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印象:时光织就的双面锦缎

乐爷

<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23日-31日英国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伦敦@英格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3日-25日,伦敦</p><p class="ql-block"> 伦敦像一块被岁月反复打磨的锦缎,一面绣着古老的纹章,一面缀着现代的流光,摊开时,新旧的肌理总在不经意间温柔碰撞。</p><p class="ql-block"> 清晨的雾还没散尽,大本钟的钟声便漫过泰晤士河,敲在塔桥的钢铁骨架上。桥下来往的红色双层巴士,像流动的朱砂笔,在灰调的街景里画着鲜活的线。街角的咖啡馆飘出烤豆子的香气,穿风衣的老人捧着报纸静坐,阳光穿过维多利亚时期的建筑雕花,在他脚边投下细碎的光斑——这是伦敦的晨,带着旧时光的慵懒与郑重。</p><p class="ql-block"> 转过街角,碎片大厦的玻璃幕墙正反射着蓝天,与不远处的圣保罗大教堂穹顶遥遥相对。街头艺人拉着小提琴,音符混着地铁口的人潮声,成了城市的背景音。画廊里,透纳的光影与当代艺术的色块共处一室;市集上,复古胸针与潮牌卫衣在同一个摊位相遇。这里的包容从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像泰晤士河的水,自然而然地接纳着每一朵浪花。</p><p class="ql-block"> 暮色降临时,摄政街的灯次第亮起,暖黄的光晕里,行人的笑声与酒吧的爵士乐交织。站在河岸回望,千年的城堡与摩天大楼在暮色中渐渐相融,忽然懂了伦敦的浪漫:它从不用“新”否定“旧”,而是让每一段时光都有自己的位置,像一位从容的老者,既珍藏着泛黄的书信,也乐于读新鲜的短信,把岁月活成了一场温柔的延续。</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飞机缓缓降落,云层层次分明,夕阳的余晖洒在云上,将整个天际染成温暖的黄色与橙色。我透过窗户看着这座陌生的城市,心中充满了期待与激动。</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伦敦街头,泰晤士河畔,大本钟静静伫立。指针划过一百六十余载,每一声轰鸣,都是维多利亚时代的余韵。来触摸这凝固的历史,听时光在钟摆间轻吟,让古老钟声,叩响你对英伦往昔的遐想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位于英国伦敦泰晤士河畔的伦敦眼(The London Eye) ,也被称为千禧之轮。它是一座巨型摩天轮,高135米,是伦敦的地标性建筑与著名旅游观光点。</p><p class="ql-block">伦敦眼于1999年年底开幕,共有32个乘坐舱,每个乘坐舱可载客约25名, 一圈约30分钟 ,搭乘其中可饱览伦敦的壮丽景色,包括大本钟、白金汉宫、威斯敏斯特教堂等著名景点。夜晚亮灯后,色彩绚丽的伦敦眼,更是为泰晤士河畔增添了浪漫迷人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伦敦国会大厦即英国国会大厦(威斯敏斯特宫,Palace of Westminster ),是英国议会(上议院和下议院)的所在地,也是伦敦乃至英国的标志性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 作为英国民主制度的象征,威斯敏斯特宫见证了英国数百年的政治变迁和历史发展,在英国文化和政治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常出现在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中,是英国国家形象的重要代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泰晤士河上的威斯敏斯特桥,一对对情侣在一起留下了甜蜜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拍摄国会大厦的好机位!</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千禧桥(Millennium Bridge),位于伦敦泰晤士河上 ,是一座仅供行人通行的步行桥。它连接着泰晤士河北岸的圣保罗大教堂和南岸的泰特现代美术馆,设计现代简约,采用悬索结构,由白色的钢索和桥墩支撑。千禧桥在2000年开放,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便利的交通位置,成为伦敦的一个标志性景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伦敦郡会堂的砖石幕墙上,这座雕塑如沉默的证人,将时光拉回西班牙内战的烽火岁月。女性的身姿托举着孩童与希望,裙裾间藏着硝烟的余味,每一道石纹都刻着国际纵队跨越国界的奔赴——来自不同土地的志愿者,为抗击法西斯燃尽热血,把“ solidarity(团结)” 二字,浇铸成雕塑基座下不灭的火种。</p><p class="ql-block"> 阳光斜照时,阴影爬上她的肩头,恍惚间,那些穿越半个地球的脚步声、战壕里的誓言,都顺着石面流淌。她不再是单纯的雕像,而是一面棱镜,折射出人性中最耀眼的光芒:当法西斯的阴霾笼罩,总有勇者摒弃国籍,以血肉为薪,点燃反抗的火炬。这是属于国际纵队的史诗,被凝固在伦敦的建筑之上,提醒每个路过的人—— 有些勇气,超越国界;有些信念,永垂不朽 。</p> <p class="ql-block">  清晨,沿着泰晤士河畔走过,一座古典建筑群前,蓝天映衬下,屋顶的尖塔与复杂的装饰显得格外宏伟。