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癌症说开去《下》——生命的运行

(王舒塬)揭示生命真相

<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是生命(被动)放弃了身体,而不是疾病赶走了生命!以生命力旺盛的时候作为生命占有着整个身体,生命力减弱,就相当于有一部分生命离开了身体,所以叫生命放弃了身体;是人的生命放弃身体在先,而后疾病在生命放弃了的地方生息繁衍,是生病在后。人类想尽了一切办法治病,结果对生命却没有一点帮助,因为被割掉的地方是生命早就放弃了的,割掉不割掉跟生命没什么关系。只有帮助生命壮大力量,才能把失去了的地方再收回来,也就是帮生命重回身体、把疾病挤出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是生命减弱在先,生病在后;生病是生命减弱的必然结果,是生命离开身体到某种程度的一种状态,是你自己不种了的、荒芜了的土地,别人捡起来种上了树。所以,不是把捡地种树的人都杀死,地就能长出你想要的稻谷,而是要让自己有能力把地打理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是疾病夺走了生命,想尽办法把疾病除掉,实际是把因果关系搞颠倒了,结果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于事无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命离开身体。生命是怎么离开身体的?这得从生命是由些什么物质组成、哪些物质属于生命物质说起,身体中的物质并不全是生命物质,只有那些活着的,支撑生命的物质,才叫生命物质。生命靠这些物质而活着,而不是靠全部身体物质而活着,只有这些支撑生命活着的物质,叫生命物质。生命力就是由生命物质在身体中所占的比例来决定的,生命物质所占的比例越高,生命力越旺盛,反之,生命物质所占的比例越低,生命力就越衰弱,生命物质在身体中所占的比例接近为零,生命也就结束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哪些物质是生命物质呢?蛋白质、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胆固醇、碳水化合物、钙、铁、锌等矿物质、维生素类、胺糖、胶原蛋白、辅酶Q10、DHA……即人们常说的营养物质转化为生命物质。人在成年后,各种生命物质在身体中所占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即人们常说的缺钙、缺铁、缺锌、缺维生素等等。所谓缺,就是指不足以充满身体,也就是不够生命用的。能缺多少呢?以钙为例,据中华医学会公布的数据,每个人每天大约缺500毫克左右,也就是0.5克左右,一年缺半斤左右,以50岁为例,就是缺25斤左右,以80岁为例,就是缺40斤左右;其他生命物质的情况跟钙的情况接近。这么多种生命物质,应该是所有的生命物质逐渐减少,体重并没有明显减少,身体也没有因生命物质减少而缩小。是些什么物质接替了生命物质的位置呢?是非生命物质和负生命物质。没有了生命力、但对生命也不构成伤害的物质叫非生命物质;不但没有了生命力、同时又对生命构成伤害的物质叫负生命物质。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和负生命物质是此起彼伏此长彼消的对立关系,人在青壮年时期,生命物质基本上占据着整个身体,生命力旺盛,精气神喷薄而出!这时期,非生命物质和负生命物质接近为零,很少生病,是人一生中的最佳时期。随着生命物质的不断减少,非生命物质和负生命物质在身体中的比例越来越高,到生命结束时,整个身体就只是一堆非生命物质和负生命物质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说,生命物质逐渐减少的过程就是生命逐渐离开身体的过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既然生命物质就是生命、生命物质不足就会导致生命离开身体,大量补充生命物质不就行了吗?就目前中国人的经济水平,吃个钙片之类的还是吃得起的,可为什么几乎人人都缺钙呢?就连那些千万富翁、万万富翁也都几乎毫无例外的缺钙,有的甚至缺到股骨头坏死、半月板损伤的程度而无可奈何!有一次遇到一位老大姐,佝偻着腰、弯弯着腿,浑身疼痛难忍。我跟她开玩笑的说:“他们爷们欺负你吗?做了好吃的,不给你吃吗?”她立马回答:“他们敢!做好了饭先紧着我吃,孙子把好吃的先拈到我碗里。”“你看,大家吃一样的饭,孙子壮的像个小老虎,你却这么不得劲,为什么呢?”在这里,人们混淆了一个概念,误把营养物质等同于生命物质了。其实,这两种物质的差别是本质性的。营养物质是指某些食物中含有一定的相关成分,比如西红柿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但却不能把西红柿等同于维生素c,因为西红柿中的维生素c是不能直接被身体利用的,能不能被身体利用得由身体的加工转化能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吸收能力决定。有人昨天吃菠菜多了,今天就解绿色的大便;昨天吃西瓜多了,今天就解红色的大便;昨天吃煮玉米多了,今天就解半半拉拉的玉米大便,这在中医那里叫做脾胃不和、五谷不化。就是这个“不化”说的很形象,相关的营养成分没有转“化”为生命物质被身体利用,而是从胃到肠“旅行”了一趟排出去了。营养物质,生命物质;营养物质转化为生命物质被身体利用,营养物质不能转化为生命物质而直接排出体外,就是垃圾。营养物质与生命物质二者之间的关系有点像柴油与电的关系,柴油可以成为电,但却不一定能成为电,在确保柴油没有问题的情况下,能不能成为电、成多少电,就由发电机的效率决定了。换句话说就是中国人现在基本上不缺营养物质,大多数的“缺”来源于转化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身体是怎么把营养物质转化为生命物质的呢?身体中有一条生命物质生产线。