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荐]庆八一忆军营 ‍军农生产的日子

美篇JIGUO

<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美篇JlGUO</p><p class="ql-block">美第编号:74763997</p> <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岁月如烟,我离开军营五十年。回顾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美丽的华山脚下、华阴县城以北,驻扎着两支英雄部队,他们都是响应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号召,来这里执行军农生产任务的。</p> <p class="ql-block">  陕西省的华阴、华县北部及大荔县的朝邑,是八百里秦川最美丽富饶的地方。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苏联专家设计并帮助建三门峡水库,把这大片土地划为拦沙蓄洪区。老百姓迁移甘肃、宁夏一带,陇海铁路线南移至华山脚下。因违背自然规律,苦果自酿,这里变成了汪洋大海,黄河水继续向西漫延,直接威胁到西安的安全,这才炸坝泻洪。</p><p class="ql-block"> 十多年过去,这里已变成沼泽地,芦苇、杂草丛生,荒无人烟。解放军开赴这里,就是开发这片土地,向荒滩要粮!</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O年五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七军因执行战备执勤任务从南方换防到陕西。四一七团二营执行军农生产任务,浩浩荡荡开进华阴荒滩,执行军农生产任务!</p> <p class="ql-block">  兄弟部队二十一军早于我们两年进驻这片荒滩,已开发出上万亩土地,粮食获得丰收。经上级协调,二十一军把部分荒地转让给我们二营耕种。</p><p class="ql-block"> 四一七团二营官兵进驻芦苇荡,首要任务就是建筑营房。</p><p class="ql-block"> 在这片土地上,有许多淹没的村庄废墟,官兵们就从泥土中挖出砖石,作为建房的基础,房屋的墙壁就地取材,用“干打垒”的方法建造。方法是:在用砖石建造的基础上,用泥士一层层加高,墙两边夾上木板,宽度五十公分,用石夯夯紧。门口、窗口用砖砌成,墙高3米半,两边山墙继续加高,并逐渐收缩,最后出现墙尖。房顶搭上木料,铺上席子,盖上厚厚的芦苇,用泥土抹平,最后盖上一页页红瓦就大功告成。这样的房屋冬暖夏凉,经济实惠!</p><p class="ql-block"> 建房期间,正值酷暑难忍的七、八月份,烈日炎炎,烧烤着大地,广大官兵抢时间,赶进度,中午不休息,加班加点地施工。汗水湿透衣服,就穿着裤头战斗!七、八月份又是雨季,大雨说来就来,刚刚建起的土墙,最怕雨打,战士们早早把军用雨衣准备好,一旦来雨,马上盖上雨衣。刹时,建设中的营房,成了名符其实的绿色军营!</p><p class="ql-block"> 广大官兵不但忍受高温的折磨,还需和疾病作斗争。他们大部分来自南方,水土不服,肠胃病、打“摆子”、发高烧时有发生,官兵们都是带病坚持“战斗”的!</p> <p class="ql-block">  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奋斗,全营各个连队都建起了营房,每个连队还抽出一个班,帮营部把房子也都建好!</p><p class="ql-block"> 四一七团二营搞营建,除木材和瓦片上级采购,其他建材全是自力更自行解决,为国家节省了大量资金!入冬以前,全营各连都搬进了新营房。</p> <p class="ql-block">  在搞营建的同时,军农生产也已展开,上级从国营农场调集了履带式“东方红”拖拉机,日夜不停地翻耕荒地,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这片土地的寂静,从县城过来的民众,都好奇地参观这些“铁牛”,这样的大型机械他们还是第一次见!</p> <p class="ql-block">  金秋十月,是收获季节,作为我们四一七团二营官兵来说,却是播种季节。国庆节已过,新开垦的千亩荒地,开始播种了。大型播种机一刻也不停,在茫茫的土地上来回忙碌着。按上级的要求主要播下了小麦和油菜,计划明年春天再播种大豆和花生。</p><p class="ql-block">(图为播下的小麦长势很好。)</p> <p class="ql-block">  这个季节连队唯一能收获的是蔬菜。二营官兵进驻华阴生产基地,正是种植白菜、萝卜和土豆的应时季节,他们不误农时,抢种了这些蔬菜,金秋十月,蔬菜获得丰收,车辆开到田间地头,源源不断地把蔬菜运往全团各个连以,当年就解决了连队吃菜难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同时也解决了连队养猪饲料问题,大量的蔬菜下脚料,都是猪喜欢吃的食物。连队挖了地窖,储存了大量的土豆和白菜、萝卜,供连队冬春食用。