绿色的树木点缀在建筑之间,为这片庄严之地增添了几分生机。我走进其中,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充满骑士与宫廷的时代,每一扇窗户背后似乎都藏着一段未被诉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午后,我走到威斯敏斯特宫附近 ,阳光透过建筑之间的缝隙洒落下来,光影交错,为广场增添了几分诗意。人们在广场上散步、休息,孩子们在喷泉边嬉戏,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那么生活化。我坐在咖啡馆的露天座位,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心中涌起一种莫名的满足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夜晚,我走进一条拱形隧道,灯光柔和地洒在石墙上,映出层层叠叠的影子。隧道内空无一人,脚步声在耳边回响,仿佛走进了一段被遗忘的时光。这里没有白天的喧嚣,只有宁静与神秘,让人忍不住放慢脚步,细细品味这份独特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一条小巷中,我被一面红色砖墙上的涂鸦吸引。拱形门上方的白色涂鸦线条流畅,墙下的黑色图案则显得神秘而深邃。蓝天作为背景,让这幅涂鸦作品更显鲜明。我站在金属栏杆前,静静欣赏,感受到这座城市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游走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伦敦威斯敏斯特车站旁,一场不期而遇的街头马拉松,为阴雨的城市添上活力注脚。建筑的古典石墙沉默伫立,米字旗在风里轻轻晃,红圈蓝底的地铁标识,静静见证这鲜活一幕。</p><p class="ql-block"> 雨丝淅沥,跑者们脚步不停。黑衣集群如涌动的夜,偶尔跳出的亮色衣衫,是青春挣脱沉闷的信号。运动鞋溅起水花,节奏里藏着坚持,雨水顺着额头滑落,没人顾得上擦——这是属于热爱的奔赴,无关天气,只为心底那声“向前”。</p><p class="ql-block"> 古老建筑与年轻脉搏共振,雨水模糊了建筑的边角,却清晰映出跑者们的轮廓。他们跑过历史沉淀的街道,把平凡的雨天,跑成专属的热力现场,让伦敦的一隅,因这股子执着与朝气,鲜活又滚烫。</p> <p class="ql-block">  阴天的光线漫过塔桥畔,圣奥拉弗教堂的红砖外墙泛着暗哑的赭石色,绿锈斑驳的尖塔像从岁月里长出的青苔,攀向铅灰色天空。哥特式窗棂切割着天光,把教堂内部的神秘,漏成碎片洒在庭院。塞缪尔·皮普斯的墓影藏在绿树后,路过的行人脚步声轻得像怕惊醒百年前的日记,连空气里都飘着旧时光的沉香,这帧画面,是伦敦历史最温柔的褶皱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从远处眺望,碎片大厦像被巨人失手打碎的玻璃塔,又以一种倔强的秩序重新生长。玻璃幕墙如镜面,把天空的湛蓝、云朵的棉白、泰晤士河的波光,统统揉进自己的皮肤。阳光斜照时,建筑表面流淌着光的溪流,每一块玻璃都是棱镜,拆分出七彩的虹,洒在河岸步道,行人若不小心踏入,便成了光影戏码里的角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站在塔桥上,桥身的蓝色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桥塔高耸入云,顶部的尖顶仿佛要刺破天际。桥下,船只缓缓驶过,远处的现代建筑群与这座古老桥梁形成鲜明对比。我倚着栏杆,望着泰晤士河的另一端,心中涌起一种跨越时空的奇妙感觉。</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船行泰晤士河,引擎声揉碎水面的晨雾时,伦敦桥正从朦胧中显露出轮廓。它不像伦敦眼那般张扬,也没有碎片大厦的凌厉,只是稳稳地跨在河上,像位沉默的老者,看尽了河水载着岁月流淌。</p><p class="ql-block"> 桥身的砖石带着潮湿的光泽,那是百年风雨留下的印记。行船渐近,能看清拱券的弧度——不算惊艳,却透着一种妥帖的力量,仿佛从建成那天起,就笃定要托住无数脚步与晨昏。桥上的行人成了模糊的剪影,车辆驶过的震动顺着空气传来,与船身的摇晃奇妙地共鸣,像是两个时代在低声交谈。</p><p class="ql-block"> 当船从桥下穿过,仰头望去,砖石的阴影瞬间将天空切成碎片。那一刻忽然懂了,伦敦桥的动人从不在宏伟,而在它的“在场”:它见过狄更斯笔下的雾都,听过二战时的警报,如今又看着现代伦敦的车水马龙。河水拍打着桥墩,像是在重复一句古老的誓言——它不追赶潮流,只是静静站在那里,让每一个经过的人,都能在桥影里,摸到一点时光的温度。</p><p class="ql-block"> 驶出桥洞时,阳光恰好漫过来,把桥的影子铺在水面,随波起伏。原来有些风景,不必仰望,只需经过,就能在心里留下一道温柔的刻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傍晚时分,我来到伦敦眼脚下。夕阳将整个摩天轮染成温暖的橙色,桥上的路灯与远处的建筑在余晖中显得宁静而美丽。我乘坐伦敦眼缓缓上升,整个伦敦尽收眼底,那一刻,我仿佛拥有了整个城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伦敦塔(Tower of London)是英国一座具有标志性和丰富历史内涵的建筑。</p><p class="ql-block">伦敦塔在英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频繁出现在文学、影视作品中,成为英国历史和文化的象征之一,代表着权力、阴谋、荣耀与悲剧。