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港千帆映丝路

春雀秋水

<p class="ql-block">  烟台<b>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b>(别名蓬莱古船博物馆),坐落于"人间仙境"蓬莱阁景区内,碧海青山之间。这座仿古园林式建筑始建于1990年,2012年正式对外开放,由著名建筑师崔凯设计,以7200平方米的恢弘体量,成为我国唯一陈列外国古船的专业遗址博物馆,是跨越千年的航海记忆殿堂。</p> <p class="ql-block">  古船博物馆建在发掘遗址上,<b>分为室内外展区</b>:<b>室外展区</b>展示三艘修复后的古船;<b>室内展区</b>则以小海出土的四艘古船为核心,通过登州古港、"一带一路"主题,结合雕塑、壁画及多媒体技术,生动再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场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一、室外展区</b></p> <p class="ql-block">  在博物馆的穹顶观景台上,<b>三艘修复的古船</b>庄严列阵,如凝固的时光之舟。金晖倾泻,为这些沉睡千年的航海使者披上流动的光衣——古老的元代战船仍保持着华夏古船之最的纪录,与清代铁炮、灰陶罐等共同勾勒出海上丝路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b>  ↓蓬莱一号修复后古船,</b>元代战船,1984年出土于蓬莱水城小海南部,是目前我国已出土的最长的古船。复原后总长35.17米,型宽6米,型深2.6米,吃水 I .8米,排水量173.5吨。</p> <p class="ql-block">  ↓<b>蓬莱二号修复后古船</b>,明代战船,2005年出土于蓬莱水城小海西南部。复原后总长33.85米,型宽6米,型深2.6米,吃水1.8米,排水量171.5吨。</p> <p class="ql-block"><b>  ↓蓬莱三号修后古船</b>,明代高丽货船,2005年出土于蓬莱水城小海西南部,是目前在中国发现的第一条外国古船。复原后总长22.5米,型宽7.2米,型深3米,吃水1.8米,排水量128.5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二、室内展区</b></p> <p class="ql-block">  ↓室内展区展示的<b>二号古船</b>,2005年出土于蓬莱水城小海西南侧,明代战船。船体近水平,为瘦长流线型,残长22.5米,残宽5.2米。从残留的船底板和遗痕观察,有14个水密舱。</p> <p class="ql-block">  ↓<b>四号古船(明代),</b>2005年蓬莱水城小海出土。</p> <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三大船型</p> <p class="ql-block">  ↓再现古船构造细节,实现历史记忆的当代转译。</p> <p class="ql-block">  秦始皇曾三次巡游山东沿海并开展海上寻仙活动,带动了东北亚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往来。</p> <p class="ql-block">  ↓雕塑群像再现商旅往来</p> <p class="ql-block">  ↓帆是借助风力推进船舶前进的属具。<b>中国的帆最早出现在战国</b>,早期是利用植物叶子编织的,后多用竹篾编织,俗称硬帆,可以利用八面来风。</p> <p class="ql-block">  ↓铁炮(清代)</p> <p class="ql-block">  ↓灰陶罐</p> <p class="ql-block">  蓬莱港自唐代便是东方海上丝路枢纽,见证千年兴衰。博物馆出土文物填补中国造船史空白,更以"开放则兴"的千年智慧,为"一带一路"注入历史回响。古港千帆,照亮文明交融的当代新航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拍摄/春雀秋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制作/春雀秋水</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