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作风建设,提升水利工作成效

【渡劫】

<p class="ql-block">水利事业关乎国计民生,既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命脉",也是守护生态安全的"屏障"。作风建设作为水利工作的"生命线",直接决定政策落地的力度、工程建设的精度、民生服务的温度。当前,面对极端天气频发、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等新挑战,唯有以作风建设为抓手,才能破解水利发展中的堵点难点,推动工作成效实现质的跃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作风建设是水利工作的"压舱石",决定履职根基的稳固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水利工作的特殊性,要求从业者必须以过硬作风筑牢责任防线。在防汛抗旱一线,作风是深夜值守的监测员紧盯数据的专注,是堤坝巡查时脚踩泥泞的执着,稍有松懈就可能酿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风险;在农田水利建设中,作风是对每一寸渠道坡度的精准把控,是对每一处灌溉设备的细致检修,直接关系到粮食增产的实效;在饮水安全保障中,作风是对水源地水质的定期检测,是对群众诉求的快速响应,承载着千家万户对"放心水"的期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反观现实,一些地方水利工作成效打折扣,根源往往在于作风"缺钙"。有的干部把"开会部署"当"工作落实",防汛预案写得漂亮却无人演练;有的工程建设中"重进度轻质量",偷工减料导致设施"带病运行";有的面对群众反映的水管冻裂问题"踢皮球",让"民生工程"变成"民怨工程"。这些问题警示我们:作风上的"软",必然导致工作上的"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靶向整治作风顽疾,破除制约成效的"中梗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当前水利系统的作风问题,集中体现在三个维度的脱节上,需精准施策破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决策-执行"环节,破除"纸上谈兵"的形式主义。部分地区水利规划脱离实际,照搬外地经验搞"高大上"项目,结果与本地水资源条件不匹配。例如,某干旱地区盲目修建景观喷泉,导致灌溉用水被挤占,这种"重面子轻里子"的作风,本质是政绩观错位。需建立"调研-论证-反馈"闭环机制,要求干部每年至少3个月深入基层摸排实情,确保决策接地气。</p><p class="ql-block">- 在"监管-服务"环节,整治"推诿扯皮"的官僚主义。水资源管理涉及多部门协同,但一些地方存在"水利管建设、环保管水质、城管管管网"的分割状态,群众反映的水质异味问题常因"谁都该管、谁都不管"而拖延。应推行"首问负责制",明确业务链条上的"第一责任人",通过"一站式服务窗口"整合审批流程,让群众少跑冤枉路。</p><p class="ql-block">- 在"责任-担当"环节,纠治"怕事躲事"的懒政心态。面对河道清淤、水库除险等"硬骨头"任务,有的干部怕担责、怕出事,能推就推。某水库因坝体老化存在渗漏风险,当地水利部门拖延整治,直到汛期来临才紧急抢险,造成被动。必须建立"容错+问责"机制,为敢干事的干部撑腰,对不作为的坚决追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构建长效机制,让作风建设成为成效提升的"助推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作风建设非一日之功,需以系统思维打基础、管长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思想引领筑根基。常态化开展"最美水利人"评选,用扎根基层30年的水管员、勇斗洪峰的抢险队等鲜活案例,让"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水利精神入脑入心,从思想源头上杜绝作风偏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制度约束划红线。将作风要求嵌入工作全流程:项目招标中明确"廉洁承诺书"制度,工程验收时实行"终身责任制",群众评价纳入干部考核并权重不低于30%,让"软作风"有了"硬约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科技赋能提效能。运用大数据监测水库水位、河道污染等动态,通过"智慧水利"平台实现问题自动预警、责任自动派单,减少人为懈怠空间。某省上线的"水润民生"APP,让群众扫码即可报修水管问题,平均响应时间从3天缩短至4小时,用技术倒逼作风转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水利工作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江河安澜的守护中,体现在田间地头的丰收里,体现在群众拧开水龙头时的笑容上。唯有以"钉钉子"精神抓作风,才能让每一项水利政策都落地生根,每一分水利投入都见实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水动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