭雄,英雄说话都简单明了。</p><p class="ql-block">(2)张仪从盟友与外敌强弱预测魏国未来</p><p class="ql-block"> 张仪是这么说的,你现在看看同父同母的亲兄弟,还会因为挣钱财互相动刀动枪,何况咱们六国的联盟是基于苏秦这个反复小人的撮合弄成的,维持不下去,那几乎是必然的。</p><p class="ql-block"> 说白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性的弱点。六国各自心怀鬼胎,从战略方向上,他就是和人性相背离的。和人性相背离的就不能持久,或许个别人,个别事,个别时候可以,但是中长期看没戏。</p><p class="ql-block"> 张仪跟魏襄王把这第三层意思说了,你除了地方不咋地,除了历史以来,就是兵家必打之地。另外,这个联盟脆弱的就像一层纸,别看看上去很美。</p><p class="ql-block"> “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据卷衍,酸枣,劫卫,取阳晋,则赵不南,赵不难则梁不北,梁不北则从道绝,从道绝则大王之国欲毋危不可得也。故愿大王审定计议,且赐骸骨。”</p><p class="ql-block"> 第四层意思,张仪做了沙盘推演。推演什么?就是说魏襄王如果你不好好取得秦国的开心,秦国真要出兵,就这么着三下五除二就把你的外援断了,就把你的国灭掉一半,你想不被彻底灭亡,可能性不大。</p><p class="ql-block">(3)张仪针对魏国情况,给出最佳执行方案</p><p class="ql-block"> 第五层意思,你猜猜张仪这第五层意思是什么?张仪在说这第五层意思的时候,并没有直接跟魏襄王说,该怎么去做,而是跟魏襄王说我要怎么做。因为国家弱小,因为是古来兵家必打之地,因为现在这个联盟不靠谱,反人性,因为秦国真是打过来我们就完蛋了,所以,希望大王好好想想,然后你慢慢想着,我就求不做这个官了,我回去养养残年,该干嘛就干点嘛。</p><p class="ql-block"> 魏王是听得明白的,他觉得他自己听得明白。</p><p class="ql-block"> “魏王乃倍从约,而因仪以请成于秦。张仪归,复相秦。”</p><p class="ql-block"> 魏王作为一个俗人,作为一个不是君王材料的君王,是很容易从人性的角度去攻破的。张仪一吓唬魏襄王,魏襄王听到,说这个判断这个逻辑没毛病,人性就是弱。我想活,我生存权最重要,哪管什么契约精神,哪管什么仁义,我先保命再说。我呢,还不说自己保命,我号称自己保国家,我自己没法去,那我就让张仪去,张仪反正跟秦国熟,那就让张仪回去。我想跟秦国一块混,哪怕我低他一等,我至少能活啊。</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六国的联盟被打散。张仪回到了秦国,重新当了秦国的丞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