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宝成先生诗词研讨会上的发言

东海之儒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古大儒例能诗,历代王朝很多儒家同时也是诗人乃至大诗人。但这个传统到五四之时中止了。五四之后大多数儒家和学者,都不会吟诗作赋了。粉水四人帮之后,这个传统重新得到接续。</p><p class="ql-block">从野草诗社开始,体制内外、学界内外、儒门内外涌现了一批又一批诗词作者,其中优秀者不少。纪宝成先生就是其中之一。纪先生不以儒名,但富有儒家精神,其思想和情怀颇为儒家。当年他在大学力排众议,创办国学院,就是对儒家复兴事业的很大的支持和功勋。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是一位诗词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木排排天际去~纪宝成先生诗词特色简析</p><p class="ql-block">余东海</p><p class="ql-block">纪宝成先生,作为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其诗词作品在文学领域独树一帜。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析纪宝成先生诗词的特色:一是情感真挚,二是意境深远,三是语言简练。</p><p class="ql-block">一、情感真挚</p><p class="ql-block">纪宝成先生的诗词作品中,情感真挚是其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他的诗词往往直抒胸臆,表达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如《乐斋词话》中的“此身已在高空,低俯凡尘,琵琶横笛,此心难诉”,通过描绘高空中的孤独与迷茫,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无奈与感慨。这种情感真挚的表达,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p><p class="ql-block">二、意境深远</p><p class="ql-block">纪宝成先生的诗词作品具有意象新鲜、意境深远的特点。他善于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营造出一种深邃、悠远的意境。如《明月何曾是两乡》中的“大木排排天际去,傲然肃立”,通过对白杨树的描绘,象征了坚韧不拔的精神,使读者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精神上的鼓舞。</p><p class="ql-block">在《乐斋词话》中,纪宝成先生对词作的意境营造也颇有心得。他认为,词作的意境应该深远、含蓄,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p><p class="ql-block">三、语言简练</p><p class="ql-block">纪宝成先生的诗词作品在语言上同样具有简练的特点。他的诗词用词精准、生动,没有多余的修饰,却能准确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意境。如《乐斋词话》中的“一碧心随天去,远离喧嚣,远离污染,清明人妒”,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追求高远境界、远离世俗纷扰的心境。</p><p class="ql-block">在《乐斋绝句论词八十家》中,纪宝成先生对历代词人的语言运用也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优秀的词作应该语言简练、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纪宝成先生的诗词作品在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和语言简练三个方面均各有表现。他的诗词作品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纪宝成先生以其深厚的学识和卓越的才华,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优秀的诗词创作典范。</p><p class="ql-block">2025/5/27 余东海于南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