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昵 称:天涯<br>美篇号:39186845</h1> 4月15日上午10时许,我们来了神农溪纤夫文化旅游区游客中心。踏入这片热土,就好像嗅到了空气中弥漫着的江岸历史的韵味。这里不仅是神农溪纤夫文化的核心景区,更是那被誉为“活化石”的原始纤夫拉纤技艺的发源地,犹如一颗散发着神秘光芒的明珠,凭借其秀丽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纷至沓来。 神农溪纤夫文化旅游区,这颗镶嵌在湖北省巴东县的璀璨明珠,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宛如大地精心孕育的杰作,发源于享有“华中第一峰”盛誉的神农架南坡。它巧妙地汇聚了大三峡的雄奇、秀丽、险峻之美,60公里的悠悠碧水,犹如一条灵动的丝带,在巫峡口处优雅地融入长江。整个景区由神农峡、绵竹峡、鹦鹉峡、龙昌峡四段各具特色的峡谷组成,每一段峡谷都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共同编织成了一幅如梦如幻、如诗如画的山水长卷。 <p class="ql-block"> 上午10:30,我们迫不及待地登上了游船。当时,蓝天白云如画卷般展开,码头上那座“马踏飞燕”的旅游纪念碑夺人眼球,“中国旅游名城·巴东”几个大字在阳光的轻抚下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小城与旅游的不解之缘。</p> <p class="ql-block"> 游船缓缓启动,神龙溪码头四周,群山环抱,像是大自然为这片水域筑起的绿色屏障。山,是那样的葱郁;水,是那样的清澈。水面在微风的吹拂下,清波涌动,波光粼粼,恰似无数颗细碎的钻石在跳跃闪烁。岸上的高楼大厦错落有致,特色建筑独具风情,桥梁横跨两岸,它们如同舞台上的演员,从眼前缓缓走过,展示着各自的独特魅力,共同演绎出一曲和谐的乐章。</p> <p class="ql-block"> 大约十分钟后,游船如一位优雅的访客,悄然驶入峡谷深处,率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龙昌峡。进入峡谷,就像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峡谷幽深静谧,仿佛时间都放慢了脚步。山峰被大自然这位巨匠用最锋利的斧头劈砍而成,壁立千仞,直插云霄,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震撼。崖上的植被犹如巨大的绿色绒毯,郁郁葱葱,生机盎然;那溪水碧绿如玉,似翡翠、如玛瑙,在峡谷间静静流淌。游船缓缓行走其中,两岸青山对峙而立,恰似山门徐徐对开,欢迎着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p> <p class="ql-block"> 紧接着,游船来到了一处直立的峭壁前,一场精彩绝伦的悬棺表演曾在这里上演过。长长的绳子系着悬棺,还在悬崖边摇曳。想必那些表演者们身手敏捷,如同岩壁上的精灵,在陡峭的悬崖间自如穿梭,以精湛的技艺,再现了古老而神秘的悬棺放置过程......让游客对这片土地上的神秘文化有了更深的探寻欲望。</p> <p class="ql-block"> 峡谷的地势变化多端,时而狭窄陡峭,两岸山峰几乎要亲密接触,像是多情的恋人在诉说着千年的思念;时而开阔舒缓,让人的视野瞬间变得宽广,心境也随之豁然开朗。两岸青山与绿水相互交融,绘就了一幅精美绝伦的山水图。蓝天、青山倒映在水中,随着游船的前行,它们在水中舞动生姿,仿佛是一场盛大的水中舞会。游船破浪前行,激起的千堆雪般的浪花,与这幽深峡谷、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共同描绘了一幅生动悦目的山水长卷,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如痴如醉。</p> <p class="ql-block"> 沿岸的景色更是让人流连忘返,钟乳石形态各异,每一处都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巨大的山洞隐藏在峭壁之间,仿佛是通往另一个神秘世界的入口,充满了未知与诱惑。前行中,两座风格迥异的大桥同框出现,不同的建筑风格,展现了时代的进步,引得游客们纷纷举起相机,定格这一美妙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 前方岩石裸露之处,山缝中的悬棺清晰可见,它们静静地陈放在那里,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在向人们讲述着古老的故事,每一道痕迹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引得游客们发出一阵又一阵的惊叹声。