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校长如何掌舵教育变革的航向?

👏 👏 👏

<p class="ql-block">7月18日上午,我们有辛聆听了潘雄武专家的精彩讲解,从教育数字化的相关政策,到教育数字化、智慧校园和平台应用案例。作为中小学教育的“掌舵人”,校长们站在变革的十字路口,既要守住教育的本质初心,又要勇立潮头探索新路径。这场变革,不是技术的简单叠加,而是一场从理念到实践的深度重构。</p> <p class="ql-block">一、打破“工具思维”,重塑教育哲学</p> <p class="ql-block">“AI不是来替代教师的,而是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这是一位资深校长在教师大会上的肺腑之言。在AI能快速传递知识的时代,校长首先要带领团队思考: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上海某中学的实践给出了答案:他们将AI用于知识点检测、作业批改等重复性工作,把教师从机械劳动中解放出来,转而聚焦“个性化辅导”“批判性思维培养”。校长每周组织“教育本质研讨会”,让老师们分享“AI做不到的事”——比如一个鼓励的眼神化解学生的自卑,一次小组辩论中迸发的思维火花,这些“温度与深度并存”的教育场景,正是AI时代最珍贵的教育内核。</p> <p class="ql-block">二、搭建“数字基座”,让变革有迹可循</p><p class="ql-block"> 技术落地不能“空中楼阁”。深圳一所小学的校长深谙此道,他的“三步走”策略颇具借鉴意义:</p><p class="ql-block"> 1. 硬件普惠化:争取资源为每个教室配备智能交互屏、AI学习终端,同时为特殊家庭学生提供设备补贴,避免“数字鸿沟”;</p><p class="ql-block">​2. 教师赋能化:联合高校开发“AI教学工具包”,从基础的课件生成到进阶的学情分析,手把手培训教师;</p><p class="ql-block">​3. 数据动态化:建立校级“教育数据中台”,实时追踪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特长,为每个孩子生成“成长画像”,但明确规定“数据仅用于教学优化,绝不作为评价唯一标准”。这位校长常说:“好的技术就像空气,无处不在却不张扬,默默支撑着教育的呼吸。”</p> <p class="ql-block">三、培养“未来胜任力”,重构课程版图</p><p class="ql-block"> AI时代的课程,不能再是“知识点的堆砌”。北京某附中的校长带领团队,在国家课程基础上嵌入三大“未来模块”:</p><p class="ql-block"> 1.AI素养课:不是教编程,而是让学生理解AI的原理与局限,比如通过“AI写诗vs人类写诗”的对比,培养“人机协作”的思维;</p><p class="ql-block">​ 2.项目式学习坊:结合本地问题设计课题,如“用AI分析社区交通流量”“用大数据优化校园垃圾分类”,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中学会跨界整合;</p><p class="ql-block">​ 3.人文思辨课:围绕“AI伦理”“技术与公平”等话题展开辩论,引导学生在科技浪潮中守住价值观底线。</p><p class="ql-block"> 这些课程没有固定教材,却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了:真正的“竞争力”,是与AI共处时的清醒与创造力。</p> <p class="ql-block">四、激活“教师能量”,让变革有温度</p><p class="ql-block"> “最怕的不是技术跟不上,而是老师有畏难情绪。”杭州一位校长的话道出了许多管理者的心声。他的破局之道是“让教师成为变革的主角”:</p><p class="ql-block"> 成立“AI创新教研组”,让有兴趣的老师先行探索,再以“种子教师”带动全体;</p><p class="ql-block">​设立“容错机制”,允许教师在尝试中犯错,比如某老师用AI布置作业时出现偏差,校长组织复盘会,将错误转化为“集体学习案例”;</p><p class="ql-block">​定期举办“AI+教育”叙事会,让老师们分享“技术背后的故事”:有老师说,用AI分析出某学生“数学薄弱但逻辑思维强”,于是推荐他参加机器人社团,最终孩子找到了自信。</p><p class="ql-block"> 正是这些带着“人间烟火气”的实践,让技术变革有了温暖的底色。</p> <p class="ql-block">五、守护“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不被落下</p><p class="ql-block">“不能让AI成为加剧差距的工具。”这是所有有担当的校长的共识。成都一所城乡结合部学校的校长,用朴素的行动诠释着这份责任:</p><p class="ql-block"> 他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比高,很多家长对AI一无所知。于是学校开设“亲子AI体验课”,家长和孩子一起用语音识别做手抄报、用VR“走进”故宫,既消除了家长的“技术焦虑”,又让孩子感受到“科技不遥远”。同时,他坚持“AI辅助而非主导”,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求教师必须进行“线下+线上”双辅导,确保技术服务于“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承诺。</p> <p class="ql-block">AI时代的教育变革,从来不是一场“技术竞赛”。优秀的校长,既能像科技达人一样敏锐捕捉趋势,又能像哲学家一样坚守教育本真;既会为教师的技术突破鼓掌,也会为课堂上的一个拥抱动容。</p> <p class="ql-block">今天,西吉县校园长能力提升培训班即将落下帷幕。这段培训时光,是一次知识的汇聚、思想的碰撞,更是我们携手为西吉教育蓄力赋能的旅程。</p><p class="ql-block"> 培训期间,我们聚焦校园管理的痛点与机遇,从教育理念更新到治校实践落地,从团队建设到教育生态营造,专家分享、案例研讨、交流互鉴,每一步都凝聚着对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的执着追求。大家带着校园发展的思考而来,在思维碰撞中拓宽治校视野,在经验交流里汲取奋进力量,这份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与担当,正是西吉教育前行的底气。</p><p class="ql-block"> 结业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希望各位校园长将培训所学融入治校实践,以 “教育家精神” 为指引,做教育改革的推动者、师生成长的引路人,让培训的 “种子” 在校园里扎根发芽,培育出更多高质量教育的 “果实”。</p><p class="ql-block"> 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是一段温暖人心的修行。愿我们带着培训赋予的力量,携手并肩,深耕西吉教育沃土,共同书写校园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优质教育中绽放光彩!</p><p class="ql-block"> 最后,感谢县教育局的精心组织,感谢授课专家的倾囊相授,也感谢各位校园长的全情投入。期待与大家在教育之路上继续同行,共创西吉教育更美好的明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