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是藏传佛教六大寺院之一。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为活佛大师的府邸。寺院由第一世嘉木样阿旺宋哲大师于清康熙48年(1709年)创建,后经历代嘉木样大师和各大活佛的不断扩建、完善,成为佛家神圣的宗教禅林、传播知识的综合性学府,并且是整个安多地区藏民族文化艺术的中心,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鼎盛时期僧侣达到4000余人。拉卜楞寺1980年对外开放旅游,1982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是在阵雨中参观游览了这座宏伟的寺院。</p> <p class="ql-block">转经筒祈福,经筒长约两公里!</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建筑有40余万平方米,建筑分为经堂、佛殿、囊欠、僧舍和其他等五类,均为石木和土木两类,外石内木,建筑朴素又大气。</p> <p class="ql-block">人们都在拉卜楞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汉藏标志墙边拍照留影。墙旁经幡飘扬,由大殿、白塔和房舍等形成了不小的广场。看那大殿建筑应该是俗称大经堂的闻思学院。大经堂是全寺的中枢,据资料介绍它是全寺院最宏伟的建筑群 ,始建于1772年,有前殿楼、前庭院,正殿和后殿等数百个房间,为藏式和古宫殿式混合结构 ,大到可以容纳3000僧人诵经。我们看到的殿宇为大屋顶建筑,顶脊上有经幢、宝瓶、法轮等装饰。</p> <p class="ql-block">作为藏学府,拉卜楞寺的宗教体制的组成由闻思、医药、时轮、吉金刚、上续部和下续部六大学院为主,在全蒙藏地区寺院的建制中是最为完全的。这藏学府学僧众多,学成后会获得不同等级的学位;活佛大师们还有许多著述流传。对于学院经堂,游客当然不可能全部参观。寺院指派的藏族小导游带领我们参观的是医药院经堂。</p><p class="ql-block">医药院经堂创建于1784年,殿内供奉药王佛、药师佛,殿前厢廊内绘有人体经脉图18幅。可惜不能拍照!拉卜楞寺的医药院是非常厉害的,学僧不仅要学习藏医理论 ,还要外出采药、制药,制成膏、丸、散,并给各地病人看病。医药院培养出了许多杰出的藏医,还成立了藏医研究所,现今该学院研制生产的“九味沉香散”“九味牛黄散”等被列入了国家药典。藏医正在得到继承和发展。</p> <p class="ql-block">殿门前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非常幸运,在拉卜楞寺文物陈列馆旁的一殿堂内我们看到、也拍了正在陈展的酥油花雕塑!</p> <p class="ql-block">酥油花是藏传佛教寺庙的三大绝活(壁画、堆绣、酥油花)之一。酥油是用牛奶反复搅拌后得到的固态状黄色油脂,它柔软细腻可塑性很强,成为酥油花雕塑艺术的材料。酥油花的内容主要以佛祖神仙、菩萨金刚、飞禽走兽、花草鱼虫等组成,精工细作雕塑出立体画面。酥油花艺术继承藏族佛教艺术精、繁、巧的特点,在有限的空间容纳极丰富的内容,人物、走兽写实而精道,姿态韵味传神达意。同时酥油花艺术创作又是艰辛的,酥油在摄氏15度即会融化,艺人们在冰冷的条件下劳作,一尊作品几十天完成,手指都会冻烂。他们的作品是藏民族手指间艺术的一道风景线。我们喜欢酥油花,为酥油花作品信仰与艺术的结合,庄严肃穆与喜悦艳丽的美点赞!</p> <p class="ql-block">藏族小导游带领我们还参观了寿禧寺即弥勒佛殿。这是一座汉藏混合结构风格高六层的建筑,最高层为宫殿式方亭,四角飞檐,上复盖铜狮、铜龙,铜宝瓶、铜法轮、铜如意,在阳光下金碧辉煌,因此俗称为大金瓦寺。殿内供奉鎏金弥勒佛铜像和八大金刚鎏金铜像,很是有气势。</p> <p class="ql-block">弥勒佛殿门旁叩长头的拜佛者</p> <p class="ql-block">在自由参观时我们特别注意殿、舍的建筑和寺庙中的壁画。拉卜楞寺的建筑均为土木、石木两类 ,外石内木,内不见石,外不见木,建筑看来粗旷朴素、经久耐用,典雅大方。高高的僧舍只建一排排不大的楔形窗户,大殿经堂的门都不大而装饰繁复,这大慨是高原上访风防寒的需要吧。大的佛殿顶部都有鎏金法轮、宝瓶等,一些殿宇还覆盖绿黄琉璃瓦,这些建筑看着魏巍宏伟,又满是藏民族的独特风格。</p><p class="ql-block">壁画还有唐卡则表现佛本生、菩萨金刚、佛经故事及人物鸟兽等,往往色彩艳丽,形象生动,具有浓厚的藏传佛教气息和藏民族特色(文中所现的壁画均为佛殿门旁所在,精湛的壁画与唐卡在殿堂内而不能拍摄,遗憾!),让人有不同于汉传佛教的审美感受和愉悦欣赏。</p> <p class="ql-block">细雨蒙蒙中的寺景</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 2025.07</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