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三角坪大众食堂:岁月深处的烟火乡愁</p><p class="ql-block">三角坪的童年碎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角坪的骑楼廊柱上,总缠着几缕晒得暖暖的阳光。那时我总爱踩着廊柱投下的斑驳影子跑,木窗棂在风里吱呀作响,像在数着我们这些孩子的脚步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百货大楼的玻璃柜台里,彩色塑料发卡总闪着光。我踮着脚扒着柜台看,售货员阿姨会笑着用玻璃拨片把发卡推得更远些,"小不点,再长高点才够得着哟"。转身就能闻见糖烟酒商店飘出的蜜饯香,玻璃罐里的话梅干裹着白霜,像藏了一整个冬天的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最盼的是圩日天没亮时,挑着菜担的阿伯会把竹筐往骑楼底下一放,沾着露水的青菜叶上还挂着星星点点的光。我揣着外婆给的两分钱,挤在卖麦芽糖的小摊前,看老师傅抡着木槌把糖块敲得"当当"响,碎糖渣子溅在青石板上,捡起来含在嘴里,能甜到鼻尖冒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大众食堂的烟囱刚冒起白烟,我就拉着小伙伴往巷口钻。竹制的取餐牌在窗口"啪嗒"一响,就有热腾腾的米筛目递出来。我们蹲在食堂后巷的石阶上,你一勺我一勺分着吃,汤里飘着的葱花沾在鼻尖,谁也顾不上擦。偶尔有海伦仔叔叔拿着铁皮喇叭走过,我们就故意学他喊"当心小偷哟",然后笑着跑开,听他在身后无奈地叹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午后的三角坪是属于孩子的。我们在骑楼的立柱间玩"官兵捉贼",躲进五金店堆放的铁丝筐后,能听见隔壁理发店的推子"嗡嗡"响。有次藏得太认真,直到百货大楼的吊钟敲了五下,才发现影子已经拉得老长,外婆的呼唤声从街那头飘过来,混着卤肉店的香气,把整个三角坪都泡得暖暖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如今再走那条街,青石板被磨得发亮,却再也踩不出当年的节奏。可只要闭上眼,仿佛还能看见晨光里挑着菜担的身影,听见米筛目在碗里晃出的轻响——那是三角坪藏在岁月里的心跳,一下一下,都带着童年的温度。在小溪三角坪东南侧民主街街口,曾有一处镌刻着无数小溪人童年时光印记的地方——大众食堂。虽然时光的洪流早已将它冲散,但在许多小溪人的记忆里,它永远静立在小溪四条骑楼老街的中心,宛如一位沉默的长者,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故事,娓娓道来。每一次忆起它,那些被岁月尘封的童年记忆,便如潮水般奔涌而来,裹挟着浓郁的眷恋与热爱,温暖着人们的心房。大众食堂所处的三角坪,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平和县城热闹非凡的商业天地。它的周边除了县城最大的餐饮店“大众食堂”、最大的商场“百货大楼”、最大的副食品店“糖烟酒副食品商店”外、还有五金店、卤肉店、五香店、豆油店、理发店、裁缝店……,这些店铺各自散发着独特的气息,空气中总是飘荡着各种诱人的香气。百货大楼里,琳琅满目的商品摆满货架,引得人们驻足观赏;糖烟酒副食品商店柜台后,摆放整齐的瓶瓶罐罐,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甜蜜滋味的向往;五金店里,铁钉、扳手和电线、灯泡等物品,是居家生活不可或缺的帮手。这些商铺与大众食堂共同构成了三角坪热闹非凡的商业图景。骑楼老街独特的建筑风格,斑驳的墙壁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木质的门窗在风中轻轻摇曳,发出吱呀的声响,为这片区域增添了一份古朴的韵味。大众食堂就镶嵌在这样充满生活气息的环境中,成为了三角坪地区最亮眼的存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物资相对匮乏,大众食堂在小溪居民的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一间国营食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营,是由国家统一管理,它的食材等物资是由国家统一调配。当时食堂菜品相对简单,以家常菜为主,主要是包子、馒头、面条、米粉、粿条等。我记得一碗清汤面,是二两粮票加九分钱,若用二两大米来换,只需六分钱。必须先兑换凭证,然后拿着凭证去柜台取面条。这看似简单的价格,却承载着许多人的渴望与期待。那时候,大众食堂的取面凭证是小竹片,颜色黝黑。我也曾试着去制作那竹片,但成功率很低。大众食堂不仅仅是一个吃饭的场所,更像是一个生活的枢纽,连接着小溪镇上家家户户的日常。对于那个年代的人们来说,能在大众食堂吃上一碗清汤面,或者是一碗米筛目,实在是一件令人十分开心的事。它承载着无数人的喜怒哀乐,见证了那不平凡年代的孩子们的成长,也记录下了无数普通家庭的温馨时刻。在物资短缺的岁月里,大众食堂犹如沙漠中的绿洲,为小溪人提供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慰藉,成为了无数小溪人心中难以磨灭的记忆符号。对于小时候的我来说,能去大众食堂吃上一碗清汤面,那简直是奢侈的幸福。那几枚带着体温的硬币,是我半个月的零花钱积攒下来的;兜里揣着的那二两米,是我瞒着大人从家里偷出来的。