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位于广州惠福路的五仙观,早年来过多次,但都是浏览浏览,观赏一下第一楼,对所看所见的景物只泛泛了解。年前想再次参访,意欲采集素材写一篇美篇以记录所看所见,却不料正值五仙观进行大修,摸了门钉。只好啈啈的在目所能及的地方看看、拍拍照。</p> <p class="ql-block"> 这是年前摸门钉时对五仙观大修时的情况记录。当时五仙观大门围蔽,施工机械和工人在观内劳作;明代大殿和笫一楼西墙搭滿脚手架,一副令人不忍目睹的景况。</p> <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14日重光初期游人信众蜂拥而至,几乎要把五仙观挤爆似的,争相打卡留影,好不热闹!这时候我不想凑热闹。待到五仙观冷静下来的月前,我怀揣着对历史的好奇与敬畏,独自再次踏入五羊仙观,来一次慢节奏的探寻,慢悠悠地观看欣赏五仙观的传说圣迹。以完我愿!</p> <p class="ql-block"> 五仙观是广州雅号羊城、穗城的来源之地,这里承载着一个两千多年的神奇传说。传说两千多年前的周夷王时代,广州连年灾荒,稻谷失收,人民饱受饥荒之苦。一天,天空出现五彩祥云,五位仙人骑着口含谷穗的五色仙羊飞临广州。仙人把稻穗赠给广州人,并赐福广州风调雨顺,永无饥荒。然后驾云腾空而去,羊化为石。从此,广州成了富饶的地方。故事传遍了广府大地。</p><p class="ql-block"> 至西汉时期,知恩图报的广府人,在千年古都的中心腹地——越秀建立了这座专门祭拜"五羊五仙"的道观,取名五仙观。</p><p class="ql-block"> 五仙观最繁盛之时,有牌楼、穗石亭、御风亭、仪门、五仙殿、玉皇殿、北帝殿、观音殿、关帝殿、洪圣殿、三官殿、斗姥殿、金花殿、众神殿、药王殿、通明阁等亭台殿宇。由于历代战乱的破坏,我们现今仅能看到只有明代大殿、岭南第一楼、禁钟、后殿、紫烟阁、仙人拇迹等古建筑或古迹。</p> <p class="ql-block"> 五仙观(包括观内的岭南第一楼)是全国重点历史文物保护单位。站在五仙观山门前看着五仙观的山门牌坊,给人一种厚重、庄重的历史感。</p><p class="ql-block"> 据资料显示目前的五仙观山门是本世纪2007年重建的,其形制及"五羊仙迹"字体等内容均是依据了清代五仙观牌坊照片旧貌而建。</p> <p class="ql-block"> 山门两侧,一对石麒麟威风凛凛,它们虽然历经岁月的洗礼,石体表面有所风化,但依旧尽职守护着这座古老的道观,见证着广州的沧桑变迁。</p><p class="ql-block"> 麒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鹿形,独角,鳞甲,牛尾,民间传说中象征祥瑞的四灵之一。这对石麒麟为玄武岩石质,造型优美,形神兼备,为广州目前所存为数不多的明代瑞兽石刻之一。</p><p class="ql-block"> 历史考证,这对石麒麟的石材选自广州珠江南岸漱珠岗上的火山岩刻制而成,雕刻工艺精湛,每一处线条都流畅自然,栩栩如生,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高超技艺。</p> <p class="ql-block"> 走进头门,仿佛踏入了一个与外界喧嚣隔绝的世界,内心瞬间变得宁静而平和。古朴庄重的石门额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朝同治十年两广总督瑞麟的手书的“</span>五仙古观”四个大字苍劲有力,使五仙观特有气场。</p> <p class="ql-block"> 从观内看向观外,老城市的街区骑楼建筑虽紧依其外,街边店铺的商业气息和人来人往的生活气息,全然阻隔在道观的门外,两者互不干扰。</p> <p class="ql-block"> 明代大殿外两侧长廊展陈着五仙观的重修碑刻及捐助重建的善长仁翁的芳名录等观藏珍贵碑刻。</p> <p class="ql-block"> 面对明代大殿长廊上的观藏珍贵碑刻,本想把它们都拍下来,回家再细心研读并欣赏学习其娟秀的楷书,怎料时近中午长廊环境明暗光比过大,且有有机玻璃罩护,形成反光强烈,只好啈啈地收起这个打算!</p> <p class="ql-block"> 由于太阳反光的原故,一支北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年)张劢刻立,碑高约2米,宽约1米的《广州重修五仙祠记》的重要碑刻都没办法将它清晰的拍下来。