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由国道G317进藏是一条人文与景观并重的进藏之路,2015年8月第一次走这条道路进藏时走得怀疑人生,旅途的艰辛和危险令队友在昌都市说什么也不肯走下去了……</p><p class="ql-block">如今的317国道无须翻越雀儿山,从类务齐到那曲的道路都是宽敝的硬化道路,危险系数大大下降,堵车的情况极其少见且时间不长。</p><p class="ql-block">所以这次进藏选择了从317国道上叉出去更深入藏区一点,这样旅途就曲折了许多。</p> <p class="ql-block">在德格住了一晚后,次日早晨八点半就出发啦,沿G317向东折返25公里后向左转沿G215朝北行驶,今天要到四川省石渠县去看松格嘛尼石经城。</p><p class="ql-block">从国道G215转入省道S456后不久便进入石渠县境内,这个号称太阳部落的地方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与青海相毗邻,国道G345东西贯穿全境直达青海玉树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进入石渠县境内不久便看到了石渠国营牧场所在地的一处石经城,老人围绕着石经墙转经,小孩在此玩耍。</p> <p class="ql-block">退休的牧场职工在这里转经,闲聊打发时光,他们都没走出石渠去看过外面的世界,但他们怡然自得毫无奢念,与世无争地生活在他们的世界里。</p> <p class="ql-block">孩子好奇的眼神似乎要告诉我什么,但我说的话他一句也听不懂。衷心希望他长大后能走出大山高原,融入现代社会生活中。</p> <p class="ql-block">石头上的经文,纯手工刻制的。</p> <p class="ql-block">经过4个多小时的行驶(约240公里),终于抵达了松格嘛尼石经城游客中心广场。但这里大门紧闭,牦牛粪到处都是也无人清理,游客仅我们一车3人,当地人也没见着。虽然毫无人气,但我知道这里是小众的景点,一般只有自驾游的游客才会来此游玩所以也并不觉得奇怪,就停车做自热米饭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趁着等待自热米饭煮熟的时候,我四处走走,发现了几个僧人,与他们聊聊但十分不容易,语言的不同是交流的一大障碍,拍了几张照片悻悻作别。</p> <p class="ql-block">高原上风云变化无常,就在我们收拾好午餐的垃圾,天空中飘来大片乌云,赶紧上车导航去石经城,路上寒冷的细雨开始下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网络下载的石经城胕瞰图</p> <p class="ql-block">网络上下载的照片。</p><p class="ql-block">确实没有道路可以到达石经城,游客进入必须乘当地人的摩托车或神车五菱荣光。</p> <p class="ql-block">网络上下载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我十分小心翼翼地驾车行驶在车辙印上,约20分钟后终于抵达石经城的铁丝网外草地上,在经过一处小沟时发生了陷车的意外事件,铁丝网内的藏民见了纷纷围了上来,他们二话不说就帮忙挖土搬石头,最后十几个人一起帮我推一把车,就这样车子脱困了。</p> <p class="ql-block">在藏民的帮助之下我们终于进入了石经城,但寒冷的雨越下越大,已经无法下车拍照了,只能驾车绕石经城转了一圈,然后有一位藏族少年(能讲普通话)坐我车里带路驶离了石经城,回到了游客中心。</p> <p class="ql-block">松格玛尼石经城(百度百科)</p><p class="ql-block">四川石渠县境内的藏传佛教石经城建筑</p><p class="ql-block">松格玛尼石经城位于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阿日扎镇扎溪卡草原,始建于公元10世纪格萨尔王时期,距今已有千年历史。该建筑采用无框架支撑的玛尼石堆砌技术,整体呈长方形结构,现存城墙高约10米,内部由多层环形玛尼墙构成迷宫式通道。石经城现存玛尼石刻包含六字真言、佛教经文及神像图案,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今仍有朝圣者围绕城墙磕长头,延续其对格萨尔王的历史追忆与宗教实践。</p> <p class="ql-block">建筑特征(网络照片)(文字百度百科)</p><p class="ql-block">整座石经城呈长方形布局,地面部分实测东西长73米、南北宽47米,城墙最高处达10米。建筑采用无粘合剂干砌工艺,超过一亿块刻经石片通过重力咬合构成稳定结构。城墙设有36处壁龛用于供奉神像,内部通道形成复杂的宗教迷宫。考察发现其地下部分因草原土质松软已沉降至与地上建筑等深。城墙上同样有一排排摆放看诸神像的"窗口",正面有一道"城门"可以进出,进去后里面也是一层层一圈圈的嘛呢墙,中间有狭窄的通道,弯来拐去好似一座迷宫。(现已关闭.不让进入了)由于石块垒得太高,地面已不堪重负而下沉,据说它地面上的部分有多高,陷入地底下的就有多深,因此,尽管人们仍在不断地往上放石块,可嘛呢城并不见明显的增高。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这个没有任何框架支撑,也没用任何粘合剂,完全是人们你一块我一块随意堆砌起来的"城楼",竟然能够历经千年岿然不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像这样的石经城在藏区也是绝无仅有的。据传此城起源于格萨尔时期.还留有许多当年的遗迹。为了替战死疆场的士兵超度灵魂,将士们在此垒了一个嘛呢堆。后来老百姓因为缅怀格萨尔王的功绩,纷纷来此朝觐,嘛呢堆越来越大,越垒越长,最后形成了嘛呢城。直到每天仍有不少来朝圣的人围着城墙一步一拜地磕着长头,表达着他们对传奇英雄格萨尔王的无限景仰和怀念,也寄托着他们对明天的向往与企盼。</p> <p class="ql-block">自驾游结束返沪后,听到江苏三对母女在前往色达途中遭遇车祸的灾难事件,心中十分不安和感概。藏区多在高原,公路条件比以前好了很多,但气候变化是人无法控制的,我们去旅游时一定要记得不要为了多看一个景点而盲目赶路,对行程安排千万不可排满,必须留出足够机动时间给自己。</p><p class="ql-block">在松格嘛尼石经城遇上陷车事情后,虽然耗时很短(不超过40分钟),结合天气变化情况,我们很快调整了行程安排,结束了石渠县的游览,直接前往玉树市,这样才可以休息好继续我们的进藏之旅。</p> <p class="ql-block">我终于在Gopro中找到了前往松格嘛尼石经城时最后6公里路的视频,不仅路不好走,而且视线也受阻,高原上就是这样一旦下道危险无处不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