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仁心医者爱无疆</p><p class="ql-block"> 七月初的一天,正是夏日炎炎,暑热难耐的时候,应了我们文学社社长总编之邀,来在山水旖旎,清雅凉爽之田峪河畔,在名为田峪人家的农家乐里纳凉消暑,八九名文学同道,围坐煮茶,相谈甚欢。</p><p class="ql-block"> 其间,有幸得遇与我同庚的医界朋友,同年相识,自然话就多了起来,出于职业习惯,总想 对这位仁兄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在轻松愉快问与答的交流中间,自然而然地对这位大德仁心医者肃然起敬,特别是他落座后的第一句话"我是个医生,愿意做大家的健康顾问”,顿时拉近了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让人感觉到此人的亲切自然和实在。虽然说人都不愿意和医院和法院打交道,可有的时侯还真就情非得已,人吃五谷杂粮,难免有个头痛脑热的时候,有个医生做朋友,当然是一件求之不得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这位医者李昌义,人民公社大跃进年代生人,乃财神故里人氏,西安医学院临床医学毕业的高材生,从医近四十多年,目前为西安市周至县尚村镇临川寺教会医院院长。</p><p class="ql-block"> 初见李昌义,其人相貌平平,衣着简朴,非常低调,与人谦和,平易近人,言语朴实,讲话中间,有理有据,思维清晰,条理清楚,逻辑严谨,虽年近古稀,且偶有低眉垂目,显然有些过度劳累疲惫之状,但腹内学识才华横溢,不觉让人产生敬仰之情。</p><p class="ql-block"> 出生于五零后的童年,李昌义与我有太多的相同,都是在缺吃少穿的年月艰难度过来的,他的父亲因一次"见义勇为”,被划为了管制分子,给当年追逐青春梦想的李昌义的参军入学等,带来了许多麻烦。然而,不甘向命运低头的李昌义,高中毕业后又发奋苦读,连续六年高考拼杀,本不想报考医学院校的他,最终还是上了西安医学院,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白衣战士。</p><p class="ql-block"> 学成毕业的李昌义被分配到了西安某医疗条件较好的大医院,然而,工作条件好,工资待遇优,他的心里总觉得不满足,没滋味。在当时每月七八十块钱工资水平的情况下,他利用工作之余,发挥所长,给父母亲每月寄二百元钱,用于清还父亲的旧帐。既便就是这样,也并没能让李昌义开心如愿,他学医从医的梦想就是能为生他养他的家乡父老排忧解难,驱除病患,守护桑梓亲人的平安与健康。</p><p class="ql-block"> 在大城市从医十年之后的一个偶然机遇,让李昌义圆了他的人生梦想,找到了施展才华与抱负的舞台,回到了他深深眷恋的故乡周至。</p><p class="ql-block"> 尚村临川寺教会医院,是旅居哥斯达黎加爱国华侨王志超神父创办的民办医院,历经数年后,由于医疗条件不佳和医技力量匮乏,久而久之难以为继,医院面临倒闭状态,为了救活这所乡村民办医院,教会四处招贤,这倒成了李昌义施展拳脚,为家乡父老尽自己所学所能的绝佳机遇,他爽快地以承包的形式,全面接管了这家医院,这一干就是二十八个春秋。李昌义担任院长二十八年来,走过的艰辛和磨难,发生过的许许多多救死扶伤的故事,至今仍让李昌义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也让在医院求医问药的四里八乡的患者记在心里,传在口碑当中。</p><p class="ql-block"> 说起办医院,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有个人精通医术还远远不够,还得心中有爱、有情有义,有一支技术素质过硬的医护人员团队,有医疗规模,有检查检验设备设施,有超凡的管理才能,还得有资本支撑,最重要的是,要有患者愿意托付生命的信赖。可以心慰地告诉大家,这些,经过李昌义院长长达二十八年的艰辛创业与发展,医院全都有了,虽然论不上几甲,但可以说,与公立医院不相上下。</p><p class="ql-block"> 办医院,在李昌义看来,得凭良心,凭医技。