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许舍 美丽尧歌一写生作品线上展(三)

鹤溪书画社(叶良成)

<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29日,来自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科技大学、苏州工艺美术学院、江苏省无锡市堰桥高级中学、苏州民革中央书画院、苏州相城区美术家协会、无锡市美术家协综合材料艺委会等单位的近20多位艺术家,应邀参加“人文许舍 美丽尧歌一一艺术赋能乡村振兴主题采风活动”。</p> <p class="ql-block">注:以收稿时间为排版顺序</p> <p class="ql-block">李方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教授,安徽省美协油画学会副主席,中国美协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p> <p class="ql-block">李方明:红墻黑瓦与葱郁山林相映成趣,潺潺溪流轻吟浅唱。挥动画笔,定格斑驳光影、袅袅炊烟,让心灵在古朴村落间徜徉……</p> <p class="ql-block">李方明:《栖居·尧歌里》油画 60 X 80 cm </p> <p class="ql-block">赵思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中国西部画院副院长;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院特聘教授;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p> <p class="ql-block">赵思有: 雪浪山位于江苏无锡滨湖区,东临苏州,南濒太湖,素有“太湖第一峰”之美誉。古朴的许舍村镇与书画之乡尧歌里就在雪浪山周围。此地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南宋状元蒋重珍以及后来的15名进士皆出自此地。如今衍生出“状元路”“状元桥”“蒋子书院”等系列遗迹。此外,还有大面积茶园和薰衣草花海等生态资源,形成美丽景观。雪浪山以“一山藏千载,茶墨共湖天”的独特魅力,成为无锡人文山水的缩影。“春嗅茶香夏逐浪,秋抚紫穗冬聆禅。”云卷云舒,四季皆有华彩。</p> <p class="ql-block">赵思有:《雪浪山》 油画 60 X 80 cm</p> <p class="ql-block">唐鼎华:江南大学美术学教授、中国美协会员。</p> <p class="ql-block">  唐鼎华:早就听说许舍的面有名、好吃、老味道。今天走在许舍老街,人头攒动,老街的早市好不热闹。村民们带着自己种的冬瓜、丝瓜、苦瓜,长豆、毛豆、青菜、茄子、西红柿来赶集,地摊上各种蔬菜摆放在大小不一的篮子里、箩筐里,还有彩色的塑料周转箱里,虽然有些零乱,但鲜活闹猛。 还有穿插其中的小吃摊、水果摊、竹器摊、酱油摊,一家肉铺、一家水产铺,久违的场景似梦境一般。看见许舍老街面店了,排队买面的人一个、二个、三个……不止二三十人,看来百年老店名不虚传。必须带点面回去,回味久违了的味道。许舍老街的确是老了,剥落的墙体露出了黄石与青砖,门窗也锈迹斑斑。它们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又有多少故事要对你说。作为一个年近七十的画画人来说,看到曾经的过往会触景生情,思绪飞扬,手也跟着痒痒了,只有用画笔与他们对话了。</p> <p class="ql-block">唐鼎华:《许舍老街一》速写 30X30cm</p> <p class="ql-block">唐鼎华:《许舍老街二》速写 30X30cm</p> <p class="ql-block">唐鼎华:《许舍老街早市》中国画 68X68cm</p> <p class="ql-block">张进平: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授。</p> <p class="ql-block">张进平:雪浪山脚下,许舍静卧。长广溪、鹤溪温柔环抱,勾勒出江南水乡的婉约轮廓。村内溪涧蜿蜒,草木葳蕤,一片清幽。老街、老店、老手艺、老味道,皆藏着岁月的缱绻,古韵悠悠,令人心醉神迷。</p> <p class="ql-block">张进平:《许舍写生》水彩画31 x41cm</p> <p class="ql-block">邱中巍:国际商业美术A级设计师、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室内设计师、苏州职业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江苏省政府招标项目评审专家、苏州三叶树设计营造有限公司首席设计顾问。</p> <p class="ql-block">邱中巍:无锡许舍,这是普通得几乎令人忽略的地方,然而我们在这慢生活的太湖之滨,欣喜地闻到了久违的童年故土味道。在浓荫庇护的村落绿水缭绕,石板小道,我们仿佛听到先人走过的脚步声,村口磨面房原生态的制面,告诉你生活就是昨天悠悠岁月绵长延伸,许舍一个许愿的地方,我还会再来,明天会更好.</p> <p class="ql-block">邱中巍:《许舍印象一》速写40X28cm</p> <p class="ql-block">邱中巍:《许舍印象二》速写 40X28cm</p> <p class="ql-block">邱中巍:《许舍印象三》速写 40X28cm</p> <p class="ql-block">邱中巍:《许舍印象四》速写 40X28cm</p> <p class="ql-block">邱中巍:《故乡的云》中国画 40X32cm</p> <p class="ql-block">杜力: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 </p> <p class="ql-block">杜力: 青瓦屋檐红墙晨露,许舍面坊的曹门推开时,将麦香搓成古村独有的旋律。