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智慧彭撞《一轮复习-血糖平衡调节》

周珑姣

<p class="ql-block">  今天二中的何婷和敦颐高中的刘战谋两位老师共同上“《稳态与调节》激素调节的过程 血糖平衡调节(一轮复习)”这堂课,两位老师都能通过自己方式很好的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并且都很有个人教学特色。</p> <p class="ql-block">  何婷老师上课语言舒缓有力,知识点的讲解环环相扣,逻辑清晰,这样的课堂,通过多形式的知识呈现、循序渐进的内容设计和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为学生扎实掌握血糖平衡调节的核心知识提供了良好支撑。同时和何老师在原有基础知识上还做出适当的扩展延伸,让学生得到有有效的思维训练。</p> <p class="ql-block">  在听何老师的课中,我们始终保持专注状态。有人跟随讲解认真记录,有人拿着手机拍摄屏幕上的重点内容,还有人目光紧紧跟随何老师的讲解节奏。讲台上的老师会适时用手指向屏幕或黑板,引导大家关注关键信息,确保教学内容被有效传递。这堂课听下来真是一种享受。</p> <p class="ql-block">  何老师的课唯一有点不足的就是,对于一轮复习基础的知识也要下力巩固,在完成基本课堂内容时可以多加一些随堂练检验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p> <p class="ql-block">  敦颐高中的刘战谋老师,对于在课中主要侧重知识的梳理和巩固,详细讲解了血糖来源去路,以及血糖调理思维导图的构建这两个内容,这种模式比较符合一轮复习学生的学情和复习效果。</p> <p class="ql-block">  刘老师通过分析血糖调节近五年高考试题分布来凸显这个点是属于历年中高考常考的点,帮助学生明确复习方向。并且用知识梳理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血糖平衡调节的基础知识,通过完成教学任务一涵盖血糖的来源、任务二去路模型等基础知识点,引导学生系统梳理核心概念。再通过任务三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提升对本节知识的实际应用。</p> <p class="ql-block">  在听刘老师上课过程中,我也发现他的一些不足之处。一方面,复习过程中选择的题目过于简单,不利于学生的提升;另一方面,老师可能过于紧张,语言不够流畅简练,导致讲解时知识模块不够连贯,直接导致学生上课积极性降低,脱离课堂,从而使课堂效果降低。</p> <p class="ql-block">  这次同课异构给我的启示,在坚守科学本质的前提下,教师应当像机体调节血糖那样灵活应变。无论是传统的"传授式"还是创新的"体验式",只要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胰岛素,促进知识的内分泌平衡,就是成功的教学实践。这种教学智慧的多样性,正是教育生态最珍贵的"血糖稳定机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