在这家教会医院,来看病就医的人,不仅有附近的邻里乡党,还有外省市来的远方客人,接珍的病患,大小手术,疑难杂症,对李昌义这个全科医生来说,只要是能来到他们医院,信任他们,他绝不会借故赶病人走,都会想方设法给病人一个满意的交代,让患者满意出院。就是被省城大医院和一般人视为高难度的大手术,李昌义这里都能做。为什么?李昌义本人和他的三百多名同学,不是医学博导,就是国内医学领域教授级别顶尖人物,都愿意作李昌义的技术后盾,只要李昌义一个电话,他们会从四面八方赶来会诊,直接参与手术,这对地方公立医院来说,都很难得的技术资源。</p><p class="ql-block"> 在李昌义的教会医院,没有挂号,预约排队等侯的情况,以患者为中心,视生命至高无上,急病人所急,想患者所想,随到随治,及时处置,特事特办,不按部就班,应该住院的,及时入院收治,不耽搁抢救治疗是李昌义治病救人的一贯作法。</p><p class="ql-block"> 农村人去医院看病,一般都有两个特点,一个是不到万不得已,人实在撑不住了,才去找医院。二是因为年龄大,经济困难,不敢选择去大医院看,更不敢去看专家号。李昌义也是农村人出身,他深知农村人的心思和难处。他也明白来找他看病的,都是他的乡党亲朋教友,能为这些人分忧解愁,是他的职责和义务,做医生,应悬壶济世,积德行善,视钱财如粪土,治病求人,救人于水火之中,这才是医者李昌义的初心和意愿。</p><p class="ql-block"> 咱农民如今虽说看病有国家医保福利,但是到大医院看病,不能与人讨价还价,医院说多少钱就多少钱,各种名目繁多的检查和费用,真的是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让好多人放弃了最佳治疗机会。在李昌义的医院,实在可怜困难的患者,可以商量优惠,甚至减免。有好多患者先到西安大医院治疗问询,同样的手术在西安需要两三万元,住院近一月时间,在李昌义的医院,只花了六七千元,很快就完全治好了。有孤老慢性病、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来院看病,李昌义总是贴赔医疗费,还送生活费、营养费,像这样的事例太多太多了,李昌义记也记不清,数也数不完,唯有患者不经意间登门道谢,才能让李昌义想起。</p><p class="ql-block"> 李昌义直言不讳地说,他从医四十年,从来没有医疗事故纠纷,更没有赔偿金支出这一说,他给病亡患者及家属的钱,是慰问,是困难补助,是爱心情义支出,是医患之间的大爱。</p><p class="ql-block"> 说起承包医院挣钱的事,李昌义毫不忌讳,也问心无愧地给我们粗略地算了他的收入支出帐。除了承包费,给医院盖楼,添置大型设备,他用看病的收入投入了三百多万元,最终全成了教会资产,他一文也拿不走,。28年来,李昌义每年定期为省内各地神父、修女教众几百人免费体检,总计算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为教会,尚村镇、临川寺村、集贤赵代村等兴学、文化、修路公益事业捐资助力,慷慨解囊不计其数。国家医保有时欠帐半年之久,李昌义还得拆东墙补西墙。李昌义的妻子、儿子媳妇一家都在医院辛勤地工作着,儿子负责日常管理,儿媳是山西医科大院毕业的医生,医院就是他的家,就是他的日子过活,就是他行善积德的事业,就是他为子孙打下的江山。说有钱也无钱的他,依旧保持着普通人的勤劳节俭和朴实善良的品德,依旧是本分低调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说到未来,李昌义坦然地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只要自己不倒下去,他永不退休,治病救人的工作永远不能停,这个院长他还得接着做下去。他的身体由于长期劳累,积劳成疾,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可看到患者痛苦的样子,他顾不了那么多,每天像一名上战场的勇士一样,与死神搏斗,与时间赛跑,他要在有生之年尽可能多救几个患者。</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的同年,一个有着活菩萨心肠的医生朋友,愿我的朋友李昌义身康体健,宝刀不老,事业有成!也祈愿这个世界上多几位像李昌义这样的医生。</p><p class="ql-block"> 2025.7.1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