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河南洛阳曾是中国古代十三朝都城所在地,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在这块土地下,先人们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文物宝藏。这里有一座神秘的博物馆,它就是全球首座以陈列中国历代典型墓葬为主要内容的洛阳古墓博物馆。博物馆占地面积有130余亩,分地上和地下两部分,1987年4月对外开放,展出了从西汉,东汉到唐宋时期等多个朝代的26座典型墓室及随葬品,这些墓室都是从原址搬迁而来,这里可以看到墓主人的墓志铭、浮雕、壁画、随葬品、石棺等,亲身感受到古人对于“生死永恒”的追求,沉浸式的体验到墓葬文化的精髓,感受不同时代的历史风貌。如果你对历史和考古有浓厚的兴趣,这里绝对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宝藏之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展馆建筑现代与仿古相结合,给人一种即庄严又神秘的感觉。这里展出的不仅仅是墓葬本身,而是古人对生死、宗教、艺术和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嗣本夫妇墓,唐代(公元618—907年)1984年发掘出土,地点:偃师杏园村。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墓中出土122件随葬品,有陶俑、陶器、铜器及墓志。该墓随葬品数量众多,种类齐全,制作精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宋四郎壁画墓,北宋宣和八年(公元1126年)(靖康元年),1983年新安县石寺乡李村发掘出土。仿木结构,由砖室墓、墓道、墓门、甬道,四部分组成。墓室内棺床上置棺一具,并有陶罐、瓷碗、铜镜和铜钱。墓门是砖筑仿木结构门楼,门额上部正中镶砌正方形铭砖,砖上铭文宋四郎。墓室平面为八角形,八角砌有砖柱,柱顶为砖雕手拱,斗拱以上砌砖逐层内收成穹窿顶。墓壁绘制夫妇宴饮、交租、备食、杂剧等壁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北宋砖雕墓,1994年兴安县宋村发掘出土。墓室呈方形,边长2.22米,墓室后部用砖砌成须弥座式棺床。墓室各转角处砌四方抹角倚柱,倚柱上砌栏额、普柏枋,枋上又砌柱斗斗拱。在转角斗拱之间的四壁又各砌出三朵斗拱,中间一朵砌制端正,结构复杂,侧旁两朵均做角度相同、方向相反的整体转动,全部斗拱互相呼应,平面上变成八角形状,墓室结构精巧,墓顶砖层层内收,至墓顶呈八角叠涩式。砖雕仿木结构形制丰富,内容有夫妇对坐、砖雕花卉等,反映了这一时期建筑营造和装饰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生活诸多方面信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除了墓葬,这里还有一个古墓壁画展示馆,馆内展出了多幅精美壁画,色彩鲜艳,描绘了从宴会场景到狩猎、舞蹈等生动的日常生活画面,这些作品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西汉打鬼图壁画墓中的月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平脊壁画全景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洛阳浅井头西汉壁画墓(局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伏羲女娲交尾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界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神兽、伏羲女娲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宴饮(女宾)图、庖厨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西王母,传说是天国神仙世界里一位重要神祗,是汉代民间信仰的主神,手中有长生不老的灵丹,还具有引导逝者灵魂升天的神力。(西王母壁画砖在隔梁中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辛村新莽壁画墓复原,模型比例1:2.3</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胡人牵驼壁画,唐代,2005年出土于唐安国相王孺人唐氏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门吏壁画,唐代,2005年出土于唐安国相王孺人唐氏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胡人牵驼壁画,唐代,2005年出土于唐安国相王孺人唐氏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牵马人物壁画,唐代,2005年出土于唐安国相王孺人唐氏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门吏壁画,唐代,2005年出土于唐安国相王孺人唐氏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武士壁画,唐代,2005年出土于唐安国相王孺人唐氏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青龙、白虎壁画,唐代,2005年出土于唐安国相王孺人唐氏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门吏壁画,五代,2011年出土于孟津新庄五代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推磨图,宋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汲水图,宋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歌乐仕女壁画,明代,2012年出土于济源市东街明代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吉日高照壁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墓主夫妇家居生活壁画,明代,2012年出土于济源市东街明代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福禄寿三星壁画,清末民初,2012年揭取于洛阳高新区苗湾任家祠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松下老者壁画,清末民初,2012年揭取于洛阳高新区苗湾任家祠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跨越时空的“遇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洛阳古墓博物馆内唯一一座帝陵,景陵,北魏宣武帝陵墓。(其墓址就在洛阳古墓博物馆内)景陵为北魏孝文帝的次子宣武皇帝元恪的陵墓。景陵封土呈圆形,夯土堆高二十多米。1991年6月景陵开始发掘工作,同年8月基本结束。景陵发掘采用由墓冢之下掘开墓道,循序进入墓室的方式,即取得了完整的墓葬资料,又保存了墓冢原貌。景陵是一座坐北面南的砖石墓,全长54.8米,由甬道、封门墙、前甬道、后甬道、墓室组成,平面略呈“甲”字形。景陵历史上多次被盗掘,发掘时仅出土一些器物残件,有青瓷器、釉陶器、陶器、石器、铁器及北宋钱币和白瓷碗,说明景陵在宋金时期即遭到盗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景陵处的石翁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景陵为砖砌单室墓,呈长方形,长6.73米,宽6.92米,面积约46平方米,墓顶高度为9.36米,呈大穹顶空间,由青砖逐层砌筑。墓室内置长方形石棺床,长3.86米,宽2.2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北魏是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建立的政权。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毅然迁都华夏文化的腹地——洛阳,并实行大刀阔斧的汉化改革,他下诏:凡迁洛的鲜卑官员死后一律葬在洛阳。北魏学习了汉代的陵寝制度,在地面上建有规模宏大的陵园和封土,封土前有神道,两侧放置石翁仲,在陵园建设祭祀性建筑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参观游览洛阳古墓博物馆,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不同时期古人的丧葬习俗和对生死的认知观,精美的墓室壁画告诉了我们多少先人们的故事,这里确实值得我们来一探究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