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广东省江门市开平的碉楼群声名远播。</p><p class="ql-block"> 资料介绍, 目前开平碉楼仍完好保存有1833座。</p><p class="ql-block"> 其中三四个碉楼群规模大名气也很大,影视上不时露脸,游客也络绎不绝,可以称作大众碉楼景点。</p><p class="ql-block"> 可是这次随团去的是名气小、规模小的小众碉楼群——凤仪里(村)碉楼群。</p><p class="ql-block"> 别看规模小,三个碉楼中有两个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p><p class="ql-block">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凤仪碉楼展示了碉楼基本构造、功能和生活气息,这就够了。</p> <p class="ql-block"> 开平碉楼与村落,分布在15个镇(街),凤仪村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 碉楼是海外归侨的居所和求安全的堡垒。</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碉楼代表了中国的城堡时代。</span></p><p class="ql-block"> 碉楼融中西建筑艺术于一楼。是中国乡土建筑一个特殊类型,是华侨文化的典型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 2001年,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开平碉楼进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07年,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5处世界遗产。中国由此诞生了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项目。</p><p class="ql-block"> 旧日的碉楼在今日的旅游景区是什么样子?</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走进凤仪村的碉楼景区。</p> <p class="ql-block"> 看到的第一个碉楼——南苑楼,虽然破旧,但高耸的雄姿还是能让人想到当年给予主人的安全感。</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中期开始,大量开平人海外经商、务工,积累了大量财富,他们带着从海外积攒的财富回到家乡。这些财富也招来了土匪的惦记,甚至直接上门抢劫。</p><p class="ql-block"> 据粗略统计,1912年至1930年间,开平较大的匪劫事件约有71宗,杀人百余,掳耕牛210余头,掠夺其它财物无数,曾3次攻陷当时的县城,连县长朱建章也被掳去。 从民国元年至民国十五年这14年中,匪劫学校达8次,掳教师、学生百余人。民国十一年(1922年)12月众匪伙劫开平中学时,被鹰村碉楼探照灯照射,四处乡团及时截击,截回校长及学生17人。此事轰动全县,海外华侨闻讯十分惊喜,觉得碉楼在防范匪患中起了大作用,因此,他们在外节衣缩食,集资汇回家乡建碉楼。开平碉楼鼎盛时期超过3000座。</p> <p class="ql-block"> 凤仪碉楼是开平碉楼的缩影,它集居住、防御盗匪与防洪防涝功能于一体。</p> <p class="ql-block"> 南苑楼大门口有介绍它的铭牌:</p><p class="ql-block"> 南苑楼是凤仪里村民于20世纪20年代集资兴建的众人楼,高5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因座落在村南边得名。2001年6月国务院将南苑楼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众楼由全村人家或若干户人家集资共同兴建,每户分房一间,为临时躲避土匪或洪水使用。其造型封闭、简单,外部的装饰少,防卫性强。在各类碉楼中,众楼出现最早,现存473座,约占开平碉楼的26﹪。</p> <p class="ql-block"> 估计是成为旅游景点之前,南苑楼正面很近的地方盖了房子,致使人们无法拍摄南苑楼正面的全貌,只能拍到楼的最上部。</p> <p class="ql-block"> 村中心的大榕树和小广场,这里是村民聚集交流场所。</p> <p class="ql-block"> 来到又一座众楼——东楼。</p> <p class="ql-block"> 东楼的铭牌这样介绍:</p><p class="ql-block"> 东楼是凤仪里村民于20世纪20年代集资兴建的众人楼,高4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因座落在村东边得名。2001年6月国务院将东楼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p> <p class="ql-block"> 东楼明显体积更大,更坚固,防护措施更可靠。</p> <p class="ql-block">东楼的另一侧面</p> <p class="ql-block"> 碉楼的窗比民居开口小,外设铁板门窗。碉楼上部四角都建有突出的全封闭或半封闭的角堡,可居高临下还击进村之敌。</p> <p class="ql-block"> 碉楼为多层建筑,远远高于一般的民居,便于居高临下地防御;碉楼的墙体比普通的民居厚实坚固,不怕匪盗凿墙或火攻。碉楼各层墙上开设有射击孔,增加了楼内居民的攻击点。</p> <p class="ql-block"> 来到名为‘’德庐‘’的碉楼。这种碉楼分类为‘’居楼‘’。</p><p class="ql-block"> 居楼多由富有人家独资建造,它很好地结合了碉楼的防卫和居住两大功能,楼体高大,空间较为开敞,生活设施比较完善,起居方便。居楼的造型比较多样,美观大方,外部装饰性强,在满足防御功能的基础上,追求建筑的形式美,往往成为村落的标志。在各类碉楼中居楼数量最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德庐是旅居加拿大华侨于上世纪30年代回乡建造的。高3层,青砖结构。居庐院落自成一体。</p> <p class="ql-block">德庐的后墙</p> <p class="ql-block">德庐的三楼建在二楼的平台上</p> <p class="ql-block">通向三楼的走廊</p> <p class="ql-block"> 德庐的大厅现成为碉楼历史图片和部分实物展馆</p> <p class="ql-block">西洋风格的顶棚雕花</p> <p class="ql-block">通往后院的门</p> <p class="ql-block">后院一角还有当年的石磨</p> <p class="ql-block">德庐的厨房</p> <p class="ql-block"> 凤仪碉楼历经百年,物旧人非,如今还在南粤大地上诉说着风雨沧桑。它见证了一代代华人的奋斗和智慧,也必将目睹华人世界的伟大复兴!</p><p class="ql-block"> (完)</p><p class="ql-block"> 摄于 2025年3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