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完善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和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这一要求,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扎根基层的社区工作者点亮了干事创业的明灯。社区作为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干部政绩观是否端正,考核评价体系是否科学,直接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感、获得感,更关系到高质量发展的成色能否在基层落地生辉。唯有将“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让考核的“指挥棒”精准指向群众急难愁盼,方能激活社区治理的源头活水。</p><p class="ql-block"> 校准思想“定盘星”,在服务为民中锤炼正确政绩观。社区工作千头万绪,政绩观是行动的先导。正确的政绩观,核心在于破除“唯上不唯实”的迷思,摒弃急功近利的浮躁,将“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的最高标准。它不是追求“盆景式”的表面光鲜,而是聚焦老旧小区改造的“里子”工程;不是沉迷于“材料政绩”的自我陶醉,而是俯身解决居民停车难、加装电梯、托幼养老等“急难愁盼”;更不是搞“一刀切”的简单执行,而是因地制宜探索社区治理新路径。社区干部当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把功夫下在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上,让每一项工作都经得起群众评议和时间检验,在日复一日的为民服务中筑牢“为民造福”的政绩根基。</p><p class="ql-block"> 优化考核“度量衡”,让高质量发展要求扎根社区沃土。有什么样的考核导向,就有什么样的政绩追求。完善社区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必须紧扣“高质量发展”核心要求,坚决破除唯台账、唯留痕、唯场面的形式主义窠臼。考核指标应更加注重“实绩”与“潜绩”并重:</p><p class="ql-block"> 突出“民生温度”:大幅提升居民满意度、问题解决率、矛盾化解成功率等反映群众真实感受的核心指标权重,让“小巷烟火气”成为最硬的考核数据。</p><p class="ql-block"> 激活担当“动力源”,让实干者在社区舞台绽放光彩。科学精准的考核评价体系,最终是为了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要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关爱紧密挂钩。旗帜鲜明地为那些扎根基层、默默奉献、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小巷总理”撑腰鼓劲,让他们有舞台、有奔头、得实惠。同时,对考核中发现的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及时预警纠偏。通过考核这根“指挥棒”,真正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引导社区干部自觉践行正确政绩观,心无旁骛地投身于提升治理水平、服务居民群众的火热实践。</p><p class="ql-block"> 社区虽小,连着万家灯火;政绩观正,方能行稳致远。当每一位社区干部都能将“为民造福”镌刻于心,当高质量发展的考核体系真正在社区生根发芽,我们必将锻造出一支心怀赤诚、本领过硬、担当实干的社区铁军。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汗水浇灌幸福,在离群众最近的地方,书写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最美答卷,为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绘就中国式现代化的温暖底色贡献坚实的基层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