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拔尖创新人才,是各个学校都在探讨的问题,我们常见的困惑有:哪些学生可以被认为是拔尖创新得到?怎样为资优学生提供适宜的课程?面向拔尖学生的教学方式应是怎样的?如何评价学业水平和创新能力?高考的变化?教育到底是培养创造力还是扼杀创造力?</p> <p class="ql-block">每一个孩子都值得在课堂上去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每个人对同一件事的体感是不一样的。有人觉得做数学累,有人累了就做一会数学题;有人做三道数学题需要给自己一些奖励,有人没事就奖励自己做三道数学题。</p> <p class="ql-block">提纲:拔尖创新人才</p><p class="ql-block">1.是什么(概念辨析)</p><p class="ql-block">2.为什么(现实背景)</p><p class="ql-block">3.怎么做(教育变革)</p> <p class="ql-block">一、概念辨析-拔尖与创新</p><p class="ql-block">钱学森之问: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的,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拔尖人才不等于创新人才。什么叫创新呢?心理学家罗伯特.J.斯腾伯格这样说:创新能力是指提出或产出具有新颖性(即独创性和新异性)和适切性(即有用的,适合特定需要的)的工作成果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创造性思维的潜力。考夫曼在创造力的4C模型中把创新分为四种:微创新,小创新,职业创新和大创新。(微创新是指个体意义上的创新;小创新是得到小范围认可的创新;)</p><p class="ql-block">1.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大创新)</p><p class="ql-block">2.写一首关于秋天的诗</p><p class="ql-block">3.木匠制作出一款新的婴儿座椅。(职业创新)</p><p class="ql-block">4.门捷列夫编制元素周期表。</p><p class="ql-block">5.学生用新词造句</p><p class="ql-block">6.用纸巾取代手牌</p> <p class="ql-block">创新人格--非智力因素;创新思维-智力因素;创新实践--行为载体</p> <p class="ql-block">关于创新人格,斯腾伯格提出:对含糊的容忍;愿意克服障碍;愿意不断发展自己的观点;活动受内在动机的驱动;有适度的冒险精神;期望被人认可;愿意为争取被认可而努力。</p> <p class="ql-block">创新思维包含发散思维,辐合思维和重组思维。</p> <p class="ql-block">超常学生的培养:</p><p class="ql-block">超常学生≠拔尖创新人才。(超常学生是)</p> <p class="ql-block">二、现实背景:为什么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p> <p class="ql-block">素养指运用知识,能力和态度在特定情境中</p> <p class="ql-block">素养的特征:素养具有整体性,情境性,迁移性和具身性;因此,我们要整体育人,综合学习,融合创新和具身行动。</p><p class="ql-block">要求在做事中学习,而不是学完了再做。从学以致用走向用以致学。</p> <p class="ql-block">现实背景--人的发展</p><p class="ql-block">支持创造力和对创造力的兴趣的一个强有力的论据在于它给人带来的专注感和幸福感。</p><p class="ql-block">Flow“心流”:在这种状态下,人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一项活动中,其他事情似乎都不重要;这种经历是如此令人愉快,以至于人们会继续做下去,即使付出巨大的代价,也只是为了做这件事。</p> <p class="ql-block">现实背景-社会发展</p> <p class="ql-block">三、怎么做-教育变革</p><p class="ql-block">下列原则所培养的态度和信念几乎可以保证将绝大多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扼杀在摇篮里:</p><p class="ql-block">1.坚持完成任何一项任务都只有一个正确途径,任何一个问题坚持完成任何一项任务都只有一个正确途径,任何一个问题都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强调“正确高于一切”,要求学生完全按照上课所学内容完成作业和考试;完全不容忍偏差;完全不费时间试图找出学生解题错误思路背后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怎么做--反向做法</p><p class="ql-block">2.培养学生对权威,尤其是老师毫不质疑的服从感,最好是恐惧感。至少要降低学生表达“离经叛道”想法的可能性;向他们灌输一个理念,即质疑权威是无礼的;反复强调书本上的都是真理;不允许在课堂上讨论老师不太了解的话,时不时提醒学生老师走过的桥比他们走过的路还多。 </p><p class="ql-block">3.要求不惜一切遵循教学计划,只让学生完成老师布置或课本上要求的题目。</p><p class="ql-block">4.纠正学生认为他们应该有创新思维的想法。让学生明白只有极少数人天赋异禀,绝大多数学生只需遵照教师的要求,不要有任何创见。当有学生试图在课堂上发表独特观点时,迅速指出其中的错误。</p><p class="ql-block">5.倡导知识分界的观念,阻止学生意识到某个领域有用的问题解决方法可以用到其他领域。</p> <p class="ql-block">三、教育变革-选拔模式&普育模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学校变革-指向创新素养培育的课堂教学</p><p class="ql-block">学生提出问题比找到答案更重要</p><p class="ql-block">·经常性提出开放性问题/劣构问题,鼓励学生探究深度问题 拔尖创新人才的 </p><p class="ql-block">·平等而尊重地沟通交流:生生互动/生师互动 </p><p class="ql-block">·平衡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开放不足Vs开放太足 </p><p class="ql-block">·认可和鼓励不一样的观点,不急于求成·开放跨学科探究的空间</p><p class="ql-block">·尊重、鼓励、表扬 Vs 轻视、打击、抨击:社会情感能力培养</p><p class="ql-block">·允许自己“不知道”,并尝试与学生一起探索</p> <p class="ql-block">最终都回归到三个字:做中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