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行走于岩前溪畔,水清岸绿,步道蜿蜒,三两居民闲坐笑语,一幅人水和谐的画卷在闽西“南大门”徐徐铺展。谁能想到,此处曾饱受洪涝之苦,一场大雨便成泽国?岩前镇点滴嬗变背后,折射出一条质朴真理:“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察其疾苦、纾其困厄、赋其希望”治。近年来,岩前镇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为切口,从就业保障、环境治理到产业振兴,将“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熔铸于发展实践,书写了一份饱含温度的民生答卷。<br> 民生为本,纾解急难愁盼。“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岩前镇政府深谙百姓最迫切的诉求——安居乐业、生活便利。年初一场大型招聘会上,多家企业带来涵盖多领域的数百个岗位,政府不仅铺路搭桥,更同步发放劳动保障相关宣传资料,让务工者“带法上岗”,强化维权底气。与此同时,一场“菜篮子革命”也在镇中心集贸市场悄然推进。原有的老旧市场因设施陈旧、排污不畅长期困扰居民,镇政府投入专项资金实施立体改造:除险加固、排污升级、布局优化,让“脏乱差”蜕变为“洁净美”,拎稳了百姓日常生活的“幸福感”。民生工作从不是宏大叙事,而体现在求职者与企业代表对接的细节中,藏身于菜市场环境改善的点滴变化里。岩前镇以精准施策回应民之所呼,彰显了基层治理的温度与智慧。<br> 共建共享,凝聚治理合力。民生福祉的深耕,需突破“政府唱独角戏”的窠臼,构建多元共治新格局。岩前镇巧妙激发群众主体性与跨域协作力,开辟了治理新路径。上墩村寨头上、黄张屋等几个村民小组面临排洪沟淤塞、雨污混流的老大难问题,村两委创新采用“并联施工法”:将排洪沟整治与污水管网铺设同步推进,新建并拓宽了相关设施,有效避免重复开挖扰民,惠及周边大量村民。更令人瞩目的是跨省协作的破冰之举——面对与邻省交界处的模糊河道,两地打破行政藩篱,共建联合治理机制,推行“水质联测、执法联动、信息联通”模式。民间力量积极参与清淤、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点滴努力汇聚成溪流水质从严重污染到显著改善的惊人蜕变,昔日的“边界死角”化作“清澈友谊之河”。当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当跨域治理从“各自为战”转向“握指成拳”,民力民智便成为发展的源头活水。<br> 发展惠民,振兴赋能民生。发展的终极目标在于普惠于民。岩前镇将产业振兴视为民生改善的引擎,推动“发展红利”转化为“民生厚度”。在这里,一座现代化的冷链仓储分拣中心正拔地而起。该项目集成智能仓储、自动分拣、冷链物流功能,直指农产品供应链短板,建成后可大幅降低果蔬损耗,畅通“田间—餐桌”通道。它不仅是设施升级,更将激活产业链条:带动电商销售、冷链运输、初加工等环节发展,为农民增收拓开新路。同步推进的还有农田水利设施的“韧性修复”:针对此前暴雨损毁的灌渠设施,启动专项修复工程,集中攻坚确保耕地旱涝保收。从冷链中心到灾毁复耕,发展的指针始终校准在“惠民利民”的刻度上,让产业振兴的果实,结在每一位居民生活的枝头。<br> 溪水奔流不息,映照出岸边百姓舒展的笑颜。从招聘会上求职者期盼的眼神,到集贸市场摊主便捷的经营环境;从村民告别内涝的安心,再到涉农产业从业者对增收的憧憬——该镇的实践深刻印证:“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是最亮的政绩。”当治理的每一步都踏准人民需求的鼓点,发展的溪流便能汇聚成幸福的江河,载着希望奔向远方。(龙岩市武平县岩前镇 钟菁)<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