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阁,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家藏书楼,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1566年),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 ,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余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天一阁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义 。阁前凿“天一池”连通月湖,园林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山石堆成“九狮一象”等景点。 天一阁及其周围园林具有江南庭院式园林特色。 天一阁的藏书和建筑为研究书法、地方史、石刻、石构建筑和浙东民居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 1982年2月23日,天一阁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3月1日,天一阁博物馆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2018年10月29日,天一阁·月湖景区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br> 天一阁书库之一。 据说,天一阁遭遇过多次失窃,比较严重的一次发生在民国三年(1914),起因是一上海陈姓书商,欲购买天一阁的古籍,遭拒后雇佣贼人去偷书,一下子偷了千多本运去上海出售,当时天一阁的人没有察觉被盜,幸被上海苏杭方面的热心藏书家察觉,写信通知了天一阁,天一阁知道后到上海报警,及登报纸广告,引起上海书界强烈反响,在舆论压力下,盜贼及销赃书商被迫投案自首,最后天一阁只追回部分古籍。<br> 月湖开凿于唐贞观年间(636年),宋元佑年间建成月湖十洲。南宋绍兴年间,广筑亭台楼阁,遍植四时花树,形成月湖上十洲胜景。这十洲分别是:湖东的竹屿、月岛和菊花洲,湖中的花屿、竹洲、柳汀和芳草洲,湖西的烟屿、雪汀和芙蓉洲。此外还有三堤七桥交相辉映。宋元以来,月湖是浙东学术中心,是文人墨客憩息荟萃之地。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北宋名臣王安石、南宋宰相史浩、宋代著名学者杨简、明末清初大史学家万斯同,这些风流人物,或隐居,或讲学,或为官,或著书,都在月湖留下不可磨灭的印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