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辨别中国字体中的文化垃圾

王志安 五湖散翁

五湖散翁/文 六月我去莲花山旅游,那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令人心情愉快。但在给景区书写的对联赠送仪式结束后,我们坐到景区管委会接待室中时,无意间看到了一幅“迈进新时代”的宣传印刷品,上边除了标准的美术字体以外,另外插入了乱七八糟的一种字体,不仅不美,而且充满似乎剑拔弩张的邪气,看了这些字,我浪莲花山得来的好心情,似乎也受到了这些歪歪斜斜字体的影响。 这么严肃的政策性宣传品,上边就用这些丑陋的字体。 这些字体叫人很不舒服 哪一个字给人美感? 这些字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据说这是一种叫作武士道体的东西。于是我从百度搜索了一下,果然搜到了武士道字体,下边是我从百度搜索出来的内容截图: 中国受日本侵略,被那些具有武士道邪恶心态的日本兵蹂躏八年,今天的中国怎么能容忍日本的武士道字体在中国优秀的正统书法园地中野蛮生长。这是为什么?这是为什么?<div><br> 仔细想一下,原因还是比较简单,大体有这几条:<br> 1、很多中国人并不知情,并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字体。在当前丑书横行,以追求文化个性的名义,把丑书包装成字体创新的时候,如曾翔、王冬龄、邵岩这些披着教授外衣的书法蛀虫们,正在毁坏中国书法文化,却没人管。所以别具用心的文化入侵现象便堂而皇之地在中国发生。<br> 2,政府的文化监管,只注重于网络文化犯罪,对以创新外衣掩护下的别具用心的表演放松了警惕,特别是对日本武士道文化入侵,不仅放松了警惕,同时也没有这方面的专职监管人员,以至于对于丑书和武士道字体等问题没有具体问责部门。文化部门管文化发展,教育部观教育质量,公检法部门管违法犯罪和社会治安,网监部门管网络文化犯罪和诈骗。至于严重危害中传统文化精神和审美安全的所谓技术和艺术丑行,对这些则没有那一个部门能够整担起责任进行严格管理。</div><div><br></div><div> 以上原因恐怕就是现在丑书和日本武士道字体广泛流行和盛行的原因所在。其实,对中国书法污染非常严重的曾翔的“叫兽式丑书”,也源自日本。主要是从日本书法家井上有一等人处传来。</div> <br> 1935年,日本书法家比田井天来提出书法应是“既非字亦非画”的艺术样式,为日本前卫书法奠定了理论基础。其弟子上田桑鸠将这一理念付诸实践,但未获成功。后来,上田桑鸠的弟子井上有一汲取西方前卫艺术理念,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不遵循笔顺、笔法和字形,追求极致自由,极具视觉冲击感。<br> <br> 井上有一的作品受到西方审美赏识,拍出高价,震动了中国书坛,国内一些书家开始接受并效仿这种前卫书法风格,“丑书”便应运而生。此外,手岛右卿、稻村云洞等日本前卫书家也对中国“丑书”的风行起到了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