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呢称:缪佩雄</p><p class="ql-block">美篇号:6179054</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游桥溪古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东风满目古桥溪,柳翠樱红燕雀啼。</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庭院斜阳情脉脉,景深客醉自成蹊。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作者:丁思深</p><p class="ql-block"> 桥溪古村的名字由来颇具诗意。据传,此地因<b>“两山对峙,一水中流”</b>而得名,“桥”指的是村中横跨溪流的小桥,而“溪”则象征着蜿蜒流淌的清澈溪水。此外,当地人还赋予了它更深的意义:桥溪不仅是地理上的描述,更是一种精神寄托——连接过去与未来,沟通人与自然。</p> <p class="ql-block"> 前几年,我们前往梅州市梅县雁洋镇长教村以东的桥溪村旅游。这个拥有四百年历史的古村落,被命名为<b>“桥溪古韵”</b>,充满了独特的韵味。桥溪古韵四面环山,明朝万历年间(距今约400年),由陈朱两姓人家先后在此卜筑营居,世代联姻,繁衍生息。村内客家民居建筑,依山傍水,错落有致。整个村落内小桥、溪水、古树、民居构成一幅秀丽客家山村的田园风光。</p> <p class="ql-block"> 走进桥溪村,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片郁郁葱葱的青山。这里的山并不高耸入云,却有着一种温柔敦厚的姿态。桥溪村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四周青山连绵起伏,如同一条天然的绿色屏障,将村庄与外界隔离开来。而清澈见底的小溪则蜿蜒穿过整个村落,为这片宁静的土地增添了几分灵动的气息。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古老的石桥横跨溪流,连接起两岸的民居;也可以发现青瓦白墙的老宅院静默伫立,诉说着岁月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进入景区,一湖幽幽碧水映衬着茂密植被,幽静与古朴扑面而来。明清时期兴建的16座客家传统民居建筑保存完好,质朴却又不失宏伟。听着溪水声,沿路而入,只见群山簇拥中的村庄若隐若现。进入村里首先进入眼帘的是河边的一簇林木,当地人称之为“五彩林”。站在林边眺望,随着山势而建的民居群落,在这寂静的山村中,益显大气、古朴。</p> <p class="ql-block"> 村内最有特色的客家民居建筑有朱氏的继善楼和反围龙式的积善堂等。继善楼是由旅印尼华侨朱氏十七世祖维乾公之二子琪源公等五昆仲于清光绪二十八年动工兴建,民国三年落成,继善楼依山傍水而建,共有房间70间。继善楼采用了中轴对称的横向方形布局。是两层夯筑杠子屋楼房,俗称“七杠楼”。其建筑规模和建筑艺术以及营造的文化氛围为粤东地区少见而闻名遐迩。</p> <p class="ql-block"> 踏入继善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门门联上书写的<b>“继志述事,善邻亲仁”</b>八字,这既是家训,也是这座楼的灵魂。门楼两旁的鱼池,一方一圆,恰似客家人<b>“天圆地方”</b>的哲学思想。同时,圆池象征着规整,方池象征着规矩,寓意着家族的和谐与秩序。池中仅养鲤鱼,寓意着希望后裔能如鲤鱼跃龙门般奋发向上。正如唐•元稹《赋得鲤鱼登龙门》中的诗词:<b>“得名当是鲤,无点可成龙”</b>。</p> <p class="ql-block"> 走出继善楼,沿着历经沧桑的石阶向上,另一座建筑展现在眼前——宝善楼。这座楼由继善楼的建造者的父辈在清朝光绪年间精心打造,其独特之处在于主体建筑与附属建筑“贴脚屋”的巧妙结合,彰显了客家建筑艺术的匠心独运。宝善楼以其独特的结构设计和匠心工艺,展示了客家建筑艺术的精髓。有赞美诗云:<b>“客家土楼情意浓,家族团聚乐融融。和谐相处同甘苦,共谋幸福盼年丰”</b>。</p> <p class="ql-block"> 据了解另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居民建筑是善庆楼,该楼约有110年历史,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共22间,是一座堂前向外周匝式的反围龙式建筑,其建筑结构在传统客家围龙屋建筑中别具一格。在粤东客家地区极为少见。除继善楼外,世德楼、宝善楼、世安居等建筑,也颇具规模,而且这些古民居多数都承载着一段华侨创业的故事。这些风格相似而又各具特点的客家民居建筑群,构成了桥溪村特有的人文景观。</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在宝善楼周围,还散落着<b>“凌云馆”“宝善家塾”和“宝园”“围龙食府”</b>等建筑,它们共同构成了一组层次分明的建筑群,见证了屋主对后代的殷殷期望与深厚期望。每座建筑都蕴含丰富的客家文化元素,表达了对后代的期望和文化传承。这些建筑不仅承载着历史的印记,更蕴含着客家人的文化精髓和处世哲学。让我感受着桥溪村的宁静与和谐,仿佛置身于一幅客家风情的诗意画卷之中。</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木栈道,木栈道全长约2公里,缘溪而上,沿途经春、夏、秋、冬四个各具季节特色、古色古香的亭台。以四季命名的亭子,坐落在半山腰,沿着几步不高的石梯,便可到达,与这四周的树木相衬,是一个别有韵味的风景。正如赞美诗词:<b>“桥影波光共缠绵, 溪声鸟语谱新篇。 古风遗韵传千古, 此景此情胜桃源”</b>。</p> <p class="ql-block"> 梅州,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正以其独特的方式诠释着<b>“诗画田园”</b>的意境。兼具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的桥溪古韵,则是梅州这幅多彩画卷中最动人的一笔。它静默地矗立在青山绿水之间,用古朴的语言述说着客家先民的故事,也用现代的方式演绎着城市发展的华章。这般景致,恰似陶渊明笔下<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b>的诗意田园,似乎在梅州这片客家大地上重现。更似<b>“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b>的徘徊时光。</p> <p class="ql-block"><b> “桥横碧水映斜阳, 溪畔古韵绕梦乡。 青石小径通幽处, 岁月静好诉流芳。”</b>游桥溪古村,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深邃。这里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更有那些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古老建筑和动人故事。</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音,看到文化的传承。这次旅行,不仅让我收获了视觉上的享受,更让我在心灵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与升华。我相信,桥溪古村的美丽与故事,将会永远镌刻在我的记忆中,成为我人生旅途中一段难忘的回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