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第六天</div>上午,九天圣母庙,观音堂<br>午餐,潞安府上席<br>下午,布村玉皇庙,法兴寺,崇庆寺,五凤塔<br>晚餐,上党区复兴街西街1号永胜猪汤馆<br>晚上,住平顺县金澜酒店 九天圣母庙,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北社乡东河村西,坐落在10余米高的土丘之上,九天圣母庙创建的确切记年,已无从稽考。宋建中靖国年间,重修竣工。明崇祯五年(1632年),重修,增补。<br> 九天圣母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712平方米,建筑面积1495平方米,庙内舞楼系宋元符三年(1100年)创建原构。分为上下两院,上院为供奉、朝拜各方神祇的木构殿宇,五十三级石台阶连接上下两院,下院为八孔石窑和窑厅,分列台阶东西两侧。上院内建筑布局紧凑有序。 斗角 <div>观音堂</div> 梁家庄观音堂,位于长治市西郊梁家庄村东,是长治市内保存较好的一处寺院,占地面积7400平方米,始建于明万历年间。 <br> 观音堂坐东朝西,二进院。中轴线上自西向东有天王殿(山门)、献亭、正殿,两侧为钟、鼓楼及东西配殿。<div> 观音殿内的三面墙壁及屋顶梁架之上、门窗顶部,皆是描金彩绘的泥胎彩塑、悬塑。小小的三间殿堂之内,现存约五百尊塑像,彩塑、悬塑相间,儒、释、道三教共融,或坐坛上、或依山墙、或悬椽望。 <br> 在殿堂正中的佛坛上,是佛教中的“三大士”,即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三位菩萨后面的正壁则是取自《华严经入法界品》中关于善财童子四处拜师求教,历访五十三位“善知识”的五十三参,即生成佛、灵山会等佛传故事。 [3]<br>当心间正面后金柱顶部,释迦牟尼、老子、孔子儒、释、道三教鼻祖共坐中央,释迦牟尼居中,老子、孔子分列左右,充分体现了自唐宋以来,儒、释、道三教共融的文化现象。释迦牟尼结咖趺坐,左手横置左足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环形,为“说法像”;老子为道长装束,仿佛在论经讲道;孔子儒生服饰,正襟危坐向从众弟子讲学。三教济济一堂,互为依存,共同发展。大梁和平梁之上,巧妙的利用梁架的高差塑出金碧辉煌的楼阁,以西方极乐世界内容为题材,数十位佛端坐其中。 [3]<br>殿内两侧的佛台之上,分别塑有证得阿罗汉果位的十八罗汉,有睡罗汉、哑罗汉、静罗汉、长眉罗汉、伏虎罗汉、弥勒罗汉、病罗汉等。罗汉之上为二十四诸天尊神,二十四诸天为包括四大天王在内的佛国的守护神。<br> 内壁三层塑有十二圆觉菩萨,他们是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钢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诸诸业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缺一)。<br> 在十二圆觉往上的第四层,南壁为道教人物故事,有玉皇大帝、西王母、八仙等;北壁为儒教人物,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在殿的门窗之上,南面有道教中最著名的八仙拜寿故事情节和唐王接经的历史传说故事。<div><br></div></div> 布村玉皇庙,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慈林镇布村,是宋朝至清朝时期的古建筑遗存。 <br>布村玉皇庙坐北朝南依台地而建,沿中轴线方向依次排列门楼(前出抱厦)、前殿遗址、献殿、中殿、后殿,形成前、后两进院落,院落东西两侧建厢房,门楼左右为两层倒座楼(西侧已坍塌)。后殿东侧为朵殿,西侧为跨院,跨院南端开侧门。