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河北承德初夏的早晨还带着几分凉意,我踏上了前往普陀宗乘之庙的旅程。这座庙宇建于乾隆年间,是为了庆祝母亲八十大寿和自己六十寿辰而建,仿照西藏布达拉宫的风格,因此也被称为“小布达拉宫”。一路走来,汉藏合璧的建筑风格让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信仰的圣境。</p> <p class="ql-block">山门是整座庙宇的起点,也是我旅程的入口。白色的墙体、红色的门窗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庄重,绿色琉璃瓦在阳光下闪烁着柔和的光泽。门前的石狮威武而沉静,仿佛在默默守护着这座神圣之地。游客们在门前拍照、驻足,我也不禁停下脚步,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准备开启这段文化之旅。</p> <p class="ql-block">走进山门就见到了碑亭,亭内三座石碑上镌刻着满、蒙、汉、藏四种文字,记录着这座庙宇的由来与意义。我站在碑前,虽看不清楚上面已模糊的文字,却能感受到它们背后的历史厚重感。每一种文字都像是一条通往不同文化与信仰的桥梁,让人不禁感叹乾隆皇帝的抱负和雄心。</p> <p class="ql-block">穿过一座藏式五塔门,门额上“广圆妙觉”四个大字映入眼帘,那是乾隆帝亲笔题写的。五色塔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红、绿、黄、白、黑五种颜色象征着不同的宗教意义。站在门前,我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感受到这片土地上信仰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琉璃牌坊造型精美,三间四柱七楼的结构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庄重。正面“普门应现”四个字寓意着观音菩萨的慈悲显现,我站在牌坊下,仰望那飞檐翘角,心中不禁生出几分敬畏。这座牌坊不仅是建筑的装饰,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中罡殿是一座小巧而精致的建筑,白色的墙体与红色的窗框相映成趣,绿色琉璃瓦在阳光下闪烁着柔和的光芒。飞檐翘角的设计让整座建筑显得灵动而富有生气。我站在殿前,看着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面上,斑驳的光影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尘封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殿内如今已改为文物展厅,展出的是一幅幅精美的唐卡。这些唐卡色彩斑斓,图案繁复,每一幅都蕴含着深厚的宗教文化与艺术价值。我驻足在一幅唐卡前,细细欣赏那细腻的笔触与丰富的寓意,仿佛能从中窥见藏传佛教的神秘与庄严。</p> <p class="ql-block">西罡殿的建筑风格与中罡殿略有不同,白色的墙体上点缀着红色的窗户,屋顶上矗立着三座塔状结构。周围的绿树为这座建筑增添了几分宁静与和谐。我站在殿前,感受着微风拂面,仿佛能听见风中传来的诵经声。</p> <p class="ql-block">东罡殿则更具藏式风格,白色的墙体与红色的门窗相得益彰,屋顶上五座彩色塔状结构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建筑前是一片绿色的草地,显得格外开阔。我在这里驻足良久,感受着藏式建筑的独特魅力与宗教氛围。</p> <p class="ql-block">来到了大红台前,这是一座仿拉萨布达拉宫的宏伟建筑。</p> <p class="ql-block">仰视大红台,还真是高啊!原来大红台是整座庙宇的制高点,依山而建,气势恢宏。红色的墙体层层叠叠,绿色的屋檐在阳光下闪烁着柔和的光芒。我在台前,久久凝视着这座宏伟的建筑,心中不禁生出几分敬畏。大红台不仅是建筑的巅峰之作,更是信仰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大红台建在白色的底座之上,从梯间的平台可仰视整座庙宇的全貌,红白相间的建筑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庄重,绿色的屋檐与周围的树木相映成趣。观赏此景并沿着石阶缓缓而上,能感受着这座庙宇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座建筑所承载的历史、宗教、文化和艺术。</p> <p class="ql-block">普陀宗乘之庙建成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普陀宗乘"是藏语布达拉宫,依山就势,逐层升高,气势磅礴,宏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周边的藏式建筑物。</p> <p class="ql-block">万法归一殿是整座庙宇的核心,即主殿,殿内的铜胎掐丝珐琅喇嘛塔更是让人叹为观止。塔身装饰华丽,细节之处尽显匠心。我站在塔前,仰望着这座精美的艺术品,心中充满了敬畏与赞叹。殿内的红色柱子与梁架上刻有精美的书法,顶部的藻井图案更是让人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不同于别的庙宇主殿,万法归一殿顶极高,实为罕见。</p> <p class="ql-block">万法归一殿的屋顶全部采用鎏金鱼鳞瓦覆盖,耗费了大量的黄金,阳光下熠熠生辉。我站在殿前,仰望着那金光闪闪的屋顶,仿佛能感受到乾隆皇帝对母亲的孝心与对信仰的虔诚。</p> <p class="ql-block">沿楼梯来到上层平台,这里有多座殿堂。</p> <p class="ql-block">“权𧗾三界”是这座庙宇中一处重要的建筑,红色的墙壁与金色的装饰显得庄重而华丽。