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创新都不是一蹴而就.过程的艰难发明者自知》

刘明忱

<p class="ql-block">重大收获:</p><p class="ql-block">(1)直径15的套管需要改成T形把手,这样才能顺利顶入使套管尖端贴在股骨外侧的皮质上,并通过触觉反馈是否顶在股骨干皮质的外侧缘。</p><p class="ql-block">(2)第一次使用,可以不使用15毫米直径的套管而只使用11毫米外径9毫米内径的套管,这样如果前倾角理想了,就不用15毫米外径的导向套管了。</p><p class="ql-block">(3)5毫米内径的套管深入外径8毫米的套管方便微创操作,切口会变得更小,也更容易插入套管。</p><p class="ql-block">(4)130度导针的导入,在此基础上加一个我过去用的结构模式来改造,在不改变上下定位导针的前提下改变130套管的角度。找厂家去完成。</p> <p class="ql-block">(1)原始发明器械结构的导向器还用。在做出些改进就会非常理想。(2)加上梯形头,三个间距7毫米的,直径 5.2的圆孔,一个双侧贯通的M6孔,用m6的螺丝顶住固定导针。</p><p class="ql-block">(3)一个圆棒做连接,有多个长度共选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术中发现没有把手的套管插入时不方便,用不上力,加一个能拆卸的把手,才能使操作更方便。</p> <p class="ql-block">用导向器穿入导针后,发现最下方的导针偏下了,这时拔出最下方的导针,必须保留上方的两个导针,然后再拔出套管,将套管向上移动一个导针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