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散曲研习会专刊](第十集)2025.7.20

精彩每一天

<p class="ql-block">关于我们(卷首语)</p><p class="ql-block"> 本会自2018年6月创立桃源诗社,从中分离出【桃源散曲】群,随后逐年陆续发展壮大。这期间攻克了散曲这一难关,发表了许多优秀作品。成长起来一批各级学会的会员及多位优秀的高层管理者。每年都得到相关主管机构颁发的荣誉称号和广大同仁的好评。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古诗词曲社团。</p><p class="ql-block"> 为适应这一形势的需要,2024年6月更名为【秦岭散曲研习会】。本会的高管均为本会会员,来自全国各地,各项活动的开展均听取全体会员意见而确定。为帮助广大曲友,不断提升散曲创作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艺,我们又发起创办了《散曲研习专刊》。本会的努力目标是:为广大散曲爱好者提供一个温馨、高水准的研习、交流平台,为传承和发扬散曲这颗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明珠尽一份力量!</p><p class="ql-block"> 《散曲研习专刊》尚处试刊期间,恳请广大曲友帮助支持,贡献你们的智慧曲艺才华,共赴美好!恭请大家不吝赐稿。</p> <p class="ql-block">【名家曲论】摘自徐瑞理老师的《牧童散曲吧》</p><p class="ql-block">接上期:</p><p class="ql-block">三字领格:如:〔中吕·红锈鞋〕谱式:×仄平平×去(韵),×平×仄平平(韵,可上),×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韵),×平平去上(韵,可平)。例曲:暗朱箔雨寒风峭,试罗衣玉减香消。落花时节怨良宵。银台灯影淡,绣枕泪痕交,团圆春梦少。第二句中“试罗衣”,就是领字。下面,我们再说说句式的变化应用:通常正规曲谱中,对有关句式的要求,都会标注得比较明确。如有明确标注的,则一律按曲谱创作,不可易之。如五字句“x平、x仄平”,那这就是二、三句式,不可写成三、二句式。同理,“x平平、仄平”,则不可写成二、三句式。如六字句〔正宫·鹦鹉曲〕(幺篇)第二句“仄仄仄平平去(韵)”有人就写成了“叹岁月匆匆去”,“待夜晚方离去”,“一只只滩头去”,等等。象这样把普通六字句写成六字折腰句的,曲工委12月课中还不在少数。七字句的创作,也是如此。还是〔正宫·鹦鹉曲〕这个作业,本调第三句“仄平平、仄仄平平”,有人就把它写成了“翦花流水闹孤舟”,“自从当上护禽员”,“捕鱼潜水好功夫”,等等。</p><p class="ql-block">除此以外,我们还会常常遇到曲谱中的一些句式变化要求,却一般又没有给出明确的谱式平仄,这让我们很多曲友在创作时无可适从。象这种情况下,那我们要如何应对和变化呢?徐瑞理编纂的《元北曲曲谱通要》一书,对这类句式的变化(含变格)大多作了明确标注。三字句可作五字句。如〔双调·水仙子〕中第六、七句“平平厶,×仄平(韵)”可作五字,那么,这三字句改作五字后,谱式应该如何呢?那这二个字是加在什么位置呢?正确的变化是在原谱前各加二字,且同时考虑音律的和谐,作“×仄平平厶,×平×仄平(韵)”六字句作五字句,如〔黄钟·红纳袄〕中第二、三句“仄×平、×厶平(韵,可上),仄×平、平厶上(韵)”,可作五字,那么,这个在没有明确要求的情况下,通常做成二三或三二句式,都是可以的。</p><p class="ql-block">六字句作七字句,如〔中吕·红绣鞋〕首二句“×仄平平×去(韵),×平×仄平平(韵,可上)”可作七字句,通常,其平仄会变成七乙句式,就是在原句首加任一一字。七字句作六字句,如〔双调·折桂令〕,此曲第一、七、八句,都可作六字句,但变六字句后,其六字句切不可成六字折腰句。