</p> <p class="ql-block"> 再往前,水面逐渐开阔,连绵起伏的山峦像是大地的绿色波浪,层层叠叠,伸向远方。白色的楼舍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间,它们清晰地倒映在河中,与山水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田园风光。水鸟在河面自由地飞鸣,它们时而低掠水面,时而展翅高飞,为这片宁静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生机。</p> <p class="ql-block"> 结束了精彩纷呈的乘船游览后,我们怀着对纤夫文化的深深好奇,乘坐大巴来到了纤夫文化长廊,探寻这源远流长的文化背后的故事。一走进长廊,一尊栩栩如生的雕塑便映入眼帘,一艘古朴的木船,白帆上镌刻着醒目的“纤夫情”三个大字,周围古树环抱,默默守护着这段历史。斑驳的树皮上,记录着无数个春夏秋冬的交替,在向过往的游客讲述着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在不远处,还陈放着“世界最大土陶碗”,它宛如一个巨人的容器,碗口直径达2.68米,重达一吨。它以独特的方式记录着当地的文化与历史。那细腻的线条,古朴的色彩,无不展现着工匠们的高超技艺,让人不禁为这巧夺天工的艺术品而赞叹。</p> <p class="ql-block"> 随后,我们登上木船,亲身去感受纤夫文化的魅力。游客纷纷穿好救生衣,有序地登上小船。不多时,三名纤夫迈着坚实的步伐,走到船头,拿起纤绳,准备出发。此时,烈日高悬,炽热的阳光毫不留情地洒在纤夫们的身上,还没拉纤,汗水就湿透了他们的衣衫。纤夫们弓着背,迈着坚定的步伐,在碎石、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上艰难前行。这些石头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有的尖锐,有的光滑,但每一步都给纤夫们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他们的脚步在石头上留下深深的印记,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艰辛。遇到激流险滩时,纤夫们更是齐心协力,齐声喊着号子,那号子声低沉而有力,在峡谷间回荡,仿佛是与大自然抗争的最强音。绳索深深地勒进他们的肩膊,留下一道道印记,但他们依然坚定地向前迈进。</p> <p class="ql-block"> 坐在木船上,看着纤夫们深弓的腰背,我不禁感慨万千。遥想当年,神农溪两岸乡村交通不便,农副土特产品的输出和日用品的输入全靠一艘艘木船。在那个机械船只尚未出现的年代,纤夫的牵引成了船只安全通过三峡流域急流、险滩、暗礁的唯一方式。他们用自己的身躯,架起了两岸与外界沟通的桥梁,用汗水和血水,书写着生活的篇章。他们的付出,远远不像《纤夫的爱》那首歌中所唱的那么浪漫,“我俩的情,我俩的爱,在纤绳上荡悠悠、荡悠悠”,这只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而现实中的纤夫生活,充满了艰辛与苦涩。他们靠背弓屈膝,汗流浃背,一步一步地牵引着船只逆流而上,每一步都饱含着生活的重压,每一滴汗水都凝聚着对家庭的责任。</p> <p class="ql-block"> 船到逆流尽头,纤夫们稍作休息后,便搭乘船只顺流而下。我看着一位脸上布满豆大汗珠的纤夫,心中涌起一股敬意,主动与他交谈起来。我问他今年多大了,他微笑着回答说60了。我又好奇地问他准备干到什么时候,他目光坚定地说干到70吧。他无奈地告诉我,这里的生意也不是很好,具有很强的季节性,人少的时候他们就没有生意可做,只能另谋生计。听到这些,我真心地祈祷游客能多一些,能让他们赚到一些养家糊口的辛苦钱,同时也为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点个大大地赞。</p> <p class="ql-block"> 下船后,我来到纤夫文化走廊,深入了解纤夫和纤夫文化的起源。纤夫,这一古老的职业,指的是那些以拉纤绳为生的人。在当年那个河上百舸争流的年代,煤、木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等物资的运输全依赖船只,而在逆流险滩面前,纤夫就如同船只的“生命之绳”,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他们屈着身子,背着僵绳,一瘸一拐、步履艰难地往前迈,每一步都充满了艰难困苦。