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卫东这人有两下子。三年不飞,一鸣就惊人。那天看到了一本杂志,是日本出的,纸张、排版、印刷都很精美。卫东的几幅国画作品就赫然刊登在上边。卫东咧嘴大笑着,颇有“春风得意马蹄疾”和“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感觉。那是一幅很有感染力和冲击力的油画,画儿上的冯卫东神采飞扬,很有还童的感觉。</p><p class="ql-block">事实上,他已经不年轻了。74岁,怎么说也得归到老人的堆儿里了。但他就是个孩子,无论是心态、精力还是体力,都是孩子样儿。</p><p class="ql-block">这很难得,一般人做不到,但冯卫东做到了。对了,该说说他的作品了。如果说几年前他的国画还多少有些稚嫩的话,如今已极是成熟了。有些画作,已可以堪称精品甚至上品了。难怪那么多人跟他索画。</p><p class="ql-block">他的不少作品已经远渡重洋,飞到了日本、马来半岛及东南亚诸国甚至欧洲。</p><p class="ql-block">一只秃鹫虎视眈眈盘踞在山崖上,乍一看,以为是李苦禅的。细一看,才知道,错了。那是冯卫东的。</p><p class="ql-block">就算是临摹的,偷艺,能偷到这份儿上,也算是高手了。</p><p class="ql-block">人们无数次见到观音:金的、银的、玉的,国画的油画的都有。观音菩萨,那可是人们心中的神,但冯卫东笔下的观音,就是个人是个普通的妇人。</p><p class="ql-block">不同而且不俗的是,那妇人从容、淡定、自信、儒雅、高贵的气质。卫东笔下的观音,不是平面的,刻板的,人们概念中的似乎一成不变的观音,而是给这尊女神赋予了过多的人性。她似乎就朴素而自然地生活在我们身边。如此描写,反而增加了一些亲切的成分。</p><p class="ql-block">一位美术评论家说,冯先生的观音菩萨,丝毫看不出步他人后尘的笔墨,在似与不似之间游走,反而显得更加真实。如此敢于打破陈规又勇于创新的画家是不多见的。</p><p class="ql-block">他的钟馗就是钟馗,是魑魅魍魉闻风就要退避三舍的钟馗。卫东的钟馗没有半分凶相,善良的人看了甚至还有种无端亲近感。能把打鬼的神画成这样,不是创新又是什么?</p><p class="ql-block">那位评论家又说,卫东的创作敢于冲破无数人早已设好的红线,同时,又勇于突破自己。这些,从他众多的山水画就可以明显地显现出来。人们从那些山水,似乎能隐约听到风声、雨声、虫鸣和小溪潺潺流动的声音。似乎能闻到茶香、花香。他是写实的,同时更是写意的,是敢为天下先的写意。大写意。</p><p class="ql-block">冯卫东的画作为何能有如此的成就?因为他深谙诗书画印中博大精深的内涵和玄机。他有一方闲章,印文是“布衣暖,茶根香,读书滋味长”。其中最大的奥秘就是读书。几十年来,他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想,且乐此不疲。而今,是短平快的媒体时代,是“手机自有颜如玉,手机自有黄金屋”的时代,有几个能踏下心看书的人?冯卫东便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冯卫东早年梦想是当作家,他读过的中外名著不计其数,甚至可以滔滔不绝地随口说出许多书名、作者的简介并讲出故事梗概和书中的主要人物。好作家的前提一定是好读者,他就是个从书山报海中摸爬滚打并开始创作的人。说出来,很多人可能不信,几十年来,他先后出版了11本书。当然,每本书都是他心血的结晶。</p><p class="ql-block">哪怕是小说,冯卫东也常常以写实为主,甚至书中常赫然出现现实中人的影子。1999年,他的《老屋》出版后,居然有几个对号入座的人,那些人要联名起诉他。卫东找到一位叫孙洪翔的律师,律师说:“我就不相信,谁把屎盆子往自己脑袋上扣,有捡钱的,哪儿有捡骂的?”果然,那些人退缩了。卫东的恐惧感也减了一大半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16年3月23日,在朝阳文化馆,红孩和馆长徐伟合作举办并召开了冯卫东的长篇小说《事世沧桑》研讨会。这部长篇原名为《房事》,主要梗概以刻画房地产拆迁内幕与纠纷为基调,因内容太过敏感,不得不改为《宅世沧桑》。冯卫东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的这部长篇小说竟用了40多个真名实姓。在466页和500页中两次写了书法家张铁京;500页又写到了马未都;577、581页提到了高亚立;502页写呼建华;532页写到范曾、吴东魁由于他把一位中学同学的实名写进了书里,这位同学竟还和他闹出了矛盾。这部小说中,卫东把40多位活生生的人物写了进去。难道他就不怕惹出事非惹出麻烦?当然知道,他自己就说:“文能扬名,也能惹祸。”甭管当时他是怎么想的吧,反正他就这么写了。爱咋咋地!当然了,没胆识也不行。他觉得,这就是创新。估计迄今为止,没有哪位作家敢这么写小说的。</p><p class="ql-block">卫东说:在浩如烟海的书海中,一个不出名的作者写的不起眼儿的书,谁能去搜寻,50多万字比砖还厚,也未必从头到尾细看。即便参加了《宅事沧桑》研讨会的人,也没发现书中写了自己的名字。</p><p class="ql-block">除写小说外,几十年来,卫东还采写了150余位人物,或在报刊上发表,或收录到书中。他采写的人物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有专家学者,有企业家,有书画家,经纪人、裱画匠,甚至还有大狱出来的和蹬三轮儿车的。卫东在采写书画家时深受启迪,他们没出名之前,哪一个不是十年冷板凳,十年寒窗苦,十年磨一剑?尤其是那些被冲击被批判被打倒阶下囚的出身不好有历史问题之人,他们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扛过来了,活过来了,被解放被平反后,他们发挥出惊人的潜能。在艺术的殿堂大显身手,展示才华。卫东受到书画家耳濡目染的影响,他为他们写传写介绍文章时查阅了大量书报,他写的文章圈内人没人说他不懂书画,甚至说他写出经典的见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