尤其是此曲中,作者如将三个七字句作六字句用时,为了保持全曲句式的协调,建议要改则全改。当然,散曲最大特点就是变格繁多。因此,经常会出现同一句子可变作多种句式的。如〔双调·水仙子〕“首二句宜对。第五句可做六字句,六、七句可作五字,且宜对;亦可作两个四字句,与末句相匹配,更有作六字折腰句者。此曲可带[折桂令],但末句须作七乙或六字句,[折桂令]首句即叠此曲末句。”象这样的表述,还请大家平时多看书,多看曲谱,并学以致用,在创作时多加注意。最后,给大家聊聊七乙句中前三字为“xxx”的平仄如何处理的问题。在曲谱中,我们常常看到“xxx、x仄平平”类似的句子,遇到这样的句子,那前三字“xxx”应该如何处理呢?通常,为了全曲的韵律和谐,“xxx”一般以“仄平平”为最好,“仄仄平”和“平平仄”次之,实在不行“仄仄仄”也是可以的,但最好不用“平平平”,因为,三连平最不起调,不甚美听。</p> <p class="ql-block">《 曲海拾贝》</p><p class="ql-block">郭卫红老师新作。</p><p class="ql-block">〔双调·山丹花〕麻 雀(新韵)</p><p class="ql-block">枝间聚会清静夸,咱的家,咱的家。捉虫除害护桑麻,(喳喳)共唱迎朝霞,迎朝霞。</p><p class="ql-block">刘昊老师点评:</p><p class="ql-block"> 这首〔双调·山丹花〕写麻雀,角度鲜活,充满生活气息,有几个亮点值得称道:</p><p class="ql-block"> 意象贴合,情态生动:以“枝间聚会”勾勒麻雀群栖的常态,“咱的家”重复两次,用口语化的表达赋予麻雀“主人翁”的亲切感,仿佛能听到它们叽叽喳喳宣告领地的模样,很有画面感。</p><p class="ql-block"> 立意积极,视角新颖:突破常见对麻雀“聒噪”的刻板印象,聚焦其“捉虫除害护桑麻”的益处,赋予小生灵正面价值,结尾“共唱迎朝霞”更添蓬勃生机,格调明快。</p><p class="ql-block"> 格律贴合,语势自然:作为散曲小令,句式长短交错(如“清静夸”的短促与“捉虫除害护桑麻”的舒展),符合“双调·山丹花”的节奏特点,“喳喳”拟声词的插入,既贴合麻雀习性,又让曲作更显灵动,口语化的表达也契合散曲“俗中见雅”的特质。</p><p class="ql-block"> 整体而言,这首小令以小见大,借麻雀的日常勾勒出鲜活的田园图景,充满生活情趣,是一首形神兼备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赵根生推荐)</p> <p class="ql-block">《元曲浅识》(散曲基本教材之一)</p><p class="ql-block">接上期:</p><p class="ql-block">2,句式的不同</p><p class="ql-block">散曲和词虽说都是长短句,但散曲中的句子更为参差不齐。散曲的句子少则一个字,多则二,三十字。如乔吉【中吕• 冬日写怀】末句;身,已至此。心,犹未死。此处身字,心字均为一字句。刘时中【南吕 •一枝花】《罗帕传情》;中间是宴蟠桃十长生故事,四周围那缠枝莲八不犯的花儿。拜而受之,看成做护身符的意思绶文字,谁敢道待的其须。争奈我书房无个顿放处,兀的不费煞我这番思。这么长的句子在词中是没有的。词极少有一字句,若有也通常是领字,用虚词,并可点断。如姜夔《淡黄柳》中,怕梨花落尽成秋色,怕字为一字领句。</p><p class="ql-block">曲与词的最显著区别在于曲可以加衬字。在曲律规定的字句之外,作者另加一些字。它一般不占乐曲的节拍,音调,而是有节奏地,快速轻匀地一带而过。衬字和正字的互相配合,既保持了曲调的腔调,又调节了句法,使曲文更加灵活,生动,传神。更增加了语言的通俗性。更适合演唱的要求。例如关汉卿的【南吕• 一枝花•不伏老】“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本句原是7个字,而昨者竟加了16个字,使之成为长达23字的名句。严忠的【越调 天净沙】宁可少活十年,休得一日无权,(大)丈夫时乖命蹇,(有朝一日)天随人愿,(赛)田文养客三千。