玉皇庙现存建筑,除中殿为单檐歇山顶外,其余均为硬山屋顶,但后殿的硬山山墙与木构件交接生硬,推测原为悬山建筑,后改作硬山,从垂脊、山墙墀头和砖搏风做法看,后殿改作硬山的年代不晚于清代。中殿和后殿均建于须弥座台基之上,其中中殿台基无雕饰,前出月台。后殿台基上雕饰花卉、动物等造型,与晋东南地区常见金代台基相似。布村玉皇庙是规模较大、格局保存较完整的宋代乡村道教庙宇,中殿为北宋遗构,形制独特,是中国早期建筑遗存,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法兴寺<div> 法兴寺坐北朝南,现存平面布局为唐代特征,经楼、佛塔在殿之前部,中轴线依次布列山门、舍利塔、圆觉殿和菩萨殿,两厢为关公殿、伽蓝殿和碑廊。寺内现存石塔6座,均为唐代遗构。现存自唐迄清碑刻17通,记载了寺史沿革和建制情况。 <br> 舍利塔又称石殿,始建于唐咸亨四年(公元673年),通体用砂石板构造。平面呈回字正方形,每边长8.8米,安拱形石板门,重檐楼阁式,塔檐叠出三层,内部构成四方藻井,上面四坡施檩椽,斗支檐,脊吻皆备,四角攒尖宝珠顶。下层内槽可绕行一周,四壁壁画,人物形象端庄,服装色彩深沉。整个外形似塔非塔,似殿非殿。是我国现存唐代古塔中的孤例。<br> 燃灯塔始建于唐大历八年(公元773年),通体青石构建,小巧玲珑,形制秀古,亦名长明灯、灯幢。塔身上的浮雕,凿磨细腻,刀工娴熟,是研究我国盛唐时期浮雕艺术难得的实物遗存。据有关资料记载,经幢形制的燃灯塔,在我国仅存三处。造型优美,雕工细腻,是其外在的美,合理的防风功能则是其内在的巧。相传燃灯点燃佛灯,无论天刮东、西、南、北、风,佛灯永不熄灭,长明灯的名字则由此而来,堪称法兴寺一绝。 <br> 宋塑十二圆觉像始塑于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虽为宋塑,但却保持了大唐的风韵,气质奔放而不失清雅,体态丰满而不失秀丽,身形肥腴而不显得臃肿,盛唐时代所崇尚的“丰满”美和宋代所追慕的“纤秀”美。<br> 圆觉殿为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重建。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台基高0.9米,石质檐柱,方形抹楞,柱面阴刻缠枝花纹。柱头置普柏枋,斗仅施柱头铺作,为六铺作单抄双下昂,批竹式。殿内梁架结构为六椽通达前后檐。殿前檐明间辟板门,石质门上槛刻建造题记,次间为直棂窗。殿内宽大的佛坛上现存彩塑19尊,其中十二圆觉菩萨像,造型俊美,工艺极精,为宋代彩塑佳品。 <br> 法兴寺寺内唐塔、宋代建筑和彩塑荟萃,是研究古代建筑、石刻、雕塑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div> 崇庆寺坐北朝南,由两进院落组成,中轴线上为天王殿和千佛殿,两侧东西配殿即卧佛殿和三大士殿,西北隅为地藏殿,东北隅为方士院。 <br>千佛殿<br><div>千佛殿为寺内主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平面近方形。单檐歇山顶,布灰简板瓦覆盖,琉璃剪边。檐柱均砌入墙内,生起明显,柱头置扁平的普拍枋。柱头斗拱系单抄单下昂五铺作偷心造,下昂之上又出下昂式耍头。梁架结构形式为四椽栿对乳栿用三柱。前檐明间辟板门,次间为直棂窗。殿内佛坛上塑一佛二菩萨,背后为倒坐观音,塑像具有宋塑风格。 <br>天王殿<br>天王殿内塑四大天王,威武有力。三大士殿内梁枋柱额几乎全部为宋制。殿内神台低矮,上塑三大士及十八罗汉像。地藏殿内塑地藏菩萨与十王像,技艺极佳,据佛坛题记,为宋元丰二年(1079年)作品。 <br>大士殿<br>大士殿,又称罗汉殿、西配殿,为宋代建筑,明代重修。西阔三间,进深四椽,屋顶为悬山式,殿内梁架结构几乎全部还是宋制,外观经后代的修缮,明清式特征明显。殿内三面的佛台低矮,高度约为0.8米。神台上塑三大士及十八罗汉像。中央佛坛为长约3.69米、宽约3.6米的方形台基。