</p><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 建造起源:1066 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成为威廉一世,为巩固统治,于 1078 年开始修建伦敦塔。最初它只是一座军事堡垒,用以威慑伦敦市民。</p><p class="ql-block">• 王室居所:在随后几个世纪里,伦敦塔不断扩建,逐渐成为集宫殿、监狱、宝库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建筑群。多位英国君主曾在此居住,如爱德华一世对其进行大规模扩建,使其具备了宏伟的宫殿规模。</p><p class="ql-block">• 监狱与刑场:伦敦塔见证了众多历史上的政治阴谋和权力斗争,许多贵族、政敌甚至王后都曾被囚禁于此,像安妮·博林(亨利八世的第二任妻子) 就在这里被处决,“叛国者之门” 也因此闻名。</p><p class="ql-block">• 国家宝库:如今,伦敦塔是存放英国王室珍宝的地方,游客可以在这里看到镶嵌着璀璨宝石的皇冠、权杖等,这些珍宝不仅价值连城,更承载着英国王室的历史与荣耀。</p><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 白塔:是伦敦塔最古老的部分,也是整个建筑群的核心。它采用诺曼底式建筑风格,外墙由乳白色的肯特石灰岩建造,高耸而坚固,内部设有王室住所、教堂等空间。</p><p class="ql-block">• 防御工事:伦敦塔有着复杂而强大的防御体系,包括多座塔楼,如血塔(Bloody Tower) 、钟塔(Bell Tower)等,塔楼之间由城墙和护城河相连,易守难攻。</p><p class="ql-block">旅游与文化意义</p><p class="ql-block">• 旅游胜地:作为伦敦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着数百万游客前来参观。游客可以在专业导游的带领下,聆听关于伦敦塔的各种历史故事和传说,感受历史的厚重。</p><p class="ql-block">• 文化象征:伦敦塔在英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频繁出现在文学、影视作品中,成为英国历史和文化的象征之一,代表着权力、阴谋、荣耀与悲剧。</p> <p class="ql-block">  在伦敦塔前,我驻足良久。阴云密布的天空下,这座古老的城堡显得庄重而神秘。石墙与塔楼在阳光下泛着古朴的光泽,游客们在塔前拍照、交谈,而我则静静地站在一旁,感受着这座建筑所承载的历史与故事。</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伦敦国王学院是伦敦大学的创校学院之一 ,1829 年由英王乔治四世和首相惠灵顿公爵创立,是英国顶尖的综合研究型大学,在人文、法律、医学、科学等多个领域享有盛誉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伦敦唐人街(London Chinatown)洋溢着中式喜庆。街道挂满红灯笼,传统中式元素与周边建筑融合,行人穿梭,即便阴天也满是热闹烟火气,是伦敦多元文化中极具东方韵味的地标,承载着华人社群的文化与生活,也吸引游客感受独特的中西交融氛围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圣马丁教堂是伦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地处特拉法加广场附近。一座骑马雕像矗立其中,钟楼顶部的十字架在阴沉的天空下显得格外醒目。周围几栋白色建筑与钟楼相映成趣,树木点缀其间,为这片宁静的空间增添了几分生机。我站在钟楼下,听着远处传来的钟声,仿佛时间也在这一刻慢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走进伊丽莎白塔前的广场,绿色的草坪上停着几辆巴士,行人三三两两地走过,天空阴沉,却丝毫不影响这座广场的魅力。我站在草坪边,望着远处的大本钟,心中涌起一种莫名的感动。伦敦,这座古老与现代交织的城市,总能在不经意间,给人带来惊喜与感动。</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格林威治天文台(Royal Greenwich Observatory),是英国著名的天文台,在天文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子午线,通常指本初子午线,即 0°经线,它以英国伦敦格林威治天文台的经线为标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内的本初子午线标志圆盘。</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泰晤士河游船是游览伦敦的热门体验项目,能让游客从独特视角欣赏伦敦的地标和风光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伦敦重要的金融商务区,集中了众多银行、金融机构的总部。为数不多的高层建筑!</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陪朋友从伦敦塔到西南部的温布尔登小镇 ,一睹球场芳容,以圆他孙女的网球梦!</p><p class="ql-block"> 温网是四大满贯中历史最悠久的赛事,自 1877 年举办,其球场见证了无数网坛经典对决、巨星崛起,是网球文化传承的标志性场地 ,每年吸引全球顶尖选手和球迷聚焦于此。