这是最早的一件与五仙五羊降临广州、与广州得名"羊城"有关的实物,也是观现存最古老的石碑刻。它比较详细地记载了五仙五羊降临广州的传说故事和五仙观的沿革等资料。</p> <p class="ql-block"> 在五仙观的碑廊处观方展出了一对对联碑,遗憾的是两支碑都有残损,其中尤以下联碑石缺失了一段,致使下联缺失三个字。</p><p class="ql-block"> 上联为“羊去石存遗踪宛在”,下联残缺为“瑞 Ⅹ Ⅹ Ⅹ 垂荫有年”,缺失第二、三、四个字。</p><p class="ql-block"> 据说上联碑自辛亥革命时期就已在观中失伴(没有了下联)赋闲。至2004年的五羊观修复工程中出土下联碑石,但已断裂成几块。因没有相关文献佐证,观方只好在修复中留白,待后人研究补正。尽管众多学者有众多推测,但都未得到官方或权威文献的明确证实,都存在争议。</p> <p class="ql-block"> 进入明代大殿,两匾木制屏风立于大殿之前,一匾是木刻的《五仙观记》,木刻文字记载着五仙观立观事宜;另一匾是木刻浮雕雕绘五仙观的历史风范。从文字、刻工和落款时间上看,这无疑是五仙观的两件镇观之宝。</p> <p class="ql-block"> 明代大殿正中供奉着五仙群像。明代大殿<span style="font-size:18px;">原为五仙观祭祀五仙的谷神庙。明代大殿及里面供奉的五仙群像</span>始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是广州现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p><p class="ql-block"> 大殿两边殿墙分别展陈着六幅工笔白描的漆画,看工艺水平及绘画技法似是近现代的工艺画。</p><p class="ql-block"> 六幅画作分别以《楚庭饥荒》、《五仙降临》、《賜谷南粤》、《羊化为石》、《福泽穗城》、《立观祭祀》六个片段,艺术性地叙说着五羊观的立观传奇。</p> <p class="ql-block"> 第一张图是《楚庭饥荒》</p><p class="ql-block"> 诗题 : 瘴雨不開烟树黑</p><p class="ql-block"> 驚涛直下海門青</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朱彝尊 五羊觀】</span></p> <p class="ql-block"> 第二张图《五仙降临》</p><p class="ql-block"> 诗题 : 翩缱天上五仙人</p><p class="ql-block"> 羊驾何年到海滨</p><p class="ql-block"> 【宋·方信孺 五仙观】</p> <p class="ql-block"> 第三张图《賜谷粤人》</p><p class="ql-block"> 诗题 : 六出祥微秉穗来</p><p class="ql-block"> 楚庭曾见五云開</p><p class="ql-block"> 【清·陈坤 五仙观】</p> <p class="ql-block"> 第四张图《羊化为石》</p><p class="ql-block"> 诗题 : 羊驾何年来五仙</p><p class="ql-block"> 羊化为石其中眠</p><p class="ql-block"> 【明·张诩 坡山】</p> <p class="ql-block"> 第五张图《福泽穗城》</p><p class="ql-block"> 诗题 : 广南富庶天下闻</p><p class="ql-block"> 四时风气长如春</p><p class="ql-block"> 【明·孙 蒉 广州歌】</p> <p class="ql-block"> 第六张图《立觀祭祀》</p><p class="ql-block"> 诗题: 州宅之西敝华堂</p><p class="ql-block"> 我来拜跪焚宝香</p><p class="ql-block"> 【宋·蒋之奇 坡山】</p> <p class="ql-block"> 游罢明代大殿亦步亦趋来到岭南第一楼。岭南第一楼外墙涂饰着帝王宫殿一般的褚红色,充斥着一种华丽高贵的气场。</p><p class="ql-block"> 岭南第一楼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制式为城楼式建筑,高两层,高度有十七八米。首层用红砂岩石砌筑,第二层为木构方亭,首层中开一条拱形门洞,前后贯通。明代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把岭南第一楼与镇海楼、海山楼和拱北楼合称为"广州四大崇楼"。