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孙中山,本文孙文、号逸仙,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人。他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作为中华民国与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被尊称为中华民国“国父”,被誉为推翻中国封建帝制的第一人,是深受敬仰的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此照片翻拍于黄埔军校旧址展览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原广东咨议局旧址,孙中山曾两次在此宣誓,就任中华民国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中华民国大总统。该旧址现作为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馆舍,位于越秀区陵园西路。</span></p> <p class="ql-block">我国各地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堂馆不少,各大城市大都有“中山路”。孙中山先生很早就在广州开展革命活动,1895年在广州首次发动武装起义;他领导辛亥革命,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他改组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等等。广州留存有他工作与生活过的多处旧址,建设有多处纪念设施等,有中山一路至中山八路、中山纪念堂,有他筹建的黄埔军校旧址和国立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有他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海陆军大元帅的宣誓地点广东咨议局旧址,“国民党一大”旧址等等。本篇是探访孙中山大元帅府的见闻与感受。</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大元帅府旧址,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纺织路东沙街18号。这里原是广东士敏士(水泥)厂办公楼,孙中山先生于民国六年、十二年(1917、1923年),先后在此担任中华民国护法军政府大元帅、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以此为“大元帅府”。孙中山大元帅府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改造为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属于旧址类国家二级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我在大元帅府旧址正门前驻足良久,请游客帮忙留影,然后怀着敬仰心情走过门楼。旧址由南北两座主体大楼、门楼和东、西广场组成,占地面积796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238平方米。两座大楼均为三层混合结构,风格为意大利式建筑,金字架灰塑瓦面,花岗岩石基,每层楼四面沿外墙建筑有相通的外走廊,融入广府的“骑楼”特色,既美观又实用。</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北楼以“捍卫共和 复兴中华——孙中山三次在广东建立政权”为基本陈列。其内容如“驱逐陈炯明,重建大本营”,“与中国共产党携手,实现国共合作”,“创办陆军军官学校和国立广东大学”等,所展示的实物、照片和先生书法,都是非常珍贵的历史文物。纪念馆还定期举办各类专题性交流展览。</p> <p class="ql-block">南楼以“帅府百年”为题,复原孙中山大元帅府的陈列。一楼设置有负责大元帅府的统计、财会、文牍和公产公务采办管理等工作事项的会计司,陈设布置相当紧凑。二楼的一个大房间,是《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公报》编辑室,隶属于秘书处。大楼环廊廊柱挂有“帅府名人”如陈独秀、鲍罗廷、章炳麟、谭延闿等众多名人的照片,附有个人生平简介,对于加深理解孙中山革命活动很有帮助。</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先生的办公室在南楼三楼,简朴中显典雅,先生在此处理了大量政务,筹备改组国民党和召开国民党“一大”,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指挥平定商团叛乱、组织北伐等;广州黄埔军校和国立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也是在此筹建。我站在办公室的门边,注视着孙中山与李大钊两位先生商谈国共合作的场景,他们坦诚而认真地谈论着严肃的话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于1924年1月召开,会议旧址在广州市越秀区文明路215号。</span></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卧室在其办公室对面,是孙中山、宋庆龄夫妇在大元帅府生活休息的场所,也是宋庆龄办公之处,陈列场景是宋庆龄正在起草英文信件。宋庆龄既是中山先生的夫人与战友,又是其助手与翻译,孙中山形容他们俩是“精诚无间同忧乐,笃爱有缘共死生”。1917年9月宋庆龄跟随先生来到广州大元帅府,开展护法运动。下图是1918年他们俩在大元帅府后花园的合影,以及复原场景。</p> <p class="ql-block">从南楼出来,我又独自绕着南楼与北楼转了两圈,边走边想,很有感触。中山先生以革命为己任,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矢志奋斗,推翻清朝统治、终结封建帝制;为捍卫民主共和,坚决同各种反动势力斗争,不折不挠,在广东三次建立政权;他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同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推进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为中华民族独立富强的伟大贡献彪炳史册。“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们要记取中山先生的遗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继续努力奋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