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夜起来,雨停了,但是好冷,幸好,我和老婆都带了件长袖外套,一路走一路找餐店,用完早餐没几步就是宽巷子。</p><p class="ql-block">宽巷子是呼和浩特市回民区起源于清代的百年美食街区,沿街商铺以伊斯兰风格建筑为主,集中烧麦、羊杂碎、焙子等传统回族特色美食。</p><p class="ql-block">烧麦,羊杂碎和焙子都是以羊肉为馅的面食,烧麦也叫烧卖,类似我们南方的包子,里面是牛肉或者羊肉馅,有蒸的,也有炸烤的,我们牛肉羊肉馅的各买了几个,不贵,才二十来元,足够吃饱。羊杂碎为臊子面,焙子则是各式羊肉馅的面饼。</p><p class="ql-block">回族忌食猪肉,回汉混居的地方,即便有猪肉,当地人也不叫猪肉,而是叫大肉,到了回族集聚地区,尊重人家的习俗,我们是绝不会提猪肉二字的,不过,通过多次和当地人聊天,也有汉回通婚的家庭,大多已随汉俗,能吃猪肉。</p><p class="ql-block">宽巷子街区不长,估计顶多三四百米,我们一边吃一边逛,不知不觉就走出街口,沿大街慢慢走半个多小时就到大召寺,路边一个门坊,里面包括大召寺和塞上老街,门坊里面是一座雕像,雕像基座写有蒙汉阿拉坦汗字样。</p><p class="ql-block">景区介绍阿拉坦汗是成吉思汗第十七代孙,主要功绩是主持建造“库库和屯”意为青色的城,明朝赐名“归化城”,呼和浩特简称青城和归化城即源自此,结束了蒙古游牧无固定城池的历史。阿拉坦汗还通过“隆庆议和”与明朝达成互市协议,结束了历时两百余年的战争,促进蒙汉和平共处。</p><p class="ql-block">大召寺汉名叫做无量寺,蒙语称作“伊克召”,意为“大庙”,明代称“弘慈寺”,历史上又有“银佛寺”“大乘法轮召”“甘珠尔庙”“帝庙”等多种称谓,是一座大藏传佛教寺院,呼和浩特最早建成的黄教寺院,也是蒙古地区蒙古人皈依黄教所建的大型寺院之一。</p><p class="ql-block">大召寺相邻是塞上老街,原名朋苏克街,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原名朋苏克街),街长380米,我们几分钟就走完。</p><p class="ql-block">游完塞上老街出来,该吃午饭了,我们穿过马路,进入一条小巷,里面就有一家面食店,我对老婆说,就吃面,吃完还要去逛两个博物院,去晚了怕闭馆。</p><p class="ql-block">等到两碗面端上桌,面条上面放的就是羊杂碎,一股热气直冒,这边的面条应该是先拉的,又粗又长,老婆一边吃一边说,好吃,不像我们南方的羊肉,膻味太重。</p><p class="ql-block">去昭君博物院很方便,公交车一路就到,王昭君原名嫱(樯)字昭君,湖北秭归(今湖北兴山县)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公元前33年,南匈奴首领单于朝汉索女,汉元帝出于和亲,从良家女子中选中昭君赐之,昭君因此出塞,与单于共同生活并生一子,三年后单于去世,昭君上书汉廷求归,汉成帝敕令“从胡俗”,依游牧民族收继婚制,昭君复嫁单于长子又生二女 ,十一年后单于长子去世,一年多后昭君病逝,疑葬于呼和浩特市外大黑河南岸(又说是衣冠冢),现以昭君墓为主体,辟为昭君博物院。</p><p class="ql-block">昭君博物院游完继续坐公交前往内蒙博物院,到站下车后见博物院没开门,问保安被告知已迁馆,搜了一下地图,新址太远,时间太晚,估计再去也已闭馆,因此放弃。</p><p class="ql-block">返回酒店途中,路过一家街边小铺,里面摆满了各式烙饼,看着好诱人,禁不住我买了几个,甜的盐的肉馅的白味的都有,才十多块钱,留着第二天路上,万一找不到餐店应个急。后来才知道,这就是当地人说的焙子。</p><p class="ql-block">这一天逛下来,我们还发现,每隔不远路边就有一处,写有“青城驿站”字样的小房子,门外或是侧面还有供人歇息的坐凳,细看才发现是公共厕所,里外装修都比较高档,卫生保洁也做得不错,一开始不知道我们还不敢进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