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i>来自巴黎奥赛的艺术瑰宝</i></b></p> <p class="ql-block"> 超过五十位艺术巨匠汇聚一堂,百余件奥赛博物馆馆藏杰作悉数亮相。</p> <p class="ql-block"> “缔造现代:来自巴黎奥赛博物馆的艺术瑰宝”是浦东美术馆精诚合作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 展览全面呈现1848年至1914年间法国艺术的宏大画卷,并在策展中特别凸显绘画与雕塑展品在社会乃至政治层面的深刻意涵。</p> <p class="ql-block"> 1986年,这家由火车站改造而成的全新展览机构,以其独树一帜的理念引发了诸多深度讨论;此后其他博物馆纷纷效仿,使这场因奥赛激起的讨论愈发热烈。艺术作品因此不再自我封闭,而是主动照亮孕育并赋予其意义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 古斯塔夫·库尔贝(1819-1877年)《受伤的男人(自画像)》1844-1854年。自画像的创作贯穿了库尔贝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 让-莱昂·热罗姆《玩斗鸡的希腊年轻人》1846年。</p> <p class="ql-block"> 纳西斯·迪亚兹·德拉佩拉《枫丹白露森林》1846年。</p> <p class="ql-block"> 泰奥多尔·卢梭《利勒亚当森林中的大道》1849年。</p> <p class="ql-block"> 让-弗朗索瓦·米勒(1814-1875年)《拾穗者》1857年。作者来自诺曼底一个较为富裕的农民家庭。他在直率的现实描摹融入了对古代大师的崇敬以及对画面和谐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 夏尔-弗朗索瓦·多比尼(1817-1887年)《春天》1857年。全景式构图突破了传统绘画的限制,将自然的力量引入画面中。</p> <p class="ql-block"> 保罗 ·博德里《马得莱娜·布罗》1860年 1900年画中人遗赠。</p> <p class="ql-block">保罗·吉古《洗衣妇》1860年。</p> <p class="ql-block"> 埃内斯特·梅索尼埃(1815-1891)《绘画爱好者》1860年 木板油画。</p> <p class="ql-block"> 埃内斯特·梅索尼埃《1814法国战役》1864年 木板油画。画面展现了一个难以言喻的时刻:虽然拿破仑和他标志性的灰色大衣尚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却已然步入传奇的殿堂。</p> <p class="ql-block"> 让-巴蒂斯特·卡尔波《玛蒂尔德公主》1862年 大理石 1905年玛蒂尔德公主遗赠。</p> <p class="ql-block"> 亚历山大·卡巴内尔(1823-1889年)《维纳斯的诞生》1863年。原为拿破仑三世私人收藏,1879年经司法裁定转归法国国家博物馆管理。</p> <p class="ql-block"> 奥若雷·杜米埃《克里斯潘和斯卡潘》约1864年。</p> <p class="ql-block"> 詹姆斯·蒂索(1836-1902年)《L.L. 小姐肖像画》1864年。1860年前后,蒂索凭借浸染中世纪和文艺复兴余韵、散发古朴和感伤色彩的画作声名鹊起。这幅画中的年轻女子,虽置身与其社会地位相符的环境中,但那挑衅的神态却与传统资产阶级肖像画的惯例和礼仪相去甚远。</p> <p class="ql-block"> 古斯塔夫·库尔贝《皮埃尔·约瑟夫·蒲鲁东》1865年。</p> <p class="ql-block"> 克劳德·莫奈《路易-诺阿基姆·戈迪贝尔先生的夫人》1868年。</p> <p class="ql-block"> 克劳德·莫奈《夏末的干草堆》1891年。自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起,莫奈专注于若干系列主题的创作,而“干草堆”正是最早令其名声大噪的系列之一。这些被视为法国国家象征的形象,被笼罩在万千对比色调之中,呈现出不断变化的光线和时间。</p> <p class="ql-block">阿尔弗雷德·史蒂文斯《沐浴》约1873年。</p> <p class="ql-block"> 莱昂·博纳(1833-1922年)纳《帕斯卡夫人》1874年。作者青年时期是埃德加·德加的挚友。他创作了近600幅肖像,描绘对象涵盖政要、金融巨头和艺术名流。这幅尺寸极大的作品描绘了帕斯卡夫人-一位金融家的遗孀,也是享有盛名的女演员,她与小仲马、莫泊桑交情深厚。</p> <p class="ql-block"> 让-保罗·劳伦斯(1838-1921年)《罗贝尔二世被逐出教堂》1875年。作者偏爱宏大的尺幅,擅长通过空间布局与留白处理,以及突如其来的加速感,来营造戏剧性的效果。