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师旧址参观记:触摸革命脉搏,感悟红色精神

默默

<p class="ql-block">6月28日,为庆祝建党104周年,我与老陈同赴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缅怀先烈,追寻红色足迹。</p> <p class="ql-block">跨进西洋式大门,民国四合院建筑静静伫立。红色"永远跟党走"标识鲜艳夺目,旁侧入党誓词展板庄严肃穆。青砖灰瓦与红色元素交织,历史厚重感扑面而来,瞬间将人拉回那个风雨如晦却热血沸腾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这座始建于1919年的校园,最初是阎锡山培育小学教员的"育才学府",1991年挂牌为革命活动纪念馆,每日上下午各有一场义务讲解。为我们讲解的是位身着民国学生装的姑娘,声音甜美,仪态端庄,游客纷纷聚拢聆听,老少皆有,不少人佩戴党徽,神情专注。</p> <p class="ql-block">展厅以"育才学府,革命摇篮"为主题,展现此处的峥嵘岁月。从原师范校沙盘可见当年的规整兴旺——宽敞校舍、齐全设施,"半工半读"理念曾让无数青年汲取养分。而真正让这片土地闪耀的,是1926年起肩负的革命使命。</p> <p class="ql-block">"建立党团组织,开展学生运动"展区里,泛黄的照片与文献诉说往事。太原党、团组织创始人高宇君,是我党早期党员。馆内东南角,彭真同志题词的《山西建团纪念碑》矗立,见证山西建团历程。1925年,中共国师支部诞生,薄一波任书记;徐向前、程子华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接触马列主义,踏上革命征程。</p> <p class="ql-block">玻璃展柜中,“九·一八读书会”的笔记、“山西互济会”的传单,见证了在1928年后的白色恐怖时期,进步青年们如何以秘密组织为阵地,顽强地让革命火种得以延续,永不熄灭。发黄的《山西青年》《社会科学》《唤起民众周刊》等书报,仿佛是无声的号角,诉说着进步青年们沸腾的热血与坚定的信仰。1936年2月20日,阎锡山反动当局以学生打伤警察为借口,对国民师范的进步学生发动了血腥镇压。段若宗、乔增禄、邢思廉等6名优秀学生领袖,高呼“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英勇就义,他们的英勇事迹令人动容。</p><p class="ql-block">阎锡山深知国民师范是一团扑不灭的革命烈火,1934年下半年起停招新生,1936年终至停办,结束了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转过展角,"建立统一战线,奋斗牺牲救国"展区尤为震撼。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入会誓言悬于墙上:"我是中华民族的好儿女,我加入牺牲救国同盟会,誓死不做亡国奴,要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斗争到底!"1936至1937年,这里成为牺盟会心脏——军政训练班课堂回荡抗日呐喊,民训干部教练团宿舍里,四千余名青年从五湖四海汇聚,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之决心奔赴前线。</p> <p class="ql-block">1937年8月1日,山西新军的第一支队伍——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在国民师范诞生。其中,一支由30多名女学员组成的女兵连尤为引人注目,她们毅然奔赴抗日战场,创建根据地,在山西乃至华北的抗日斗争中,创下了辉煌业绩。展板上,女英雄们青春洋溢的脸庞上,透着刚毅与坚定,她们大多只有20来岁,却为了国家和民族,不惜牺牲一切。看着她们的照片,讲解员的声音不禁哽咽,而我们也深受触动,心中满是敬佩。</p> <p class="ql-block">馆内珍藏的1936年牺盟会铜制会徽,直径2.5cm,厚0.9cm,属国家一级文物。天蓝色地球背景上,中国雄鸡版图以绿色为主,东三省呈红色,寓意东北遭难、亟待保卫,设计直击人心。</p> <p class="ql-block">东图书馆旧址陈列着珍史子集等善本,曾是学员学习进步思想、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这里既育知识,更铸信仰。那些课堂求知、暗夜传火、战场奋战的身影,早已化作这片土地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如今旧址静默,精神永存,提醒来访者:不忘来路,方知去向。临别时,一群身着白衬衣的青年围站入党誓词前庄重宣誓。他们如院中月季盛放,让党的事业薪火相传,更预示着祖国与党必将走向更光明的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