有了这些衬字,就使语言更加通俗,更加饱满,更有表现力。衬字的平仄可随意,它服从口语习惯。一般小令衬字少,套数衬字多;散曲衬字少,剧曲衬字多;文字典雅的衬字少,用俗语,俚语入曲的衬字多。衬字一般在句首或句中加,而句尾则不加。词虽也可用衬字。但使用者极少。</p><p class="ql-block">曲与词相比。句法更为多样。经常运用叠字,叠句,对仗,排比。还可以用短柱体,独木桥体,顶针体,嵌字体,反复体,连环体,重句体等等。如乔吉的一首【越调天净沙】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这就是典型的叠字体。其他句法篇幅所限,不能尽述。填词虽也有些句法变化,但不如曲辞来得更丰富,更灵活多样。</p> <p class="ql-block">【走进元曲】(65)</p><p class="ql-block">作者 张养浩</p><p class="ql-block">〔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寒食道中寒食道中</p><p class="ql-block">清明禁烟,雨过郊原,三四株溪边杏桃,一两处墙里秋千。隐隐的如闻管弦,却原来是流水溅溅。人家浑是武陵源,烟霭蒙蒙淡春天。游人马上袅金鞭,野老田间话丰年。山川,都来杖屦边,早已称了闲居愿。</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推荐语.</p><p class="ql-block"> 这首曲子让我感受颇深.</p><p class="ql-block"> 作者写了一场春雨过后小溪边桃杏争春芳妍,潺潺的流水弹奏出春的乐章。多么的明净和优美呀!</p><p class="ql-block"> 庄户人家宛如住在桃花源。游玩的人骑在马上轻轻摆动鞭子,田间劳作的农夫在聊着丰收的喜悦。这一切满足了忙碌一生后,闲居隐逸作者的愿望!</p><p class="ql-block"> 到此不由得让读者生出无限感慨,退休了虽是衣食无忧的人,却被困扰在鸡毛蒜皮和匆匆的忙碌之中哪有这般感受。什么原因呢?</p><p class="ql-block"> 元曲是最好的老师。一定能走进你我他。</p><p class="ql-block">[玫瑰][玫瑰][玫瑰]</p><p class="ql-block">推荐人:秦岭散曲郭卫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秦岭散曲研习会》 组织结构</p><p class="ql-block">顾 问:南广勋 徐瑞理</p><p class="ql-block">指导老师: 史高座 马水英 罗春红 郭顺敏</p><p class="ql-block">曲工委荣誉主任:郭卫红</p><p class="ql-block">曲 工 委 主 任:赵根生</p><p class="ql-block">曲工委副主任:李天民 杨继康 鲁清雯 王灵芝 王巨山 耿娟 何顺利 孙宝玲</p><p class="ql-block">个人专集主任编辑:李天民</p><p class="ql-block">研习专刊执行编辑:何顺利</p><p class="ql-block">期 刊 执 行 编辑:耿娟</p><p class="ql-block">期刊美篇制作:王灵芝</p><p class="ql-block">个人专集美篇制作:王丽华 </p><p class="ql-block">研习专刊美篇制作:鲁清雯 </p><p class="ql-block">出刊总监:郭卫红 赵根生</p><p class="ql-block">编委成员:郭卫红 赵根生 鲁清雯 王雁 吴长安 李天民 田 丰 王丽华 王亚玲 赵明谦 何顺利 孙宝玲 王灵芝 陈昌芬 王巨山</p><p class="ql-block"> 秦岭散曲研习会编辑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