这幅作品在1875年官方沙龙展上一经亮相,便被法国政府购藏。</p> <p class="ql-block"> 《迪堡一家》亨利·方丹-拉图尔 (1836-1904年)1878年 。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现实主义画派的领军人物,作者始终坚持严谨的构图与沉静的色调。在1878年的官方沙龙展上,方丹-拉图被评论家们称为“才华近乎天启,令公众叫绝”。这幅作品描绘了画家妻子一家(妻子站在后排)。</p> <p class="ql-block"> 多尔纳克(保罗·弗朗索瓦·阿诺德·卡东)《亨利·方丹-拉图尔在工作室的肖像》日期不详 摄影 。</p> <p class="ql-block">埃内斯特·迪埃《于利斯·比坦》1880年</p> <p class="ql-block"> 奥古斯特·罗丹《朱尔·达卢》约1883年 镀色青铜,铸造而成。</p> <p class="ql-block">玛丽·巴什基尔采夫《一次碰头》1884年。</p> <p class="ql-block"> 爱得华·马奈《埃米尔·左拉》1868年。这幅肖像展现了画中人与马奈之间的气息相投。年轻的左拉一心想凭自己早期的几部小说以及犀利的报刊文章一举成名,在1866年的官方沙龙展期间,他曾为受争议的马奈辩护。</p> <p class="ql-block"> 爱德华·马奈《女人和扇子》1873-1874年。马奈在圣彼得堡街4号的画室为妮娜·德·卡丽亚斯(钢琴家兼诗人)绘制肖像。画中的妮娜身穿阿尔及利亚风情的服装,悠闲地斜躺在沙发上,姿态宛如戈雅笔下的自由女性。</p> <p class="ql-block"> 爱德华·马奈《上啤酒的女招待》1878-1879年。</p> <p class="ql-block"> 埃德加·德加《看台前排的赛马》1866-1868年 纸上油彩 表于油布。马是德加的一大爱好。整幅画洋溢着如同舞蹈编排场景般的优雅。</p> <p class="ql-block"> 埃德加·德加《佩列蒂埃街歌剧院的舞蹈教室》1872年。1870年前后,德加开始尝试描绘芭蕾。雅致的地面和墙壁为环绕成圈的舞者们提供了完美的背景—画作的和谐美感。</p> <p class="ql-block"> 埃德加·德加《在咖啡馆》1875-1876年。德加在这幅画中对人物、场所和物件同等重视,虽然场景明确,但整体意图仍耐人寻味。</p> <p class="ql-block"> 埃德加·德加 1921-1931年 镀色青铜小雕像 上:《十四岁的小舞女的裸体研究》下:《女舞者》。</p> <p class="ql-block"> 埃德加·德加 1921-1931年。上:《女按摩师》镀色青铜小型组雕 中:《浴盆》镀色青铜小雕像 下:《女人坐在扶手椅上擦试身体左侧》镀色青铜小雕像。</p> <p class="ql-block"> 卡米耶·必沙罗《图尔-杜-荣格尔小道和穆西先生的家,卢沃谢讷》约1869年。</p> <p class="ql-block"> 阿尔弗雷德·西斯莱《马尔利勒鲁瓦镇的砖厂小路》约1876年。</p> <p class="ql-block"> 亨利·热尔韦《瓦尔泰斯·德·比涅夫人》1879年。</p> <p class="ql-block">古斯塔夫·卡耶博特《开花的树》1882年。</p> <p class="ql-block"> 奥古斯特·雷诺阿《钢琴前的女孩》1892年。在诗人马拉美领导的集体倡导下,这幅画作成为雷诺阿首件被纳入法国国家收藏的作品。创作完成当年,这幅兼具精致线构与细腻色彩的画作,便正式亮相卢森堡博物馆-那时该博物馆专门展示当代艺术。</p> <p class="ql-block"> 保罗·塞律西埃《布列塔尼式摔跤》1890-1891年。</p> <p class="ql-block"> 保罗·高更《塔希提的女人》,又名《沙滩上》1891年。在这幅画中,黄色的沙滩和写意式的潟湖波浪之间,有两个沉默的女人,一个穿着当地的帕雷欧裹身裙,另一个穿着一种由传统教士引入的连衣裙。</p> <p class="ql-block"> 保罗·高更《蒂呼拉》约1892年 柏氏灰莉木面具,部分彩色,带金色点缀。</p> <p class="ql-block"> 保罗·高更《艺术家肖像》(正面);《威廉·莫拉尔肖像》(反面)1893-1894年。高更绘制的一幅自画像,背面是为他邻居、瓦格纳的追随者-音乐家威廉·莫拉尔绘制的肖像。高更在创作时从未考虑两幅肖像同时展出的场景,因此我们如今所见的莫拉尔肖像呈上下颠倒之状。</p> <p class="ql-block">保罗·高更《布列塔尼的农夫》1894年。</p> <p class="ql-block"> 文森特·梵高《自画像》1887年。可被视作与精神分裂症持续抗争的证明。</p> <p class="ql-block"> 文森特·梵高《梵高在阿尔勒的卧室》1889年。正如梵高所说:这是一幅简单的画,试图“表达一种绝对的停息,但加剧的透视效果却为画面注入了一丝不安的情绪。</p> <p class="ql-block"> 乔治·修拉《模特背影》1887年 木板油画。