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人生终点之前 ——参观燕达养护中心纪实

谢善骁

<h1>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h1><h1>  “老”是一个谁也无法绕开走的人生关口,“老”也是从达官到草民人人平等的唯一词汇。</h1><h1> 廉颇老矣,虽能食饭,却是行动有碍。获悉六十年联系不断的老友夫妇双双入住养老院,且告知养老院条件很好,自以为是明智之举,遂决定择日前去看望他们,顺便参观一番。</h1> <h1>  养老院名叫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是民政部授予的全国养老服务先进单位和卫健委授予的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 燕达养护中心并非在京城,而是位于与北京通州区一水之隔的河北省廊坊市燕郊镇,从我家海淀区紫竹院路去那里,可谓百里迢迢。在与燕达养护中心生活顾问李丹联系后,承蒙她特地安排一辆桥车接送我,并指派员工王子豪作为我的引导和讲解员。<br>  7月16日上午九点,我随车奔赴燕郊这个“北京人群居的小镇”。车过潮白河,一眼就看到十分气派的“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门楼,小王早已在门前等我。参观先在一、二期大院内进行,随后转场到第三期。我在小王引导下,参观了居住区、医疗设施、文娱场所等一系列核心区域。尽管是走马观花,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h1> <h1>  大而美是留给我的第一印象。养护中心规模超大,总建筑面积约65万平方米,打造了绿地率超过60%的园区环境,总设置床位12000张,现在入住的京籍老人约7000人。走进这里恍若进入镇外小镇天外天,柳暗花明又一村。园区内花草繁茂,绿树成荫。四季常绿、三季有果、常年花香的生态景观,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在温柔的阳光下,老人们或徒步或坐着轮椅,在树影婆娑、纵横交错的街道上悠闲地行走,还有些老人坐在树荫下的长椅上聊天。一辈子为革命工作忙碌奔波,今日得宽余,应该远离市廛和喧嚣,享受宁静与祥和了。再有一个好消息,从燕郊到北京的地铁很快就要开通了,养护中心附近就有地铁站,大大方便了子女前往探望父母。我在心中暗忖:美国总统川普推行的“大而美法案”也许难以实现,却在这里看到了样板。</h1> <h1>  百闻不如一见,当我进入老友在三期的居室后,真切目睹了室内的设施,当面耳闻了他们的感受:89平米的二居室,分隔为二室一厅一厨二卫,配备有全套新式家具,干净利落,井然有序。小王对我介绍说,养护中心根据自理、半自理、非自理等不同养老养护需求,创建家居式和宾馆式的养老居所。每个自理养护区均由一栋独立的护理站和两栋家居式花园洋房养护楼围合而成。每个半自理养护区均为一栋星级宾馆式养护楼,其中地下一层为厨房,一层为护理站,二层以上为宾客居室。与我以前参观过的养老院相比,价格相对低廉使燕达养护中心更具诱人的魅力。</h1> <h1>  参观丰富多彩的文娱设施,令人目不暇接也羡慕不已。燕达养护中心为入住宾客营造的多功能中心大街贯穿东西,总面积40000余平米,共有三层,其中半地下一层设置有温泉游泳池、桑拿房、美容美发室、心理咨询室、下沉式多功能活动广场、球馆、棋牌室、健身房等多个功能齐全的专业教室及活动休闲室。;一层设置有接待大厅、超市、音乐室、多功能厅、中餐厅、老年大学、银行、邮局等。二层设置有图书馆、咖啡厅、酒吧、茶艺、西餐厅等。其中最使我感兴趣的是水温30度而又清澈见底的游泳池,游泳爱好者知道,在京城找一个干净的游泳池实在不易,而且价格不菲。此外我还惊讶地发现了院内居然有我最熟悉的物美超市,感到分外亲切。养护中心还会定期举办健康养生讲座、各类展览、趣味运动会、集体生日会、节庆联欢会、近郊游等缤纷活动。</h1> <h1>  然而养护中心的最大优势和特色是医疗保健和康复服务。家庭医生、护士定期上门健康检查并采集标本进行检验,把身体指标录入健康档案,另有中医医生提供治疗服务以及心理咨询师提供心理指导。护理员、社工定期上门进行生活照料和关怀服务。老年病科对老人慢性病、常见病进行诊疗,重病、大病患者则护送到燕达医院治疗。在宾馆式养护区每栋楼的一层和老年病科三层专门设置了康复中心,配备有各科康复师并配备了各类现代化的康复设备,进行红外线理疗、蜡疗、磁疗、空气压力波理疗、下肢关节活动训练等多项康复理疗项目。而且养护中心成功地解决了患者在本单位医疗报销的难题,使养老者可以放心入住。</h1> <h1>  来也匆匆,走也匆匆,仅仅两个小时实在难以驻足参观任何一处地方,未能一目了然,却也一览无余。中午与老友夫妇共餐后,不得不随车而返,好朋友挥手告别,互道珍重。至于何时能与他们在燕达养护中心同院而居,结伴同行,从容不迫地迎着晚霞,走向生命的终点,现在我还觉得不到时候。但总有那么一天,我也会进入养护中心。不管住与不住,还是以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咏老见示》自勉吧:</h1><h1>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帽自偏。</h1><h1>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h1><h1>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