历史上的纤夫生活,是血与泪的交织,正如诗中所言“古栈荒台多朽骨,篙眼绳沟血斑斑”,这短短的诗句,生动地描绘出了纤夫们艰辛的生活场景。而如今,在神农溪沿岸,有近600名纤夫借着当地旅游业兴起的契机,将拉纤这一传统技艺作为一种表演,从游客手中挣来一些辛苦钱。他们虽然身份有所转变,但依然是拉着纤绳奔小康的体力劳动者,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这古老的文化。</p> <p class="ql-block"> 自古以来,三峡以及江峡两岸的纤夫已成为国内外游客所称道的独特风景之一。清末民初时期,时任德国驻成都的领事弗瑞兹·魏司摄于三峡的黑白老照片,以一种静态的方式,展示了当年雄奇险峻的峡江风貌以及三峡纤夫的生活。这些照片,像是一扇通往过去的窗户,让我们能够透过它,窥探到那个时代纤夫们的艰辛与坚韧。</p><p class="ql-block"> 从最早的纤夫出现至今,已有1500多年甚至于更为久远的远古时期。三峡纤夫们的工作环境十分恶劣,拉纤的纤道都在河道边的悬崖峭壁上,那些小道狭窄得只能供一个人艰难通过,就算是相对宽畅的地方,也仅仅能容下两只脚并行,而最窄的地方,只能踏上一只脚。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纤夫们长期群体劳作,不断地锻造积淀,逐渐形成了齐心协力,不畏艰险,力争上游的地域性文化。这种文化,是他们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总结出来的生存智慧,也是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象征。它包含着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在面对湍急的河流和险峻的滩涂时,纤夫们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保证船只的安全前行;它体现着不畏艰险的拼搏精神,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们都毫不退缩,勇往直前;它彰显着力争上游的进取精神,即使生活充满了苦难,他们依然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向前。</p><p class="ql-block"> 纤夫文化推崇热爱生活,尊重自然,善待环境,在积极追求生命价值的同时,更要理性地对待生命的轮回。千百年来,神农溪流域及周边地区的子民在纤夫文化的荫蔽下,繁衍生息,他们以歌舞传情,用独特的方式诠释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这片土地的眷恋。</p> <p class="ql-block"> 不仅如此,纤夫们还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红军时期,更是有126名纤夫在战斗中英勇牺牲,他们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革命赞歌。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们不顾自身安危,积极参与运输物资的支前工作,为抗战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解放战争期间,同样有1400多个船工纤夫投身其中,用他们熟悉的水路知识,为解放军运输物资,保障了战斗的顺利进行。其中,解放军四野部队在纤夫的带领下,从西壤口江北乘坐30余艘小木船涉水而过,未发一枪,成功解放了国民党统治的巴东老县城。这些历史事件,让纤夫们的形象更加高大,他们不仅是生活的强者,更是革命的英雄。</p> <p class="ql-block"> 这里还是MTV《纤夫的爱》、电影《男人河》《漂洋过海来爱你》等影视作品的拍摄地。这里有国内首部微演绎剧目《巴山恋》,无愧于“世界纤夫活化石”的称号。</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纤夫文化长廊,我深深地意识到,此次旅行的意义远不止于欣赏美景,更重要的是学习纤夫精神。不论在什么环境下,我们都要有不畏艰险的拼搏精神,力争上游的进取精神和团队精神。这次神农溪之行,无疑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收获满满,不虚此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