案板上,面团在掌心翻转、延展,褶皱里藏着祖辈的温度。晒床盛起银丝般的面条,相应老街斑驳的砖墙,砖墙散发着慈祥。许舍的面条是岁月沉淀的纯厚,是古村揉进面食里的悠长故事…… 昨天人已走过,今天我走过,明天谁走过……</p> <p class="ql-block">杜力:《许舍面坊》油画 50 X 60 cm</p> <p class="ql-block">田恒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p> <p class="ql-block">田恒刚:古村许舍位于锡南雪浪山下,历经沧桑磨难繁华与衰落。村口的面店、老屋间杂新居延续着旧时烟火气,沿河望去,对岸长满荒草的马头墙、斑驳破败的白墙青瓦、废弃的码头,仿佛在无际时光中述说着一千年前的俊秀与灵动…</p> <p class="ql-block">田恒刚:《许舍老街之一》油画30×30cm </p> <p class="ql-block">田恒刚:《许舍老街之二》油画30×30cm </p> <p class="ql-block">蒋伟民: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写生俱乐部无锡主席,无锡市梁溪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p> <p class="ql-block">蒋伟民:长广溪悦溪桥洞之下,小舟轻荡,萍藻浮沉,情侣依偎,一湾活水映出天光云影。这桥下乾坤悠然天成,浑非人力雕琢,于低垂桥洞之下,不经意地流转,自成浑然忘机之境。</p> <p class="ql-block">蒋伟民:《桥下的风景》油画 30cmX40cm</p> <p class="ql-block">薛野: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教育部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美术书画专委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薛野:尧歌里的珍贵,在于它尚未成为“景观标本”,而是活着的时空胶囊。画笔在此不仅是记录工具,更是与古村对话的介质——那些斑驳与鲜活交织的瞬间,终将沉淀为纸上的江南基因。</p> <p class="ql-block">薛野:《古村尧歌》中国画 34X138cm</p> <p class="ql-block">薛野:《许舍老街》速写 30X30cm</p> <p class="ql-block">冯雷:现为民革苏州中山书画院秘书长。江苏省篆刻研究会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篆刻研究会苏州研究中心研究员、民革江苏省中山书画院理事、东吴印社理事、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会会员、上海海派书画院画师。</p> <p class="ql-block">冯雷:乙巳盛夏,无锡、苏州两地十余位书画名家雅集于无锡许舍古镇。虽烈日当空,但画家们醉心写生于老街古村落遗韵及现代新农村风貌,那可是反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印记。余以清池中摇曳生姿之田田莲叶为主题,信手笔墨开合,以点线面之画面,再辅加诗词、书法、印章熔于一炉,遂作《风荷消夏图》。并自题五绝一首:“许舍风荷闹,丹青捉艳姿。碧波摇烈焰,落笔恰花时。”以记此两地书画家乙巳消夏雅集。</p> <p class="ql-block">冯雷:《风荷消夏图》中国画 48X39cm</p> <p class="ql-block">范家美: 现任职苏科大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会员。</p> <p class="ql-block">范美琴:六月正午,充足的阳光晃的人睁不开眼,在树荫下,恍惚间有跳跃的斑斓之色,一面老强竟有如此之明艳,大概是正午的光把它唤醒,老街的河映着对岸的房舍,浓郁的绿色甚至胜过芳草,冷暖间,映射成美的古朴的许舍老街。</p> <p class="ql-block">范美琴:《许舍老街正午时》中国画40 X60cm</p> <p class="ql-block">范美琴:《徐舍老街着新色》中国画 40 X60cm</p> <p class="ql-block">谢士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教授,江苏省书画院特聘画家,首都师范大学访问学者,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工程人才,江苏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人才,姑苏文化重点人才,现任江苏省美术馆书画工作室副主任,南京市鼓楼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苏州美术院副院长,苏州正社文化研究院院长。</p> <p class="ql-block">谢士强:有一种写生,叫去老街走一走,许舍距苏州不远,一脚油门即到。第一次来许舍,依然是记忆里江南水乡的肌理,古朴民居环绕着村落正中的鹤溪而建,不少还是明清时代的历史建筑。古建筑、石板街、灰砖墙、旧木门、窄弄堂、深天井、红砖墙,随处可见。