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论语》第十四篇宪问描摹完成了,整篇对仁的讨论较多,有一节是对“成人”的讨论印象较深。这里成人是指完人,完美无缺的人。子路问怎样才算是完人,孔子像臧武仲那样有智慧,像公绰那样不贪求,像卞庄子那样勇敢,像冉求那样有才艺,再用礼乐来增加文采,就可以算是完人了。</p><p class="ql-block"> 啊?这也太难了吧!</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孔子接着又说,如今的完人,不必这样,能做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见到利益能想到道义,遇到危险肯献出生命,长期处于贫困之中也不忘平生的诺言。 这段更考验人的品行。</p><p class="ql-block"> 前段是对个人文化素养的要求,后面这段段则是对精神境界方面的要求,对照这个标准,我们平时劝慰的那句“人无完人”,真是要求太低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