当怀揣着满心期待,一路小跑着奔向大众食堂时,当手里终于端上那碗热气腾腾的清汤面时,那种幸福感和满足感,足以让我铭记一辈子。看着那一大碗快要溢出来的清汤面或是米筛目,心中的喜悦如同决堤的洪水,仿佛拥有了全世界。因为大众食堂周边是小溪最繁华的集贸商业街,商贩摆摊、农民售卖农产品时,会在大众食堂解决午饭;乡下赶集的村民进城采购,也常在此就餐。每逢圩日,三角坪便迎来了最热闹的时刻,而大众食堂更是人满为患,热闹非凡。天还没亮,街道上就开始陆陆续续有商贩摆摊,此起彼伏的吆喝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流量越来越大,街道上摩肩接踵,热闹得如同过年一般。到了晌午,大众食堂里早已是熙熙攘攘,门庭若市。人们端着印有“为人民服务”字样的大碗,在食堂里寻找着空位。有的坐在长凳上,有的站在角落里,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聊天声、笑声、碗筷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独特的生活交响曲。在这热闹的氛围中,人们暂时忘却了生活的艰辛,享受着这一刻的惬意与满足。然而,热闹的地方往往也会吸引一些不速之客。在大众食堂里,小偷时常出没,专门趁人们排队买面不注意的时候下手。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大众食堂里出现了一个专门抓小偷的传奇人物——海伦仔。据说海伦仔这个人在解放前就是一个神偷,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为了生计,他走上了歧途——以偷盗为业。但解放后,在政府的帮助和教育下,海伦仔金盆洗手,改过自新,并且反过来利用他的特长,帮助政府抓小偷。因为他精通小偷的手法和伎俩,所以成为了大众食堂里小偷的克星。海伦仔身材瘦小,眼神却十分犀利。他总是带着一把铁皮喇叭,穿着一身朴素的衣服,穿梭在大众食堂餐厅的人群中。有时候,他会站在高处,拿起那铁皮喇叭,大声喊叫,提醒顾客们要小心提防小偷。他仿佛有着敏锐的直觉,能够一眼就看穿那些心怀不轨的小偷。一旦发现小偷的踪迹,他便会悄悄地跟在小偷后面,等待最佳的时机。当小偷准备下手时,他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上前去,一把抓住小偷的手腕。小偷们被他突如其来的动作吓得惊慌失措,往往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被他制服。有一次,我亲眼看见,一个小偷趁着一位顾客正在排队等候取面,悄悄地把手伸进他的口袋里,将他的钱包用两指夹了出来。就在小偷准备溜走的时候,只见那海伦仔一个箭步冲上去,将小偷的贼手给扼住了,连人带赃一齐擒获,扭送派出所去了。那时候,大众食堂里的顾客对海伦仔都很熟悉,经常会对他竖起大拇指。海伦仔的存在,就像大众食堂的一道安全屏障,让人们在这里就餐时多了一份安心。 小时候,我最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去中山公园、去中秋埔玩耍,有时,我们也会跑到大众食堂旁边的巷道里玩捉迷藏,当听着食堂里传来的喧闹声,闻着飘来的阵阵香气,感到嘴馋难忍时,就会几个人凑一角二分钱,买上一碗清汤面,然后你一口我一口地分享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岁月的车轮滚滚向前,曾经的骑楼老街,那些斑驳的墙壁和木质门窗,百货大楼、糖烟酒副食品商店、五金店等,都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但大众食堂在我们心中的地位却从未改变。“清汤面”、“米筛目”、“粿条”,依然鲜活地存在我们的脑海中。它不仅仅是一个食堂饭店,更是我们童年时代生活的缩影,它承载着无数小溪人对过去生活的眷恋和对童年时光的热爱。如今,每当我想起三角坪大众食堂,心中便涌起一股温暖而亲切的感觉,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在大众食堂的烟火气息中,感受着生活的美好。多年来,我也曾在小溪街道上那些面食店里,去寻找、品尝清汤面、米筛目,但怎么也吃不出小时候大众食堂里的味道。</p><p class="ql-block">大众食堂虽然已消失,但它所代表的那份浓浓的人间烟火气,那份小溪人相互间的温情,以及那个特殊年代人们的生活状态,都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深处。它就像一座时光的丰碑,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见证了无数小溪人平凡而又难忘的岁月。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大众食堂所承载的乡愁,都将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小溪人的心灵深处熠熠生辉,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让人们在回忆中汲取力量,继续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追寻属于自己的幸福与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