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的回信,在电影界乃至整个文艺领域激起千层浪,为新时代电影事业发展照亮前行方向,注入澎湃动力。</p><p class="ql-block">这8位电影艺术家,是中国电影发展历程中的璀璨星辰。田华塑造的喜儿,以坚韧不拔的形象深入人心,展现出人民在苦难中不屈的抗争精神;王心刚在《海鹰》等影片里,刻画的英雄形象传递着坚定的信仰和无畏的勇气;张良演绎的董存瑞,那舍生取义的瞬间成为时代的精神坐标……他们用精湛的演技、真挚的情感,塑造出一个个经典银幕形象,陪伴几代人成长,承载着时代记忆,成为民族精神的影像注脚。他们对艺术理想的坚守,对人民的深情厚谊,让作品拥有跨越时空的魅力。</p><p class="ql-block">总书记在回信中指出“新征程上,希望你们继续在崇德尚艺上作表率,带动广大电影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生活沃土,努力创作更多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佳作,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新贡献”,这既是对老一辈艺术家的高度肯定,更是对全体电影工作者的殷切期望。</p><p class="ql-block">坚定文化自信,是电影创作的根基。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富矿。从古老神话到历史传奇,从诗词歌赋到民俗风情,都能为电影提供丰富素材。我们应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将其与现代电影技术、叙事方式相结合,让传统文化在银幕上重焕生机。比如《哪吒之魔童降世》,它从传统神话故事中取材,通过创新的改编和精良的制作,塑造出个性鲜明的角色,传递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不仅在国内票房大卖,更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世界看到中国动画电影的实力。</p><p class="ql-block">扎根生活沃土,是电影创作的源泉。生活是最真实的剧本,人民是最好的主角。电影工作者只有深入生活,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捕捉到生活中的闪光点,创作出有血有肉、打动人心的作品。像反映脱贫攻坚伟大历程的电影,创作者们深入贫困地区,见证扶贫干部与群众携手奋斗的艰辛与不易,那些真实的故事、质朴的情感搬上银幕,让观众深刻感受到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也激发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奋斗热情。</p><p class="ql-block">在新征程上,电影事业迎来新机遇,也面临新挑战。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影制作技术日新月异;观众审美水平不断提高,对电影品质和内容的要求愈发严苛。电影工作者需紧跟时代步伐,勇于创新,在技术与艺术融合、题材拓展、叙事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同时,老一辈电影艺术家应发挥传帮带作用,将自己的艺术经验、职业道德传递给年轻一代,让电影人的精神火炬代代相传。</p><p class="ql-block">电影作为一种强大的文化载体,肩负着记录时代、鼓舞人心、传承文化的重任。广大电影工作者要牢记总书记嘱托,以光影为笔,以时代为纸,创作更多精品佳作,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添砖加瓦,在新征程上书写电影事业的辉煌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