本画作着重描绘女子背部上缘与后颈的柔美曲线。</p> <p class="ql-block"> 亨利·德·图卢兹-劳特累克《亨利·萨马里》1889年 纸板油画。</p> <p class="ql-block"> 亨利·德·图卢兹-劳特累克《朱斯蒂娜·迪厄勒》,又名《花园中的女人》1889年。作者以花园为背景所描绘的女性,大多仅知其名;唯有朱斯蒂娜的姓氏被记录下来—借由这幅肖像,劳特累克力图揭示她的内心世界。</p> <p class="ql-block">夏尔·莫兰《红发年轻女子肖像》1889年。</p> <p class="ql-block"> 莱昂纳托·卡皮耶洛《让娜·格拉涅尔》约1895年。从19世纪8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期间,色彩艳丽、线条简洁但更具视觉冲击力的海报图像大量涌现,逐步重塑城市空间,一场视觉革命已然开起。这幅描绘女演员让娜·格拉涅尔的画作笔法简练。</p> <p class="ql-block"> 莱昂纳托·卡皮耶洛《伊薇特·吉尔贝》约1899年。</p> <p class="ql-block"> 路易·安克坦(1861-1932年)《亨利·萨马里》约1890年。这幅肖像堪称萨马里形象的典范之作,画面由平整的色块构成,几乎没有体积感和阴影效果,展现了这位戏剧世家成员的优雅气质。</p> <p class="ql-block">路易·安克坦《街上的女人》约1890年。</p> <p class="ql-block"> 爱德华·维亚尔《戴绿色帽子的女人侧影》约1891年。</p> <p class="ql-block"> 莫里斯·德尼(1870-1943年)《十月的傍晚【用于少女卧室的装饰板】》1891年。画作以理想化的温柔大自然为背景,画面中央的粉衣女子是画家后来的妻子玛尔特。</p> <p class="ql-block"> 保罗·西涅克《井边的女人·作品238》1892年。和谐的主题与明亮的镉黄色调似乎在向买主承诺:这幅画定能驱散忧郁,令眼前的景象和心情都明朗起来。</p> <p class="ql-block"> 康斯坦丁·默尼耶(1831-1905年)《黑色之地》约1893年。“黑色之地”是当时对工业区的形象化称呼。大地色系的阴郁之中,只有极少的几种色调挣脱了沉抑的气氛。但在这幅画中,却反而为画面注入了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 费利克斯·瓦洛东(1865-1925年)《脱睡裙的女人》1900年。作者笔下的居室中,家具仿佛会说话,紧闭的门似乎也隐藏着某种信息。</p> <p class="ql-block"> 费利克斯·瓦洛东《梳妆的女人》1900年 纸版油画。</p> <p class="ql-block"> 费利克斯·瓦洛东《提睡裙的女人》1904年 青铜。</p> <p class="ql-block"> 马克西米利安·吕斯《圣米歇尔堤岸与巴黎圣母院》1901年。</p> <p class="ql-block"> 阿里斯蒂德·马约尔(1861-1944年)《地中海》1984年。这座雕塑最初由马约尔亲手以石材雕刻而成,后被转雕为大理石版本。最后,在曾担任艺术家模特并成为其遗嘱执行人的迪娜·维耶尼的推动下,这件作品在1984年重获新生,拥有了这件铜铸版本。</p> <p class="ql-block"> 皮埃尔·博纳尔(1867-1947年)《格纹衬衫》1892年。19世纪末,格纹面料在前卫艺术圈风靡一时。作者显然乐于在桌边年轻女子的红色衬衫与常见的格纹桌布之间制造有趣的视觉效果。</p> <p class="ql-block"> 皮埃尔·博纳尔《白猫》1894年。虽然博纳尔更钟爱狗,但他却对猫倾注了极大的创作热情-用画笔捕捉猫咪玄妙莫测的神态与身姿,以及它们在感到满足时令人忍俊不禁的表情。</p> <p class="ql-block"> 皮埃尔·博纳尔《欢愉》1906-1910年。作品结合了古代田园牧歌的艺术传统、圣经中的大洪水典故,以及极具开放性的东方主义灵感。画作中洋溢着浓郁的梦幻色彩和丰盈的色调。</p> <p class="ql-block"> 此处的《欢愉》带我们重温童年和儿时的无忧无虑,勾起博纳尔对自己年轻年月的回忆。画作中央的水池似乎在向周围嬉戏的人们承诺永恒的青春,而狗和猫则在旁守望,默契相伴。</p> <p class="ql-block">皮埃尔·博纳尔《女人与猫》约1912年。</p> <p class="ql-block">皮埃尔·博纳尔《梳妆》1914年。</p> <p class="ql-block"> 展览“缔造现代”借由奥赛博物馆的珍贵馆藏,这份对“真实”的钟情延展至那个时代更多不同的艺术表达中。</p> <p class="ql-block">浦东美术馆穿越星际的镜厅</p> <p class="ql-block">浦江两岸</p> <p class="ql-block">小女生日快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