</p> <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一年的三月,春暖花开,四一七团二营按原计划,在一部分开垦的土地上播种大豆和花生 。大豆可以用播种机播种,只用两天时间,播种完毕;花生种植较费事,棵与棵之间距离需隔十五公分,每墩需下种三粒,行距三十公分,播种机无法完成,必须人工种植。</p><p class="ql-block"> 我们二炮连接受了花生种植任务。两人一行,前面一人用镢头挖坑,后面一人下种,然后用脚填埋,并轻轻踩实。</p><p class="ql-block"> 一个星期后,种下的大豆和花生都应该发芽了,连长和指导员到地里观看,花生出土齐全,绿油油的长势良好;大豆却没出一棵苗,扒开土层察看,种子已经发霉烂掉。大豆不出苗的情况报告了上级 ,请农业专家调查,最后得出结论:这批豆种来自澳大利亚,这个国家农业发达,粮食收获后都要进行机械烘干,达到一定水份可长期保存。中国进口来的大豆经高温烘烤,已失去生命力,是不会发芽的。豆种需要专买,价格高昂,可见外国人很早以前就会做生意!(这是人工种植花生的场面。)</p> <p class="ql-block">  在我们营房的西南方,有片大约二百多亩的沼泽地,春季干涸,夏秋季非常湿润。地面保持十多公分的积水,经考查最适合种水稻!营部领导说干就干,上级派来拖拉机把杂草深翻在地下并整平。全营所有连队齐动员,打田埂、修渠道、筑防洪坝,都干得热火朝天,最后胜利完成,育上了稻苗,只等5月初插秧。</p> <p class="ql-block">  五月上旬,秧苗已长到十五公分左右,可以插秧了。连队来自南方的战士到了大展身手的时侯,他们插秧的速度又快又整齐;可我们北方兵束手无策,眼睁睁地只看人家忙碌,连长把拔秧苗、运送秧苗的任务交给北方兵。可这也不是办法,毕竟北方兵人数较多,光依靠人家南方兵插秧,完成任务需等到猴年马月。</p><p class="ql-block"> 于是连队找了一名南方老兵在稻田现场手把手地教我们,大家都认真学习,开始插得很慢,也不整齐。功夫不负有心人,到第二天速度就快了点,也比较整齐了。干插秧的活我们还是第一次,干不多久就腰酸腿疼,需直直腰再干,到后来,累得腰也直不起来,就躬着腰坚持干下去。这样一来插秧的进度上来了。全连很快完成了插秧任务。</p><p class="ql-block">(图为战土们在拔秧苗往稻田里移栽)</p> <p class="ql-block">  一个月后,稻苗已根壮苗旺,绿油油的,一望无际。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已出现:深翻在地下的芦苇根和杂草也长了出来,而且很旺,大有超越稻苗的可能,必须抓紧拔草,全营又全体出动,顶着烈日,忍受着高温的侵蚀,中午不休息,战斗在稻田。</p><p class="ql-block"> 七月份高校已放假,西安交通大学的学生,响应毛主席“全国学解放军”的号召,来部队锻炼,参加了除草劳动,他们没经受过这样高强度的活动,汗水打透了衣服,太阳晒黑了他们的脸庞,部队领导关心这些学生,让他们中午休息 ,下午再干!革命小将意志坚强,他们表示向解放军叔叔学习,不怕酷热,坚持共同战斗。经过全体官兵和西安交大师生的共同努力,终于完成拨草任务!</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几天,连队官兵又给稻苗施上了有机肥料。</p><p class="ql-block"> 二营官兵种下的油菜喜获丰收,把油菜籽送到榨油厂加工,油菜籽榨出油后的油渣,是很好的肥料,经发酵后撒在了稻田,使稻苗长势更加旺盛!</p> <p class="ql-block">  一份辛勤耕耘,一份丰硕成果。一九七一年的六月,华阴农场四一七团二营官兵迎来了小麦、油菜籽大丰收!在收获期间的日日夜夜里,连队官兵跟班作业,为大型联合收割机作后勤保障工作,把麦粒运到广场上凉晒后入仓;油菜籽直接装车送往榨油厂,加工出来的菜籽油分发到各个连队。</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成熟后等待收获的油菜田。看起来没有了春天金光灿烂的美景,却看到了沉甸甸的籽粒饱满的果实,给官兵带来喜悦,我们都知道,很快就能吃上香味十足的菜籽油了!</p> <p class="ql-block">  金秋十月,四一七团二营种植的水稻丰收在望,金灿灿的,一望无边,微风吹来,稻浪滚滚。</p><p class="ql-block"> 在稻香飘溢的季节,军首长来到华阴生产基地视察,看到将要收获的劳动成果,由衷地露出了笑容!随后首长们看望了营部领导和部分官兵。首长们肯定了成绩,给二营提出了希望。</p> <p class="ql-block">  广大官兵表示,决不辜负上级首长的殷切期望,发扬南泥湾精神,艰苦奋斗,再接再励,努力搞好军农生产;我们要利用冬闲大好机会,加强军事训练,苦练杀敌本领,在强军路上奋勇前进!</p> <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孙纪国</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网络</p><p class="ql-block">完稿时间:2025年7月I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