可惜现在仅存岭南第一楼和镇海楼了。</p> <p class="ql-block"> 沿着窄窄的台阶上到岭南第一楼的二楼。广东现存最大的明代古钟就置于岭南第一楼上。</p> <p class="ql-block"> 二楼是一个楼阁,楼阁上拴挂一个硕大的传统挂钟。景区的文字介绍说挂钟是铸铜的?根据经验如果是铸铜的,生锈的几率较低,一般会以本色展现;如果是铸铁的话因防止锈蚀多以黑漆涂饰。展现在游客眼前的大钟呈黑色展陈。我对大钟的材质产生了疑问。</p> <p class="ql-block"> 岭南第一楼上的大钟号称“岭南第一钟”。铸造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大钟直径2米有余,高3米有余,重约5吨,据说是广东现存最大的古代青铜钟。</p><p class="ql-block"> 该大钟是古羊城作为遇火警等非常事故时召救所用,无事禁止撞击,因而又称"禁钟"。据说自该钟设立后古羊城无灾无难从未敲响过。</p> <p class="ql-block"> 五仙观第一楼的禁钟钟体上有篆书铭文。经仔细辩认铭文内容为:</p><p class="ql-block"> “大明国洪武十一年岁次戊午孟春十八日辛卯广东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铸造”。</p><p class="ql-block"> 铭文记录了禁钟的铸造时间、地点及监造的政府部门。</p> <p class="ql-block"> 环岭南第一楼阁楼一周,五仙观的所有景色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紫烟阁的褚红色身影,在绿树掩映中英姿勃勃,格外出色……。</p> <p class="ql-block"> 仙林后苑在一片幽静中,好像在静候着什么人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 看完钟楼,我沿着岭南第一楼另一边的窄窄台阶下到岭南第一楼的底层拱门,往上审视阁楼上的大钟和岭南第一楼的拱门。</p> <p class="ql-block"> 往上审视大钟,我发现了大钟有一个缺口。我依稀感觉大钟并不是从未敲亮过,而是敲响过。敲响的钟声是愚蠢的人在愚蠢的年代砸钟的响声。钟声警布的并不只是广州的灾难,而是中国的灾难!</p> <p class="ql-block"> 我发现岭南第一楼老了!</p><p class="ql-block"> 岭南第一楼巳经几百近千岁了,而且楼体是红沙岩擂砌切,政府文物管理方和观方为担心阁楼上游人太多时不堪重负而坍塌,特别在拱门下增设了角钢圆拱的金属结构,以加强岭南第一楼拱门的支承力,既保证岭南第一楼的稳固安全。</p> <p class="ql-block"> 穿过岭南第一楼拱门,来到了五仙观后院,这里叫仙林后苑。后苑一侧院墙边展陈着一些由于广州城建设发展原因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古老建筑灭失遗留下来的碑刻、匾刻,如錦纶会馆的匾刻等。</p> <p class="ql-block"> 竹树诗碑刻传说为关公(关羽)所作,他巧妙刻把“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枯叶淡,终久不凋零”四句诗句以绘画的笔触暗示在竹树画中,以表达关羽身在曹营心系刘备的志向。</p><p class="ql-block"> 据传该石碑原藏于广州三元宫附近的关帝庙,因关帝庙的毁损才移到五仙观展存。</p><p class="ql-block"> 碑的右上端刻有"关羽之印"和"汉寿亭侯"二方印。该碑集诗书画于一体,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p> <p class="ql-block"> 紫烟阁外的一处摆设,远看宛如一幅长卷画轴展陈在花丛上,令人看着感觉特有新意。</p> <p class="ql-block"> 紫烟阁里正在做一个《越秀二千年》的展览,主要展示作为广州市中央的越秀区在广州市历史发展过程的承载、担当。特别东山区合并越秀区以后,越秀区的历史就更厚重了。</p><p class="ql-block"> 这里既是广府文化的发源地,又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又是千年商都的发迹地,又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还是民主革命的策源地,更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地。