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评:父母食堂

海边龙拓

<p class="ql-block">随笔:字评《父母食堂》</p><p class="ql-block">文:海边龙拓</p><p class="ql-block">北京护国寺小吃六铺炕店内北墙矗一牌匾“父母食堂”,这是北京西城区2022年推出的养老助餐品牌。题匾笔者老乡——湖南某地职业书家。大字榜书,笔势沉稳,疾徐有度,内敛含蓄。</p><p class="ql-block">身为人父、人母,上有老,下有小,小的还有小。满脑子心事,该从何说起。此四字视觉冲击来自它饱经风霜的沉稳和坚定。这是一款可以回头再看的字,没多少技巧流露,收敛后还是收敛,把天下父母忍辱负重形象刻画出来,甚至有点过。写家情感起伏,在线条末端悄然展现,形成不起眼的注脚。这与多少有些莽撞邵阳人性格不符。邵阳历史上穷山恶水,紧临湘西,2022年北京西城父母餐厅挂牌当年刚刚脱贫。电视剧《湘西剿匪记》就是离那不远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楷书发挥余地相较其它体,少了回旋余地,特别招牌字。一笔一画,避免人家猜字,方便大众群体尤其老年群体辨识。说父母餐厅,其实年轻人很多,当下太多人有健康和养生需求。少盐、少油、低糖、低脂,荤素搭成食界主流。更为主流是也必须是量小价低。性价比成最可靠金字招牌,就像房地产市场以价换量。不管腰斩还是膝斩,能卖就得。在餐饮界普遍低迷状况下,老年餐厅一枝独秀,非逆流而上,是就坡下驴。从前什么样,现依然故我,一顿饭均价二三十元,大形势刚好降维到此水准。也因此,父母食堂人满为患,即便中青年,起码一半以上父母序列,只不过是年轻父母。</p><p class="ql-block">父母两字下笔重,特别第一字——父,像岸边纤夫,在船工号子鼓舞下,步步负重前行。“穿恶浪哎,爬险滩啰,船工们一身都是胆呦……”,铿锵有力。没于文华唱的那么春潮涌动,哪怕一丁点:“小妹妹我坐船头,哥哥在岸上走,我俩的情,我俩的爱,在纤绳上荡悠悠。”。父字最后一笔捺,手起刀落,生生砍地上,掷地有声。整个一颜体风貌。只有颜体才能如此横刀立马,斩立决。唐四家其它三家书生气足,特别是欧柳,无此风范。颜体字笔笔重墨,有股背水一战,置死地而后生狠劲。但此处仅是父母二字的担当与坚韧还不够。如果多点八大山人的伸展与开合,洒脱、散淡与随性,会更加生动、自然与出彩。当然字体风格一朝一夕很难改变,它需要先改变人。</p><p class="ql-block">母字别具一格,左右两竖如两扇屏风围起的空间,严丝合缝,形成遮风挡雨的家。母字轮廓方正,肃穆有余,偏于板结。母爱如水,是急流险滩后平静下来,江面宽阔处的水。像邓丽君唱红的那首歌“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可别掐死你的温柔”。母字笔画比父字有跨跃式表现,提按明显,笔速放缓,应该在思考柴米油盐以外事,否则不会如此郑重。家里事,最后托底人一定是母亲,虽然看似软弱。最底下那笔勾,不同寻常,几乎非同凡响。大大一个勾成全字点睛之笔,甚或在整个字列中都显得触目惊心。很少有人把勾写那么大,那么咄咄逼人。相信,书写者对母爱有深刻体会。它明明白白告诉你,谁在给你人生托底且义无反顾。其实,连你都不相信,母亲能有那么大能量和胆量。别说你,恐怕她自己都不知。舍命陪君子是屁话。舍命陪儿子是真,是母爱与生俱来,触碰底线的瞬间爆发。</p><p class="ql-block">虎不食子。从食字开始整个面貌有转变,几乎是判若两人。前期绷紧弦松弛了,开始有跳跃,有姿态,有话说。上半部人字旁,撇捺分而不离,出动感,出了节奏,尤其人字第一笔——撇,重笔顿挫接着提笔,动感出来了。下半部粮字谐音——良,稍许左移、错位,增加右侧留白。