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页之作 趣味盎然

微妙✍️画境

<p class="ql-block">人活着 </p><p class="ql-block">‍择一事成癖 </p><p class="ql-block">‍择一好终老 </p><p class="ql-block">‍足矣!</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 微妙画境</p> <p class="ql-block">这个假期,想做一件有意思的事情…</p><p class="ql-block">‍买了三本册页,我准备将她们一一添满,每一帧都在思量之后,精心打造,想展现出属于自己风格的作品来</p><p class="ql-block">‍慢慢来,我不急…</p> <p class="ql-block">至拿起毛笔,应该有六年的时光了,从起初的情有独钟到现在的不忘初心,我把学习书法的精力都放在了小篆这一书体上。</p><p class="ql-block">从秦到唐,再到宋,乃至偶尔也临习的清代小篆,一切都是我不断去汲取的对象,尤其是秦至唐这两个时期的所谓“铁线篆”是我研习的方向。</p><p class="ql-block">‍从李斯到李阳冰,从临摹字帖到一点点的去尝试创作,慢慢的体会到笔法和字法,要融入创作中的生僻字,在打磨过程中,深深感受到要想写出一幅作品的不容易…</p><p class="ql-block">‍我怀念,我的心脏曾因被这古老的文字狂跳的节奏,那颤颤巍巍拿到笔临摹的“四不像”的狼狈…</p><p class="ql-block">‍我怀念,那刻于石碑曾被千万人膜拜、唏嘘的文字在刀痕之下的碰撞,镌刻着于灵魂共鸣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人们一直对“铁线篆”的认识似乎都停留在最基础的认知,因此很多人会把“铁线篆”当成线的基础训练来对待,把<span style="font-size:18px;">篆书的学习也仅仅是线质的训练。</span></p><p class="ql-block">‍有人问:什么是“铁线篆” ?什么又是“玉箸篆”?它们有何区别</p><p class="ql-block">‍我只能肤浅的回答:粗细的程度不同</p><p class="ql-block">‍有人问:小篆除了结构对称?还有什么特点呢?</p><p class="ql-block">‍我也只能肤浅的说:篆书尤其是“铁线篆”同样存在着行草书所体现出来的错落、大小、疏密等结构关系。</p><p class="ql-block">‍有人问:笔法就是中锋用笔,似乎对别的书体帮助不大?</p><p class="ql-block">‍我身边学习篆书的人寥寥无几,但对于学习篆书的群体来说,更多人相信“篆书对行草书的线质提升很有帮助”</p> <p class="ql-block">书法不仅仅是写字,也是综合审美的艺术。</p><p class="ql-block">‍从<span style="font-size:18px;">字距行距上下的留白,</span>纸张的配色,章法的布局,还有钤印题签题跋的细节,都需做到无懈可击,我在自己的想象空间里设计着…</p> <p class="ql-block">习字一年心得感悟 </p><p class="ql-block">闲暇之余 ,拿起了笔 描描写写...</p><p class="ql-block">有些东西都是一点点接触才发现其中的奥妙</p><p class="ql-block">于五体书法中 ,我对小篆情有独钟 ,艳羡既具图案之美 ,又有那种飞翔灵动之势 ,坚劲畅达 线条圆润 ,结构匀称 ,点画粗细均匀的字体深深打动着心扉 ,那种初触书法艺术 ,又在莽山书院这个氛围融洽 、环境优雅的大集体中, 磨砺性情的同时又被墨友们鼓励影响着 ,实乃有幸!</p><p class="ql-block">最近看了自己写的 ,却悲哀地发现 我自己只是学了个字形相似而已, 对于书法内在的神意却毫无所得 (那个出书我怕是羞于参与了 )</p><p class="ql-block">很感恩流过妙手滴那些字 ,因为有了他们的陪伴 ,生活多了一份乐趣与执着 …</p> <p class="ql-block">亦希望有朝一日也会有一幅字可入众人的慧眼 妙只想这样继续的行走在其间.....</p><p class="ql-block">‍我喻我以长青 ,我拥此春待亭亭。</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