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探险家手记】伊犁启程!穿越天山,目标神秘罗布泊!(第一篇)(副本)

QMZ

<p class="ql-block">《由伊宁越天山到罗布泊》(俄) 普尔热瓦尔斯基 著 | 傅仁麟 教授 译 | QMZ 编发</p> <p class="ql-block">  亚洲腹地的心脏,长久以来沉睡着一个巨大的谜团——罗布泊盆地。它的真容,被无垠的戈壁和巍峨的天山重重遮蔽。为了撕开这层面纱,推进科学的疆界,我,普尔热瓦尔斯基,决定将探险的足迹,再次顽强地刺向这片未知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  这一次,远征的起点定在了大清帝国的西北边陲——伊宁城(今伊犁)。时间回溯到去年(注:指1876年)七月的尾声,与我一同踏上这前途未卜旅程的,是忠实的旅伴:波瓦洛·斯菲克夫斯克准尉和志愿兵艾克伦。(注1)</p> <p class="ql-block">  探险,意味着漫长的跋涉与艰苦的生存。幸运的是,我们获得了地理协会的鼎力支持,拨付了约130普得的资金(注2),这让我们得以在彼得堡(今列宁格勒)和莫斯科精心置办远征所需的一切物资。想象一下,将这些维系生命的装备,从遥远的彼尔姆(旧称莫洛托夫城)运抵伊宁,是何等浩大的工程!邮局动用了五辆三驾马车,满载着我们的希望,在崎岖颠簸的乌拉尔道路上艰难前行。一个多月的漫长等待,才终于在西伯利亚的斜米巴拉丁斯克,盼来了这批至关重要的补给。</p> <p class="ql-block">  更令人振奋的是,在这个中转站,我重逢了两位来自后贝加尔的老战友——哥萨克人切巴耶夫与依林切洛夫。(注3)他们曾与我并肩穿越过蒙古的荒原,深知前路的艰险。当得知我将再次深入亚洲腹地探索罗布泊之谜时,他们毫不犹豫地表示,愿意再次分担这份注定艰苦的使命!与他们同行的,还有一位从后贝加尔派来的哥萨克翻译,精通蒙古语。这样,连同在费尔恩招募的一位,我麾下拥有了三位经验丰富、坚韧可靠的哥萨克勇士。</p> <p class="ql-block">  物资齐备,老友重聚,精锐小队集结完毕。站在斜米巴拉丁斯克,回望来路,眺望前方巍峨的天山山脉——通向神秘罗布泊的大门已然开启。伊犁河谷的起点就在身后,而真正的挑战与未知,即将在翻越那座冰雪屏障之后,铺陈开来……</p><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下一篇:天山隘口的搏斗!)</p> <p class="ql-block">注1:波瓦洛·斯菲克夫斯克准尉、志愿兵艾克伦 - 普尔热瓦尔斯基此次探险的核心队员。</p><p class="ql-block">注2:130普得 - 俄国旧制重量或货币单位,此处指探险经费数额。</p><p class="ql-block">注3:切巴耶夫、依林切洛夫 - 来自后贝加尔地区的哥萨克士兵,普尔热瓦尔斯基的老部下,曾参与其之前的蒙古探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