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本年度拔掉的第二棵草。</p><p class="ql-block">早在2018年8月2日就去过皮尔查克山,山高只有5344英尺,却在拥有几座上万尺名山的华州享有盛名,实在是得益于山顶有个瞭望台,360度的视角把周边的名山一网打尽。当年的瞭望台退役后成了州立公园的观景台,而且免费对公众开放。能在这过一夜就成了我的一个心愿。</p> <p class="ql-block">早就知道这个观景台可以过夜,先来先得,怕周末人多住不下,想着工作日来,但驴友还在上班,因为没有合适的伙伴……,明日复明日明日极其多。</p> <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2日再次来赏雪景,也是当日来回,到了观景台打卡,即刻走上回程。</p><p class="ql-block">冬季的观景台,玻璃窗全部钉上木板抵御暴风雪,显然这个季节不适合在此过夜。</p> <p class="ql-block">步道级别中等难度,最后到瞭望台的石头路有点难走,好在这段路不长。</p> <p class="ql-block">步道大部分路段在松林遮掩中,加上观景台自身的颜色和周边的山体颜色混为一体,在远处很难看到,出了树林第一眼看到的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最后通往观景台有梯子,在这样的乱石头上建木屋是何等不易。</p> <p class="ql-block">步道上拍不到观景台的整体,这次来过夜时间充裕,在附近闲逛,终于找到一个好的视角拍到标准照。</p> <p class="ql-block">也是因为时间充裕我们有了探索周边的兴趣,从西面拍到的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要在这过夜是为了等候日出日落的美好时光。其实步道不长,不过夜也可以看日出日落,那可是要早起晚归。我们下山时碰到两年轻姑娘,手提电筒早上三点开始徒步,加上从家中开到步道的时间,这一晚上基本没有睡觉。</p> <p class="ql-block">到了日落时分,上来一帮年轻人,专程来看落日,落日之后走夜路下山,这样的事我干不了,老眼昏花走路不稳那敢在夜间走这样崎岖的山路。</p><p class="ql-block">也幸好他们没打算在这过夜,房间里除了我和小伙伴还有一对年轻人,住四个人挺宽敞,挤一挤可以挤下8个人,再多了就需要睡在外面的走廊上。虽然西雅图地区90度高温,可山上夜间挺冷要穿羽绒服,在外面过夜不好玩。</p> <p class="ql-block">年轻姑娘似乎是这伙人的领导,身手敏捷动作轻盈,转眼间就上了观景台旁边的大石头。</p> <p class="ql-block">虽然我和小伙伴都来过这里多次,也见过有人在那些大石头上拍照,但我们从来没有产生过去那里拍照的冲动——看起来太危险了。过去只看到人站在石头上,却没看到他们是怎么上去的。</p><p class="ql-block">这次刚好碰上,有人正好一步一步地走上去,才发现其实并不难。看清楚没危险立刻跟了上去。不过腿还是有点发软,终究还是没敢站起来。</p> <p class="ql-block">这块石头更惊险,有榜样在前我也不敢上。不过这姑娘也没敢站起来,而且把包和手机都留在观景台这边,准备英勇献身的架势。</p> <p class="ql-block">小伙伴本来胆小这样的事情从来不干,终于经不住拍美照的诱惑,迈出了勇敢的步伐和我汇合。</p> <p class="ql-block">勇敢的姑娘似乎是领导,她自己上蹿下跳玩够了,准备给她的全体成员照合影,她把手机绑在书包上,然后准备自己在10秒钟内跳回凉台。这难度也太高了,我主动申请做了一回摄影师,得到的回报是姑娘为我和小伙伴留下珍贵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对情侣是我们今晚的室友,两人恩爱浪漫的画面在夕阳下定格为永久。室友十分安静话不多,睡觉不打呼噜。早上四点多就爬起来,我很惊讶,问“你们不看日出?”,原来他们是到走廊上煮早饭看日出。</p> <p class="ql-block">观景台是个迷你型的博物馆,讲述瞭望台到观景台变迁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内部似乎刚刚粉刷,整洁清新,还有留言簿。</p> <p class="ql-block">俺也在上面留了言。</p> <p class="ql-block">送走了日落又迎来了日出,这可是住山屋的双福利。</p> <p class="ql-block">晨曦中的贝壳山</p> <p class="ql-block">早上的空气质量好一点,雷尼尔山终于现身。</p> <p class="ql-block">告别日出</p> <p class="ql-block">出了步道口,看到几位志愿者正准备进山。有点惊讶:这条步道不是已经很好了吗,还需要修什么?转念一想,正是因为有他们默默的维护和付出,步道才能始终保持良好状态。心中充满敬意。</p><p class="ql-block">刚好我们车里备了两盒从自家果树上摘的李子准备下山解渴,便送给他们一盒,略表谢意,也希望他们在辛苦的工作中能尝到一点甜。</p> <p class="ql-block">一次完美的徒步,正当我们满心欢喜地驾车回家时,车上的轮胎气压警告灯突然亮起——在这荒僻的地方,怎么办?</p><p class="ql-block">从步道口出来的土路还有约5英里,好在一路下坡,好在这段路刚刚修过,我们小心翼翼地缓慢驶出。到了主路,正对着步道口的第一户人家,我们决定上门求助。</p><p class="ql-block">幸运的是,屋里走出一位慈眉善目的老爷爷,听了我们的情况后二话不说,打开车库门,拿出一台专业的打气泵,帮我们把轮胎气打足。确认没问题后,我们顺利踏上返程,心中满是感激。</p> <p class="ql-block">对这条步道,终于了无遗憾,可以去拔下一棵长了很久的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