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着火车游牛津

未名湖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亲爱的朋友,当你已经习惯于急行军式地打卡网红景点时,可否想过放慢脚步与传统的火车来一场邂逅?这不,我就在伦敦的帕丁顿火车站上车了。找一个靠窗的位子坐下,随着车轮与铁轨碰撞发出的声响,窗外的风景便如一幅幅卷轴展现在我们视线的尽头:翠绿的田野一望无际,啃草吃的牛羊散落在绿草黄花之中,好像就是要与蓝天白云携手打造一幅绝美的画卷!偶尔还能看到古朴的英式乡村小屋点缀其间,烟囱里升腾起袅袅炊烟,宁静祥和,瞬间钦佩起林语堂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国的乡村……的高瞻远瞩。</i></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大约一个小时左右,火车缓缓驶入牛津车站,车站不算宏伟,但有维多利业时代的优雅韵味,屋顶的尖顶和铸铁装饰,承载着英国铁路发展黄金时代的记忆,让人不禁感慨砖石的斑驳确实难以遮蔽往日的繁华。</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出站后前往酒店,恍惚置身古老的中世纪,街边浅米色的乔治亚风格连排屋,尽显沧桑;几座尖顶式的教堂建筑,庄严肃穆;直到看到我们预定的Leonardo royal hotels酒店时,我们才转过神来,回到当下。</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牛津大学基督堂学院,1525年由当时的英国首富托马斯·沃尔西创立,穿过沃尔西雕像下的门洞就到了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取景的楼梯间,楼梯间有独特的哥特式扇形穹庐,并镶有英国君主、王储、牛津大学和沃尔西的徽章。拾级而上,就能看到前厅大门上悬挂着的19世纪末基督堂院长亨利·利徳尔的画像。</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进入学院大厅,华丽的装饰美轮美奂,双拱顶设计让大厅显得高大壮丽,梁柱和穹顶的雕刻线条流畅、精美绝伦,穹顶上镶嵌的精美徽章悬于半空,昭示着学院的历史和文化。精美的彩色玻璃窗洒下梦幻般的光影,圣凯瑟琳之窗把《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爱丽丝的姐姐爱蒂丝描绘成圣人,吸引了大批游客。墙壁上挂满了肖像画,从创建者到历任院长,再到曾在此驻足的名人。</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亨利八世的画像被悬挂在学院大厅的核心位置,画中的他身着华贵王袍,神情威严,既标明学院“重建者”的身份,却也无声诉说着那段王权介入学术与宗教的复杂历史。长长的桌子纵向铺开,桌面磨得发亮,椅背上的纹饰与穹顶的纹章遥相呼应,桌子上蓝色的台灯罩犹如一对倒扣水杯……恍惚间能想起《哈利·波特》里长桌旁的喧闹与秘密——这里正是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大餐厅的灵感来源。</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拥有英格兰第一个尖顶塔尖的基督教堂座堂,既是牛津大学基督教堂学院的礼拜堂,也是英国圣公会牛津教区的主教座堂,还是世界上唯一同时作为宗教场所的学院,在宗教领域具有重要地位。教堂前的汤姆塔建于1681年,塔内部悬挂重达七吨的大汤姆钟,每晚21: 05分会连敲101次以纪念起初的101名学院人员,也提醒学生返校。</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走出基督教堂学院两次左拐沿路漫步就到了圣玛丽教堂和属于博徳利图书馆之一的拉徳克利夫图书馆。该图书馆由牛津大学的毕业生约翰·拉德克利夫的遗产修建,1749年建成,是一座帕拉第奥式圆顶建筑。作为英国的第一座圆形图书馆,它是牛津大学久经考验的实力担当。被誉为中国人文、学术“文化昆仑”的钱钟书先生,1935年–1937年在牛津大学留学时最满意的便是这座图书馆,有意思的是他还给这座图书馆取了一个典雅的中文名字“饱蠹楼”,表明他很乐意做这里的书虫。</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叹息桥同样是牛津大学的文化名片。纵观全世界三座叹息桥,最著名的当属威尼斯水城圣马克广场附近的叹息桥,名字来源于死囚的叹息。英国的叹息桥共有两座,一座在剑桥,另一座便在牛津。牛津大学的叹息桥正式名称为赫特福德桥,1914年竣工,是一座哥特式风格的石结构人行桥,它跨越新学院路,连接赫特福德学院的新旧两个部分。相传牛津大学毕业考试严格,通不过考试拿不到文凭的学生,往往会在这里流泪叹息,于是学校便以此定名来警示学生勤奋学习。</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不对外开放的三一学院成为我们牛津之行的一个意外惊喜。火车上偶遇的一个在伦敦政经学院深造的清华漂亮女生,用她的热情和执着,为我们叩开了三一学院的神秘大门,让我们得以近距离感受并欣赏这个曾培养了数位英国首相的最著名学院的魅力。</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曾无数次的思考过人才培养的问题,也比较过世界上主要国家的教育模式,我明白每一个生命都携带着自身的基因密码,每一朵花都有不同的花期,揠苗助长可能会矫枉过正;任由生长也许就狂野粗鲁。但有一点毋庸置疑的事实是,开放和包容会让思想自由飞翔,引领与支撑会让执着持之以恒。信仰有力量,广博有厚度,坚持有结果。这就是我坐着火车游牛津的恩考,与大家共勉。</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