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彼得堡的大教堂

六月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斯莫尔尼大教堂原为东正教修女院,彼得大帝之女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在被废除继承权后曾在此修道。1741年政变推翻伊凡六世,她登基为女皇,仍资助修道院建设。</p> <p class="ql-block">  教堂蓝白巴洛克风格在圣彼得堡教堂中独树一帜,被游客称为“现实版冰雪奇缘”。</p> <p class="ql-block">  内部装饰豪华,壁画和浮雕融合宗教主题,现主要举办音乐会,保留东正教仪式(如洗礼活动)。</p> <p class="ql-block">  圣彼得堡街头</p> <p class="ql-block">  十二月党广场</p> <p class="ql-block">  1825年十二月革命,广场原名“元老院广场”,1825年12月14日,一批受欧洲民主思想影响的贵族军官率领3000名士兵在此起义,要求废除农奴制、建立君主立宪制。起义遭沙皇尼古拉一世血腥镇压,121名军官被流放西伯利亚,5名领袖被处绞刑。</p> <p class="ql-block">  1925年(起义100周年),为纪念这些被称为“十二月党人”的革命先驱,广场更名为现名。</p> <p class="ql-block">  圣彼得堡的标志性雕塑—“青铜骑士”。</p> <p class="ql-block">  彼得大帝身披长袍,以威严的骑姿跨坐在一匹腾跃的骏马上。他右臂前伸,目光远眺,象征其作为改革者与帝国缔造者的远见与魄力。</p> <p class="ql-block">  圣彼得堡圣以撒大教堂,是俄罗斯最具标志性的宗教建筑之一,集历史、艺术与工程成就于一体。</p> <p class="ql-block">  世界四大圆顶教堂之一,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伦敦圣保罗大教堂、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齐名。</p> <p class="ql-block">  教堂有巨型穹顶,外层镀100公斤黄金,阳光下璀璨夺目,历经160余年未重新镀金。</p> <p class="ql-block">  十二月党人广场西侧的国家级建筑群:叶利钦总统图书馆、宪法法院。</p> <p class="ql-block">  圣彼得堡喀山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  标志性柱廊,94根科林斯式巨柱(每根重30吨)组成半圆形柱廊,延伸111米环抱广场,解决教堂因东正教教规需朝东而侧面临街的美学难题。</p> <p class="ql-block">  教堂为供奉东正教圣物“喀山圣母像”而建。该圣像据传多次显灵:16世纪助伊凡雷帝击退蒙古大军,1812年托梦库图佐夫预示寒流,导致拿破仑军队溃败,二战时期显灵使德军受困严寒。</p> <p class="ql-block">  教堂的墙壁上仍然保留二战时期的弹痕,警示国民不能忘记历史。</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教堂坐下休息,一个俄罗斯小伙子走过来主动和队友说话,原来是要练习中文,学习中文已成世界潮流。</p> <p class="ql-block">  巴克菜・徳・托利元帅雕像</p> <p class="ql-block">  库图佐夫元帅雕像</p> <p class="ql-block">  滴血救世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  为纪念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遇刺事件。1881年3月1日,他在签署君主立宪改革法令途中,遭“民意党”极端分子炸弹袭击,双腿被炸断后身亡。其子亚历山大三世为纪念父亲,于1883年下令在遇刺地点修建教堂,故得名“滴血教堂”。</p> <p class="ql-block">  亚历山大二世因废除农奴制等改革被誉为“人民解放者”,其遇刺象征改革理想与暴力革命的冲突。</p> <p class="ql-block">  一位热情的俄罗斯小伙子给我拍了这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  当我转到教堂另一面时,正在全神贯注欣赏,猛然有人跟我说话,一看是之前为我拍照的那位小伙子,比划着,意思是再帮我拍个照,我欣然接受,拍了下面这张照片😊,又一次感受到了中俄友谊的深厚。</p> <p class="ql-block">  圣彼得堡的日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