飞檐翘角的设计让整座建筑显得灵动而富有生气。我站在殿前,感受着阳光洒在身上的温暖,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洛伽胜景"坐北朝南,面阔五间,匾额为乾隆帝御题。</p> <p class="ql-block">“慈航普渡”位于大红台楼群平台西北端最高处,是一座铜像鎏金鱼鳞瓦覆顶的重檐六角亭,其名寓意着观音菩萨的慈悲与救度。我站在殿前,仰望着那精美的屋顶与装饰,心中充满了敬畏与感动。这座建筑不仅是信仰的象征,更是文化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红色的建筑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顶部的装饰与雕刻精美绝伦。我站在建筑前,感受着阳光洒在身上的温暖,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慈航普渡室内场景,我看到了一尊金色的佛像,佛像上方悬挂着一块红色的牌匾,上面写着“示大自在”。佛像两侧有两根红色的柱子,柱子上挂着红色的布幔。我站在佛像前,感受着那庄严肃穆的氛围,心中充满了敬畏与感动。</p> <p class="ql-block">观赏普陀宗乘之庙的空间结构,左为大红台外层建筑,为一座六层框架回楼,右侧是整座庙的心-万法归一殿,该殿的顶部高出回楼,殿顶覆盖鎏金鱼磷瓦金光闪闪,既体现了藏式建筑特色,又保持了宗教建筑的庄重感。</p> <p class="ql-block">整座庙宇的建筑群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宏伟,红色的墙壁与金色的屋顶在阳光下交相辉映。我站在庭院中央,仰望着那精美的雕花与红色的柱子,心中充满了敬畏与赞叹。这座庙宇不仅是一座建筑的奇迹,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从另一个角度望去,整座建筑的顶部有一座高耸的塔楼,塔楼的屋顶覆盖着绿色的琉璃瓦,边缘装饰着精美的飞檐。我站在塔楼下,仰望着那飞檐翘角的设计,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走出大红台来到了平台,参观大红台的外观及建筑特色,它采用了汉藏融合的风格,红白相间的墙体搭配藏式梯形窗与鎏金铜瓦顶,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p> <p class="ql-block">红色的建筑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建筑前高耸着布满彩旗的幢杆:"幢"为圆筒状,"悬幢"意为告知民众,有讲经说法,想听即来。佛寺幢杆寓意法气兴旺、招财纳福、万事如意、广结佛缘。旗杆上挂着橙色的旗帜。我站在建筑前,仰望着那精美的窗户与装饰,心中充满了敬畏与感动。</p> <p class="ql-block">红台墙面饰假窗与藏式梯形盲窗,通过光影对比強化宗教氛围。</p> <p class="ql-block">红色的建筑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建筑前有几根装饰着橙色旗帜的幢杆。我站在建筑前,感受着阳光洒在身上的温暖,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红色的高墙占据了画面的左侧,右侧是一座白色的建筑,建筑上有多个红色的窗户。我站在墙前,沿着石阶缓缓而上,感受着这片土地上的庄重与庄严。</p> <p class="ql-block">一座大型的白色建筑映入眼帘,建筑外墙有许多红色的窗户,建筑前有楼梯与护栏。我站在建筑前,感受着阳光洒在身上的温暖,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一座高大的塔楼矗立在眼前,白色的墙体与红色的窗户相映成趣,黄色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我站在塔楼下,仰望着那精美的屋顶与装饰,心中充满了敬畏与赞叹。</p> <p class="ql-block">一座大型的古代建筑群映入眼帘,建筑主体为白色,带有红色窗框,部分墙面有剥落的痕迹,显示出历史的沧桑感。我站在建筑前,仰望着那飞檐翘角的设计,心中充满了敬畏与感动。</p> <p class="ql-block">一座高大的白色建筑矗立在眼前,外墙有多个红色的窗户,建筑顶部有传统的装饰。我站在建筑前,感受着阳光洒在身上的温暖,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一座琉璃塔映入眼帘,前景中有色彩鲜艳的柱子装饰,背景是一座白色的建筑,建筑上有红色的窗户,这是大红台的栏杆,颇有藏式风格。</p> <p class="ql-block">从平台眺望庙宇的大院,东罡殿顶五座不同颜色的塔顶看的清楚:分别是墨绿色、白色、黄色、浅绿色和红色。,它们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神秘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西罡殿顶上的五座塔均为白色,我逃眺着这些造型优美的宝塔,白色的殿堂被绿树环绕,显得宁静与优雅,心中充满了敬畏与感动。</p> <p class="ql-block">返回的路上还时刻回望这座雄伟壮观的,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深深地被普陀宗乘之庙的民族、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所震撼,也被其特殊的建筑形制和风格深深地吸引。</p> <p class="ql-block">寺院内见到鹿群悠闲自在地生活着,增添了院内的自然生态气息,也丰富了普渡众生的内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