真可谓“一部广州市,半部在越秀”。</p><p class="ql-block"> 考虑文章不偏离五仙观的主题,此展览暂且不表。</p> <p class="ql-block"> 五羊观的仙林别院里幽静飘逸,仙气弥漫,行走院中小道、或休歇于亭园中妥妥的人间仙境。</p> <p class="ql-block"> 在明代大殿和岭南第一楼的东侧,我找到“仙人拇迹”遗址。</p><p class="ql-block"> “仙人拇迹”说是当年五仙骑羊持穗,降临广州,将稻穗赠与广州人后,飞升离去时留下的脚印。</p><p class="ql-block"> 其实“仙人拇迹”是原生红砂岩上有一个脚印状凹穴,根据地貌形态考证,应为珠江水涡流冲蚀形成的痕迹。红砂岩露头处离池面1.6米左右,面向南缓缓倾斜。脚印是由两个瓯穴组成,共长5-6尺,互相通连,一深一浅,合起来呈一个大的脚板底形状,旁有石匾题刻"仙人拇迹"。</p> <p class="ql-block"> 仙人脚印的凹穴直径大小约半米,因为凹穴里没有水,有利于目视勘察。经仔细观察,凹穴局部似有人工修凿的痕迹,可能是为了让凹穴更像仙人的脚印,更具神化吧!</p><p class="ql-block"> 抛开神话传说不说,“仙人拇迹”确实见证了远古时代珠江洪水对坡山(五仙观所在地)的冲蚀,也诉说着千百年来越秀地区中外经济贸易的繁荣盛景。</p> <p class="ql-block"> 游罢五仙观,正欲从东斋走出五仙观,发现该处布置得颇有商业味道,彩缦款款,还有一只栩栩如生的山羊。原来这里正在开展一个商业化的《广府梦华录》AR游乐活动。</p> <p class="ql-block"> “广府梦华录”VR项目,以海上丝绸之路为文化纽带,通过尖端的虚拟现实技术,精确再现如坡山渡口等古迹,让人仿佛置身于两千多年前的广州。</p><p class="ql-block"> 此次活动由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旨在通过文化与科技的全新融合与创新,为游客带来更加真实、奇幻、丰富的体验。</p><p class="ql-block"> 由于要近百元体验一次,问津者甚少。我正在观看了解过程中,经办人员说我获得一个免费体验名额。这让我惊喜不已!</p> <p class="ql-block"> 工作人员为我佩戴 好VR 设备后,告诉我这设备是采用了VR与虚幻引擎技术相结合的视觉艺木,我将会穿越回广州的古时候,看到复原了的五仙观所在地坡山渡口的古迹……。</p><p class="ql-block"> 一声开始,我仿佛穿越了时空,走进了唐宋时期的坡山地区~市井生活。在这里,我看到熙来攘往的人群、繁忙的渡口和繁华的市集,感受那个时代的独特风情。我走入熙攘的市集,感受古人的生活;一下又腾空而起飞跃在市井之上,飞跃过光塔寺,俯瞰着城市景象;一阵又乘坐在古老的船上在海上航行,见证着旧时的繁荣贸易。一下子我又站在了深中通道的最高点,欣赏着伶仃洋上的夕阳余辉。短短数分钟,古今交融的奇妙时刻尽收眼底。</p><p class="ql-block"> 摘下VR眼罩,不由得大叫“新奇”、“趣致”、“过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走出五仙观,我不禁感慨良多。这座藏在闹市中的道观,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它不仅是广州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更是我们了解这座城市过去的一扇窗口。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中,希望五羊观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它背后的故事,感受广州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底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章完成于2025年7月18日</p><p class="ql-block"> 摄影编辑 : 礁石鸣琴</p><p class="ql-block"> 文字编撰 : 礁石鸣琴</p><p class="ql-block"> 模板设计 : 礁石鸣琴</p>