这条生产线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呢?这些器官又分别起着什么作用呢?从咀嚼开始到胃,胃负责消化,也就是揉细的意思,以便为下一道工序做准备;消化揉细了的食物从胃到小肠,小肠负责吸收,所谓吸收就是从肠腔里通过细微的管道输送到肝脏里,由肝脏加工转化成生命物质进入血液中被身体利用。这个过程叫上半场——由食物成为生命。但只有上半场是不够的,用过了的生命物质成为了非生命物质,也在血液里,没有及时离开血液的非生命物质腐烂变质后成为了负生命物质,它们也必须离开身体才行。只有这样,生命物质源源不断地进入身体,非生命物质和负生命物质源源不断地离开身体,这样的不断进行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叫做代谢。非生命物质和负生命物质又是怎么离开身体的呢?透析机把身体里的血液抽出来,过滤出非生命物质和负生命物质后再还给身体。身体中也有一个这样的功能,每时每刻把血液中的非生命物质和负生命物质过滤通过细微的管道推送给大肠、储存在直肠排出体外,这个过滤的功能也是由肝脏来进行。这就是下半场——非生命物质和负生命物质离开身体。胃——小肠——肝脏、肝脏——大肠,就是以肝脏为核心的这四大器官组成生命物质生产线,也叫代谢系统。肝脏,既是代谢系统的核心,也是整个生命的核心。相对于“四大”代谢器官,其他如心、肾、胆、脾等都属于辅助器官,重要,但不直接参与生命物质的生产。就是这个由“四大”器官所组成的代谢系统主导着生命。在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从直肠排出体外的物质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未能被小肠吸收而直接通过结肠到大肠的部分,二是由小肠吸收到肝脏、但肝脏未能转化为生命物质的部分,三就是肝脏从血液中过滤的非生命物质和负生命物质。代谢系统的衰弱导致整个身体的衰弱。代谢系统为什么会衰弱呢?一是先天因素,可以说先天的差别是非常大的,跟人的五官长相有点相似,几乎一人一个样,代谢系统的四大器官,先天相对强的,代谢效率就高一些,衰弱得相对也会慢一些,就是人们常说的长寿基因。而先天相对弱的,代谢效率就会低一些,相应的衰弱得就会快一些。二是营养不足或不均衡。有一天我把中午饭做好,打开电视机准备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正好赶上综合频道美食节目的厨师也做好了菜正在装盘,一边装一边讲解:“人,每天要吃30种食物,才能满足对维生素的需求,我这道菜用了26种食材,随便再吃点什么,就可以了。”这是说对维生素的需求,其他营养物质的情况又怎么样呢?就说膳食纤维吧,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30克,可据中华医学会统计的中国人的实际情况,是每人每天8克左右,这么大的缺口,日积月累,对“四大器官”的伤害是可想而知的。特别是发育期,所有器官有待发育,代谢功能极其微弱,人们又大多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再加上市面上几乎找不到现成的生命物质,所以几乎所有人都没能发育到最佳状态。吃的东西有相当一部分用不完,急需的东西又大都不够用,绝大多数人就是处在这样一种总量缺乏与结构不合理的整体状态中。三是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影响。久坐、熬夜、不吃早餐等,都与生命的运行规律背道而驰,久而久之也会严重影响代谢效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两个半场的作用来看,下半场要比上半场重要得多,因为进食是主动行为,不愿意吃也可以强行吃,而排泄却是被动行为,完全靠身体的内在能力来完成,身体的能力不足以把非生命物质和负生命物质全部排出体外,但体重却没有明显变化,也就是说非生命物质和负生命物质与生命物质之间的比例关系在发生着变化,即非生命物质和负生命物质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生命物质所占的比例越来越低,身体被动地接受着这种变化,所以说是生命被动地离开了身体,是被非生命物质和负生命物质挤出了身体。有一次,一个熟人跟我说起一件事,她的同事糖尿病后期,到医院锯腿,从脚腕处锯断,没有流动的液体,再从小腿中间处锯断,仍没有流动的液体,锯到膝盖以上才流出像浆糊一样浓、墨汁一样黑的液体,被锯掉的部分已经被非生命物质和负生命物质完全占有了,如果整个身体都达到了这种状态,生命就被全部挤出去了。这里的原理有点像早年间的煤炉子,炉坑堆满了炉渣、炉膛内也堆满了炉渣,再优质的煤也无法在这台炉子里燃烧发热了。所以说,代谢是身体的重中之重,排泄又是代谢的重中之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命是由生命物质组成的,生命物质是由自身的代谢系统加工转化而成的,营养物质的不足和代谢功能的下降导致生命物质缺乏而不能完全支撑全部生命,长期缺乏生命物质的地方就会失去生命特征,严重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溃疡、糜烂等各类疾病,要想让身体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要有足够的生命物质,怎样才能有足够的生命物质? 一、建“一条”体外生命物质生产线,替体内的生命物质生产线把相关营养物质加工成接近生命物质的程度,直接被身体利用,一方面满足生命运行所必需的营养,同时减轻体内生命物质生产线的负荷——功能省着点用,满足发育所需的但自身代谢能力尚不足的部分,促进发育;二、明确组成生命物质生产线的各器官分别需要哪些物质,而经常补充这些物质,满足各器官的需求,使之保持旺盛的工作能力。三、以上两条所说的生命物质和营养物质紧紧围绕着代谢功能、特别是排泄功能考虑,以维护这两大功能正常运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