进村口不远,就闻到淡淡的面香味,不远处就看到路边晒网上晾晒着的一簇簇面条,这就是许舍最负盛名的生面店。见到这些,让你顿生久违的人间烟火气,没有受到外界浮沉的一丝污染,纯粹明朗,鹤溪的水好似明镜。此时许舍好像是被时间遗忘的村落,这些柴米油盐的日常琐事,也许是当下喧嚣世人内心最纯真的记忆。城市的老街,连接着城市的过去与现在,许舍明显的破败不堪了,像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但依然可以看到她昔日的繁华。随行叶老师言及许舍,怅然若失!未来定位不清,是保留原貌?是旧地开发?希望老街不拆,希望老街有美好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谢士强:《许舍老街生面店》中国画33.5X65cm</p> <p class="ql-block">葛强:无锡市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主任</p> <p class="ql-block">葛强:漫步许舍,时光仿佛在青石板与苔痕间凝滞。长广溪畔的鹤溪水依旧低语,绕过石驳岸的沧桑,倒映着雪浪山的云影。楝树荫下,三两老人倚门闲话,旧宅雕花的窗棂半掩,透出柴火微辛的气息——那是三百年老灶的余温。转角遇见晒面架,细如银丝的挂面在风里轻摇,像垂落的时间琴弦。忽见墙垣"拆"字猩红刺目,断壁处野菊蔓生,几羽家鸭犹在废弃的板网边拨水,浑然不知故园将逝。千年村落静卧于推土机的轰鸣间隙,如一页正在风化的乡愁手稿……</p> <p class="ql-block">葛强:《许舍正午暖阳》水彩 30X40cm</p> <p class="ql-block">张晓梅: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p> <p class="ql-block">张晓梅:尧歌里,一座千年古村,至今依旧保持着其独特的文化古韵,村子有几株老桃树,漫步其中,让我想到了陶渊明《桃花源记》带给我们的理想生活境界:山野桃枝斜出,远处田舍依稀……作品通过桃实的丰硕隐喻民生富足、自然与文明的共生。尧歌里的老桃树曲折的虬干,桃枝缀朱实,垂垂蜜桃浸着无锡今朝的丰饶汁水。</p> <p class="ql-block">张晓梅:《陶缘盛世》中国画34 X138c m</p> <p class="ql-block">夏吉宏:苏州工艺美院副教授,苏州科技大学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苏州民革中山书画院副秘书长,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沈阳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上海建桥学院客座教授,安徽省合肥市青年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莱西市美术家协会顾问。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p> <p class="ql-block">夏吉宏:《宁静的许舍》中国画 65x35cm</p> <p class="ql-block">夏吉宏:许舍的老街,是被时光轻轻揉过的宣纸。青石板路被几代人的脚印磨得发亮,像一条沉默的河,蜿蜒着穿过整个村落。最动人的是巷口那座小桥,石栏上爬满青苔,桥洞下的水总也流不急,倒映着两岸的白墙黑瓦,像一幅没干的水墨画。午后的阳光斜斜切进来,落在斑驳的门板上,也落在坐在竹椅上打盹的老人身上,在这里,时光是慢的,日子是软的,小桥流水人家,不是诗里的意象,而是指尖能触到的温度,是眼底能盛满的和谐。</p> <p class="ql-block">朱文豪:江苏省雕塑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p> <p class="ql-block">朱文豪:在许舍写生,老墙的皱纹在墨色中苏醒,斑驳的苔痕被蝉声钉在午后的画稿上。石阶折光里藏着未研磨的旧事,笔锋稍一偏斜,便挑破了水乡的薄衫。写生簿渐渐沉重,每一片黛瓦都蹲着不肯离去的夕阳,仿佛时光在此处打了个结。颜料与光影交织,将巷弄的呼吸凝在纸上。</p> <p class="ql-block">朱文豪:《许舍旧屋》 速写26 x17cm </p> <p class="ql-block">朱文豪:《许舍印象》速写 17cmX26cm</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朱文豪:《湿地一景》速写 75 x30cm </p> <p class="ql-block">叶良成:无锡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无锡市侨联华侨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注册美术教师,江南大学书画研究所研究员,江苏省美协会员。</p> <p class="ql-block">叶良成:尧歌里幸福水库,是无锡滨湖区雪浪街道许舍社区的一处标志性景观,这座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工水库‌,三面环山呈八字形,与军嶂古道、雪浪山、许舍老街、长广溪湿地共同构成独特的生态空间画廊格局‌。其湖水清澈如镜,被游客誉为“无锡小泸沽湖”‌,是夏季游泳爱好者的热门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叶良成:《幸福水库一景》中国画 34 x46cm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