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音绕梁,岁月如歌

<p class="ql-block">“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笔下对音乐的盛赞,此刻正化作我们心中对老年大学声乐班学习时光的无限眷恋。2025.6.26日,我们带着琴弦上未散的余韵、歌谱里珍藏的热忱,齐聚一堂,共同为这段浸润着歌声与欢笑的岁月画上句点。激动与不舍交织的情绪,如同交响乐中的复调旋律,在心头奏响独特的乐章。</p> <p class="ql-block">犹记初次推开声乐教室的门,晨光正斜洒在钢琴漆面上,折射出温柔的光晕。那一刻,我们这些怀揣音乐梦想的“银发学子”,仿佛推开了通往艺术殿堂的大门。正如《诗经》所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对声乐知识的渴望,恰似匠人雕琢璞玉的执着,驱使着我们放下生活的琐碎,以纯粹之心重归校园。</p> <p class="ql-block">声乐课上,陈老师宛如一位优雅的引路人,带领我们在音乐的星河中遨游。他常以白居易《琵琶行》中“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名句,教导我们歌唱不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情感的传递。</p> <p class="ql-block">从最基础的气息训练开始,他耐心地讲解:“气息是歌唱的根基,就像苏轼笔下‘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气息沉稳,歌声方能悠远绵长。”我们端坐在教室中,如孩童般认真练习腹式呼吸,感受气息在胸腔间的流动,仿佛能触摸到古人诗词中描绘的“气吞山河”的磅礴力量。</p> <p class="ql-block">发声练习时,陈老师为我们描绘理想音色的境界。当我们第一次发出圆润明亮的声音时,那种惊喜不亚于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p> <p class="ql-block">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开始接触不同风格的歌曲。学唱民歌时,《茉莉花》的悠扬婉转,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感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秀丽风光;演绎经典红歌时的激昂旋律,又带我们回溯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体会“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情壮志。</p> <p class="ql-block">陈老师不仅是技艺的传授者,更是艺术审美的培育者。他会在课堂上播放《明月照故乡》的录音,让我们闭上眼,用心感受诗意画面如何化作流动的音符;也会分享《潇湘水云》的创作故事,歌声诠释诗词的意境,让文字在音符中重生。</p> <p class="ql-block">声乐课的时光,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心灵的共鸣。课间休息时,同学们常常围坐在一起,分享自己与音乐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吴团姐说起年轻时因生活奔波,不得不放下歌唱梦想,如今在老年大学重拾热爱,眼中闪烁着如李清照“九万里风鹏正举”般的豪情;娟姐则回忆起妈妈支持她,用歌声成长的温馨时光,那份柔情恰似柳永“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深情。这些故事,如同散落的珍珠,被音乐之线串联成珍贵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校园的四季,都回荡着我们的歌声。春日里,我们在花香中合唱《在希望的田野上》,歌声与鸟鸣交织,应和着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的生机;盛夏时,蝉鸣阵阵,我们在树荫下练习《洪湖水浪打浪》,清凉的旋律驱散了暑气,仿佛能触摸到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热烈。</p> <p class="ql-block">金秋时节,我们的《我爱你,中国》在校园上空飘荡,每一个音符都饱含着对祖国的深情,如同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赤子之心;寒冬腊月,我们会唱一曲《红梅赞》让教室充满暖意,我们以歌声致敬江姐的坚贞,感受着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气节。</p> <p class="ql-block">最难忘的是那次在越秀公园的文艺汇演。我们精心排练的合唱节目《世界赠予我的》,从选曲到编排,凝聚了同学们的心血。陈老师逐字逐句地纠正发音,如同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般执着。演出当天,我们站在舞台上,望着台下的观众,心中既有紧张,更有自豪。随着音乐钢琴前奏响起,第一句“有人放烟花 有人追晚风,借一缕时光, 捧一片星空,停一停 等一等 别匆匆,造梦者造了好梦 值得我称颂”从我们口中唱出,那声音里饱含着对美好生活的感恩。演出结束,雷鸣般的掌声响起,那一刻,所有的辛苦都化作了幸福的泪水,正如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畅快。</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然而,天下无不散之筵席。结业时刻的到来,让我们不禁想起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虽然我们即将告别老年大学的声乐课堂,但这段时光留下的印记,早已融入生命深处。</p> <p class="ql-block">陈老师的教诲,如同一盏明灯,将永远照亮我们的音乐之路;同学们的陪伴,恰似温暖的港湾,给予我们继续前行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展望未来,声乐学习不会因结业而终止。正如朱熹所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将把在老年干部大学学到的技巧和热情,化作生活中的“源头活水”。</p> <p class="ql-block">在家中,我们可以继续练习新的曲目,让歌声为平淡的日子增添诗意;在社区活动中,我们可以用歌声传递温暖,践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善意;即便独自一人,也能通过歌唱抒发情感,体会“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宁静与自在。</p> <p class="ql-block">音乐的魅力,在于它跨越年龄与时空的界限。我们虽已步入晚年,但对音乐的热爱让我们永葆青春。白居易在《观刈麦》中感慨“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而我们对声乐的追求,又何尝不是如此?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遇到何种困难,我们都将以歌声为舟,以热爱为桨,在生活的海洋中乘风破浪。</p> <p class="ql-block">“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虽然岁月带走了我们的青春容颜,但在声乐学习中收获的快乐与成长,让我们拥有了超越年龄的精神富足。愿我们都能带着这份对音乐的执着,继续在人生的舞台上放声歌唱。</p> <p class="ql-block">声乐课的毕业聚会选在堂会,是鲍姐给我们最贴心的礼物。包厢里流转的不仅是自助餐的香气,更有我们一遍遍练过的旋律——有人唱着刚入门时跑调的歌,引来满堂笑,却比任何完美演绎都动人。</p> <p class="ql-block">话筒递来递去,像接过彼此一年的时光:原来最好的毕业礼,从不是完美的高音,而是能和这群人笑着唱完一首跑调的歌,在烟火气里明白:声乐教会我们的,不只是发声,更是用声音联结彼此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让歌声化作纽带,联结彼此;让旋律成为桥梁,通向更美好的未来。感谢陈老师的悉心教导,感谢同学们的一路相伴,愿我们的歌声永不落幕,愿我们的情谊地久天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