</p><p class="ql-block"> 央球场可容纳约 15000 名观众,设有可伸缩屋顶,应对天气变化;球场草地严格养护,草高、弹性等参数遵循传统标准,保障比赛专业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世界文化遗产__皇家植物园(Royal Botanic Gardens),位于英国伦敦西南部的邱园(Kew Gardens):</p><p class="ql-block">历史渊源</p><p class="ql-block"> 邱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59年,最初是乔治二世(George II)的妻子卡罗琳王后(Queen Caroline)的私人花园。之后,在威廉·钱伯斯(William Chambers)等建筑师和园艺家的努力下,不断扩大和完善。1840 年,邱园被移交给国家管理,并逐步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植物园。</p><p class="ql-block">园区规模与布局</p><p class="ql-block"> • 规模:邱园占地约121公顷,拥有极其丰富的植物种类和多样的园林景观。</p><p class="ql-block"> • 布局:园内划分了多个特色区域,比如草本植物园、树木园、杜鹃园等,不同区域依据植物的特性、地理分布或者主题进行规划, 还有著名的棕榈屋(Palm House),这是一座宏伟的维多利亚式玻璃温室,收藏了大量热带植物 ;威尔士王妃温室(Princess of Wales Conservatory)则模拟了从沙漠到热带雨林等十种不同的气候环境。</p><p class="ql-block">植物收藏</p><p class="ql-block"> • 数量众多:邱园拥有超过5万种活植物,以及700万份植物标本,是全球植物种类收集最全面的植物园之一。</p><p class="ql-block"> • 珍稀品种:这里收藏了许多珍稀濒危植物, 例如智利酒棕榈(Jubaea chilensis),这种棕榈树体型巨大,生长缓慢 ;还有一些来自马达加斯加等地的特有植物,对植物研究和保护意义重大。</p><p class="ql-block">建筑与景观</p><p class="ql-block"> • 建筑:除了前面提到的温室建筑,还有中国式宝塔(Great Pagoda),这座宝塔高约50米,共10层,带有中式风格元素;此外,还有标本馆、图书馆等重要科研建筑,其中图书馆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植物学书籍和手稿。</p><p class="ql-block"> • 景观:园内拥有大片的草坪、蜿蜒的河流、精致的花坛,营造出优美和谐的自然景观,是游客休闲观光的好去处。</p><p class="ql-block">科研与教育</p><p class="ql-block"> • 科研:邱园是世界顶尖的植物科学研究中心之一,在植物分类、植物进化、植物保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 其科研成果对于全球植物保护、生态研究以及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p><p class="ql-block"> • 教育: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包括面向公众的科普讲座、工作坊,以及针对学生群体的教育课程,旨在提高人们对植物和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p><p class="ql-block">旅游与文化意义</p><p class="ql-block">邱园每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游客,不仅是植物爱好者的圣地,也成为伦敦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它承载着英国乃至全球的植物文化,是植物多样性保护和传播的重要窗口,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p> <p class="ql-block">  伦敦邱园(Kew Gardens) 的中国式宝塔(Great Pagoda)。邱园是世界著名的植物园, 而这座宝塔由威廉·钱伯斯(William Chambers)设计,建于1762年 。宝塔高约50米,共10层,在建筑细节上带有中式风格,比如飞檐等元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见了,伦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插曲,入境时,问及携带了多少现金?同行的二位朋友齐刷刷拿出美金,而我可能是长期长期电子支付习惯了,居然忘了带现金,边境官员一头雾水,问道:What is the purpose of bringing US dollars to the UK? 我虽然听不懂,但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只能一个劲的“I'm sorry” ,“Excuse me”,边境官员随即从排队的人群中叫了一位华人过来当翻译,说实在的,我们都不知道如何解释?后面做了个刷卡的动作,边境官员让我们拿卡来看看,问卡上有多少钱?每个人二张卡,额度十万元左右,折腾了十几分钟终于放行!</p><p class="ql-block"> 后面入境阿姆斯特丹,同样没有带欧元,直接亮卡,问了什么职业,CEO,其实我也不懂的这是个什么职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