中尊为驾锦毛犼的观世音菩萨,左尊骑青狮的文殊菩萨,右尊为跨白象的普贤菩萨,通高约2.4—2.6米。三神兽皆伏卧在平台之上,背置仰莲平台宝座,三菩萨踞骑于上,双腿或屈或伸,皆脚踏莲花。两边贴墙的佛坛上南北各塑有与真人略同的九尊罗汉坐像,通高约1.6—1.7米。这些彩塑均为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塑造,虽经后代的修饰装绘,但仍得见宋塑的神韵,风格依旧,是中国现存的宋代罗汉中唯一有确切纪年的。 <br>大士殿十八罗汉像位于菩萨像两侧,大小比例等同于真人。在肌肤相貌上,肌肉丰满,脸型方圆,体格健硕,有唐之遗韵;在衣饰的处理上,多用凸起的线条,以衣褶的婉转变化、高低起伏,来表现人物的身体姿态。<br> 崇庆寺宋代彩塑,风格鲜明,造型精妙。各类塑像在写实的基础上而注重精神内涵的塑造,既有深入的个性刻划,又富有别具特色的装饰效果,其形象与艺术构思具有精深的民族特色,包含了东方人性格的内涵和世俗情调,在中国雕塑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div> <div>五凤楼</div>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南宋村内,矗立着一座高耸参天的古代建筑玉皇观,五凤楼是玉皇观的山门古楼。作为玉皇观的标志性建筑,五凤楼殿宇高耸,布局灵活,古朴雄浑,层层挑角远近层叠,华檐翠壁,光彩耀目。特别是楼身比例和谐,结构壮丽精巧,斗拱粗硕,出檐深邃,四角翼飞,寓意“五凤展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 五凤楼楼广深三间,平面近似方形,二层四檐五滴水歇山顶,总高20米。五重飞檐,雄伟壮观,璀璨夺目,绚丽多彩。楼顶琉璃脊兽,完好无损,神龙彩凤、人物花卉,形象生动,光彩耀目,为中国琉璃构件中的精品。其建筑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布局合理,技术精湛,“桑木成梯”“荆木为梁”“八卦悬顶”“七拱十三踩”等奇绝,显示了中国古代高超的建筑和艺术成就,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非凡。 <br> 五凤楼上铺筒瓦,琉璃剪边脊,由石柱、木柱混合建成。该楼面阔3间,进深3间,平面近似方形,从正立面看则为五重檐式建筑,外加围廊,红墙绿瓦,高大雄伟。楼下前檐施廊柱一排,四根方形小抹角石柱排列整齐。值得关注的是,像这样高规格的同类建筑,世界上只有三座,其余两座在北京和日本东京。<br> 五凤楼内的顶部前后贯通着两根直径约50厘米的彩绘大梁,荆木是一种灌木,较为纤细,一般用来编织箩筐,直径约50厘米的荆木至少需生长3000多年,此乃五凤楼奇迹之一“荆木大梁”。<br> 漫步楼内,不难看到有一架弯弯曲曲盘桓而上的独木梯,便是五凤楼奇迹之二“桑木独梯”。奇在哪?众所周知,桑是落叶乔灌木,植株较矮,木质粗糙,多分叉,易开裂,很难成材,但五凤楼内的桑木梯是由一棵桑木主干雕凿而成,高7.13米,小头直径42厘米,大头直径76厘米,共凿15步台阶。按年轮推算,树龄约500年。如此巨大的桑树,长于何处,伐于何处,不得而知,实属罕见。<br> 五凤楼在构造技术和造型艺术方面都超越了前代,这些精美奇巧、美轮美奂的艺术佳作着实令人震撼,它是古代木作斗拱建造技术与艺术的登峰之作,代表了中国楼阁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很高成就。随着《黑神话:悟空》的爆火,长治古建五凤楼也迎来“出圈”时刻,吸引了一批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古建和传统文化爱好者到此一睹风采,探索其中留下的历史印记和传说。 美味 猪汤,第一次吃,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