字体某部位,某一笔的错位、漂移,拉长、缩小,弯曲、转折,这种变形是死字活写,把字写活的关键一步。书法艺术和所有艺术一样,都是对传统的重新解构、重构,哪怕仅是解读,要与时代元素融合,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如果说父母二字是颜体风貌,食堂二字整个就米芾(米体)笔意。米芾是宋四家排苏轼、黄庭坚之后的著名书法家,也是著名画家和收藏家。他一生推崇魏晋王羲之,对唐四家多有批评。米芾字与画洒脱、飘逸。虽然画没留存,但他创造米点皴法对中国画特别是写意画发展起到极为重要作用。文人作画一般点到为止,米芾不经意用饱蘸水墨的米点代替皴擦,跳出技术层面,以虚带实,把写实山水推向抽象山水,是绘画理念跨世纪,跨几个世纪的飞跃,很是了不起。他本人并没意识到,当时人们包括文人、士大夫阶层也没意识到。比之十九世纪末西方产生的印象画、抽象画及其后来各种换汤不换药的主义早七百余年。顺便说说,米芾对颜真卿字有恶评,但这并未阻碍他认真临摹颜真卿《多宝塔碑》,并为之折服。也造就了米体“老子天下第一”的霸气。这正是米芾字的精髓所在,而不是那个七扭八歪的形。</p><p class="ql-block">如果说,晋代王羲之是书圣,那宋代米芾既书仙。米芾历史上第一个把中国字写得七扭八歪,东倒西斜。人们当时称他的字为欹(qi)正、险绝。其实,这正是米芾批判后的觉醒。是对唐代书法把唐楷僵化、神化,固化为顶峰做法的坚决反抗和强烈鄙视。按米芾观点,书法不应有任何条条框框。艺术无边界,创作无止境。米芾是明明白白,随心所欲写字,尽情抒发个人情感。当然,唐代张旭、怀素已经把字写得龙飞凤舞,那是草书中的狂草,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举动,且两人被称之为癫张醉素,喝酒尽兴后才能,才会写字。这和米芾有意为之,精心策划,意在笔先的行书有本质区别。米芾是唐代之后,给书法这一传统中华瑰宝重新定义之人。当下,米芾历史作用被低估。应重新认识,重新评价和定位。</p><p class="ql-block">我们常见的郭沫若题匾多有好评,经得住时间检验。除学识渊博外,郭沫若走的也是颜真卿与米芾路子。他是甲骨文大家,对金石篆隶造诣深刻。大凡写字深刻之人,必从篆隶开始。</p><p class="ql-block">第一次看“父母食堂”四字,以为书家耋耄(die mao)老矣。谁能想到,书者是八零后且还是八五后,和儿子同龄,正当打之年,未来可期。</p><p class="ql-block">字数:2209</p><p class="ql-block">作者:海边龙拓</p><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17日于北京</p><p class="ql-block">附首经贸大学李教授点评:</p><p class="ql-block">@Mary  并湘生:读此文,如闻文中提及的“船工号子”,穿云破雾,百曲千折,豪迈气势跃入笔端。记得歌曲中,在“水飞千里船似箭,闯漩涡,迎激流,船工一身都是胆”的激昂中,突然峰回路转,“涛声不断, 歌不断",旋律悠扬婉转,如诵如诉,令听者一股凉气由脊骨直上脑顶。‌窃以为,这就是此文的风格。文章从父母食堂谈到父严母慈,由意及字。道出书者乃湖南邵阳人,习颜体。由此展开,纵横千年书谱渊源,点评历代书家字如其人的风格特点,洋洋洒洒,甚妙!</p><p class="ql-block">湖南自古出书家。远且不论,民国书法四大家之首谭延闿,习颜字,其临《麻姑仙坛记》,出神入化。我的祖上岳森,亦湖南邵阳人,行伍出身,追随谭延闿多年。他的颜字,受谭延闿影响,雄浑大气,笔力沉着。读湘生文,感概之余,多了一分亲切。有机会,定与湘生同去父母食堂,品美食,会同乡,请教书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