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雷州调风镇清代官职辈出的古村落——禄切村

灵山塔

<p class="ql-block">  虎踞龙盘形胜地,山环水合毓良才。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雷州市区东南40公里的调风镇仕礼岭脚下,坐落着一个清代官职辈出的古村落——禄切村。这个古老的村庄,坐北向南,东有仕礼岭作屏山,西有石茆岭为护嶂。南北群山环绕,东西林涛拥翠,山水明漪,被称誉“科举不绝,富甲一方”的昌盛之地。</p> <p class="ql-block">  禄切村原名六一村,清顺治八年(1651年)王氏入住开基,因以“六一”之名不如意,便按雷语谐音更“六一”之名为“禄切”,取福气福运深厚悠长之意。村里及周围原建有1座九层石塔和两大水塘、两大闸门,还有3座大炮楼、三口清水井、4座大庙馆、9座大祠堂、10对大石门大石鼓、11座大型精美古民居,13条大石板巷等。后来在文革时期,大部分古建筑被毁坏,仅有小部分得以保护和修缮(包括7座完好的宗祠和6座四合院民居),这些富有特色的古建筑,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禄切村昔日的辉煌与繁荣。</p> <p class="ql-block">  禄切村清顺治八年建村,迄今已有360多年的历史。清代时期可谓翰墨飘香、贤书高荐,科举人才辈出而誉满雷州。据《雷州府志》、《海康县续志》及村谱记载:禄切村清代有科名者65名,其中解元1名(王定九)、拔元1名(王宗羲)和恩贡(王元全)、岁进士(王定京、王鸿)、国子监(王作梅、王志炳)等共9名,廪贡生、增贡生各5名,附贡生3名,秀才40名。</p><p class="ql-block"> 清代官职有漕河总督1名、知府2名、知州3名、分府2名和州同、同知等7名,以及知县12名、县丞3名、教授、教谕、训导、典吏、吏目、经历、主傅、盐课大使、盐知事、盐政厅、卫千总、巡政司、巡检、提举、理问、布政司、理厅、八品军功、文林郎、修职郎、儒林郎、登士郎等79名(通过读书走上仕途的达80多人)。建国后,禄切村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努力弘扬古代文化传统。在先辈高风亮节的影响下,莘莘学子励志勤劳,先后考上大专院校的有300多人,中级职称以上有68人,政府公职160多人,其中处级干部5人,副科级以上干部9人。</p> <p class="ql-block">  禄切村在清代时期,科举人才昌盛涌现:王梦龄(1798—1865),字雨山,先后任江苏试用知县、淮安知府、苏州知府、徐州知府、徐州兵备道、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兼漕河总督。同治元年(1862年),恭亲王奕执掌国政,下旨梦龄赶返朝廷,候补五品京堂(从一品),未到任却病故在淮安(享年67岁),同治三年(1864年),徐州知府翰林编修段广灜等人向皇上奏请恩准徐州敕建“王梦龄纪念堂”,并入祀徐州“名宦祠”。</p><p class="ql-block"> 王定九(1707—1774),清戊午年科及解元,任四川中江县知县八年,童试主考职,并以真学问真经济励精图治及教养著称而远近闻名,他关心民瘼,克勤克俭,带领民众修堤筑坝、既靖狂澜,民安耕凿,政通人和,德政远扬。告老还乡时,当地士民万众挥泪夹到争相欢送,绘有《攀辕图》以示民敬爱,以志其为政清廉和为民勤恳。</p><p class="ql-block"> 王定章(1723—1784),字朴存、号诚斋,山东省长山县知县。他家门七代(4子5孙),共出10位知县、知府,其中曾孙王梦龄官至漕河总督(从一品),这“一门十知县”在粤西地区绝无仅有。</p><p class="ql-block"> 王志炳(1875—1926),子瑶林,别号啸虎,号当屯,王定章第七世孙,清光绪年间廪贡生、江苏候补州判。民国初,曾任海康县保卫局长、县长等职。民国14年(1925年),在公众推荐下,委任海康县长,任职期间,亲政爱民,积极治理,使海康时局暂时稳定,民得安居(由于政务繁重,积劳成疾,于当年年底因病辞职,次年2月病逝雷城寓所,享年51岁),著有《宣南杂志》。</p><p class="ql-block"> 禄切村不仅科举人才辈,村里保存的古建筑更是宏伟而独特。其中,“大宗祠”、“诚斋公祠”等最为代表性,还有嘉庆年间建的“濬甫公祠”、道光年间建的“纯直公祠”(碉楼)等祠堂及“解元第”、“大夫第”、“明经第”等古民居。青墙灰瓦,见证了禄切村沧桑辉煌的历史: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的“大宗祠”,其规模雄伟壮观,布局科学,造型独具匠心。门前一对石鼓,前廊一对六棱5米多高的石柱,大门为石门框,门楹联为“三槐衍庆,万派朝宗”。最为独特的是“诚斋公祠”, 始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是清代漕河总督王梦龄为其祖父王定章 (号诚斋)而建筑的纪念祠。祠坐北朝南,面宽44米,进深39米,用地地面积1716平方米。三进五厅五院,硬山顶,砖石木结构,现存房间25间。一进山门为“三台”楼阁式二层建筑,中院为园林式布局。二进廊前立两支青石柱,内外墙有丰富的壁画及灰雕灰塑。二进与三进由拜亭相连,拜亭为穿斗式拾梁结构。三进为正殿和左右侧殿,有东西厢及庭院。祠内存有清代碑刻五通和石鼓一对和2棵140多年海棠树。</p> <p class="ql-block">  “诚斋公祠”是雷州清代建筑规模较大、规格较高的祠堂之一。其建筑宏伟、布局独特、工艺精巧,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入文历史价值,为当地研究清代科举、官职等提供了重要的史料。1985年,禄切村被广东电视台将禄切村摄制成新闻记录片播放,1992年被广东省政府命名为“革命老区村庄”,1992年被湛江市命名为“特色文明村”,还先后被评为“广东省文明村”、“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广东省农村先进文明室”、“广东省农家书屋”、“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广东省文化古村落”、“湛江市特色文化村”等荣誉称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